CentOS7文件系統管理和硬盤掛載

df

功能: 查看文件系統

使用: df [選項] [掛載點]

選項:

  • #### -a 顯示所有文件系統信息,包括特殊文件系統
  • #### -h 智能轉換單位顯示
  • #### -T 顯示文件系統類型

du

功能: 統計目錄或文件大小

使用: du [選項] [目錄或文件夾]

選項:

  • #### -a 顯示每個子文件的磁盤佔用量
  • #### -h 只能轉換單位顯示
  • #### -s 統計總佔用量, 不列出所有

注意: df命令統計的大小包括臨時文件和未釋放空間, 而du命令只統計文件和目錄


fsck(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使用,有崩潰機率)

功能: 文件系統修復

使用: fsck [選項] 分區設備文件名

選項: -a -y 自動修復,不過有些文件系統只支持-y


dumpe3fs

功能: 顯示磁盤狀態


mount

mount -l查詢系統中已掛載的設備, -l顯示卷標

mount -a依據配置文件/etc/fstab內容, 自動掛載

使用: mount [-t 文件系統] [-L 卷標名] [-o 特殊選項] 設備文件名 掛載點

選項

  • #### -t 文件系統: 加入文件系統來制定掛載類型(ext4(系統文件類型), iso9660(光盤文件類型)等)
  • #### -L 卷標名: 掛載指定卷標的分區
  • #### -o 特殊選項: 可以指定掛載的額外選項

掛載NTFS格式硬盤,需要安裝NTFS-3G軟件或者重新編譯內核

掛載U盤

fdisk -l 查看U盤設備文件名

例子: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usb

注意: fat16將會識別爲fat, fat32將會識別爲vfat


硬盤分區

1.fdisk -l 查看新加入的硬盤

2.fdisk /dev/xvde進入fdisk交互頁面

3.按 n 進行分區(e爲擴展分區, p爲主分區)(序號都儘量按順序從1開始)

4.接着選擇柱面(cylinder)(就是空間,從頭開始,不要跳開)可以使用+size{K,M,G}(如+2G)形式來用常用單位分配空間

重複上面3,4步驟可以分多個區

5.完成後w保存退出

6.退出後最好使用partprobe重新讀取(如果提示設備正忙, 就必須使用partprobe重新讀取, 還是不管就只能重啓了)

7.mkfs -t ext4 /dev/xvde1 將分區格式化爲ext4格式(Linux默認文件系統格式)(你分的每一個分區都要格式化)

8.掛載分區

設置啓動後自動掛載

9.vim /etc/fstab進入配置文件在最後仿照上面內容將你的分區補上/dev/xvde1 /disk ext4 defaults 1 2 UUID可寫可不寫(我這裏沒有寫), 最後的1是表示需要自動備份(0就是不備份了), 2是fsck檢測的優先級(0是不檢測, 1是最高優先級, 你的這個分區不要設爲1, 比1小都可以)

警告:此文件爲系統配置文件,千萬不能隨便改,否則會系統崩潰

10.完成後保存退出, 輸入mount -a重新掛載, 如果報錯趕緊檢查配置文件是否有錯(請看11), 正常即可重啓查看效果

11.如果你把配置文件改錯了, 又直接重啓了, 導致開不了機, 沒關係, 還是可以修復的, 因爲你會發現輸入root密碼還是可以進入系統的, 這樣一來我們只需要修改回來即可

不過不能直接修改配置文件, 我們需要先將系統分區掛爲讀寫權限(你要是之前直接把原來的系統盤的都給改了那就真沒辦法了)mount -o remount,rw /這樣我們才能修改配置文件


分配swap分區

和硬盤分區基本一致

使用free命令可以看到自己swap分區的使用率, 如果不夠用,可以自行分配

1.你需要一塊還有空餘的硬盤(空餘指的是還有空間沒有分區), 使用fdisk 設備文件名命令進入分區界面

2.按正常的分區步驟分一個區出來

3.用t指定需要作爲swap的分區, 將其code改爲82

4.w保存, 別忘了partprobe

5.使用mkswap 設備文件名進行格式化

6.使用swapon 設備文件名加入swap

7.添加開機自動掛載/dev/xvde2 swap swap defaults 0 0(最後改爲0 0,交換分區不需要備份也不需要被檢測)(記得mount -a看一下有麼有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