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科學網:《評論:“副教授,我缺少的是什麼?”》

在科學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副教授,我缺少的是什麼?”(18:27分已刪除)

簡而言之,一位講師入職兩年內申請到800萬元的項目,發表25篇論文,居然評不上副教授!

看了這篇博文,我若有所思。

這位講師無疑是優秀的。如果是他的親朋好友或者pay lip service(只是動動嘴皮子、說好話)的人,會爲他抱屈。可是,我不想“無腦”地安慰他。

聖嚴法師《智慧100問》說,“有智慧的人明察秋毫,不但能看清正面,也能瞭解反面,且能超越正反兩面,落實於絕對的客觀,這樣才能看得到真正的事實、真正的原因和真正的結果。

我留言給他看一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4&do=blog&id=837324

現在的關鍵不是這個人是優秀,還是不優秀,該上還是不該上。評職稱有很複雜的因素。我還是勸這位優秀的年輕人做好自己的工作,要有耐心。

我傾向於認爲一個人的成長,當然會涉及經費、文章,但那些只是“外在的相狀”。以經費爲例,評職稱當然要經費,經費越多說明一個人的“能力”越強。但也有的人會認爲經費越多,表示越是浪費納稅人的錢。並且,經費多隻是代表你“拉到”錢這樣一個瞬間。不代表真的有能力同時幹幾個項目,也不代表通過幾年時間最終完成了項目(完成了項目需要幾年,而入職時間才兩年)。【也就是說,正常思維的評審者會傾向於你拿到經費後是在幹活,並且經過這麼一個週期,做出些什麼東西,而不是一入職就狂申請經費,卻沒有和數百萬相稱的成果。】

我絕非說這位講師的風涼話,而是說:內職業生涯的發展,比外職業生涯的發展還重要。我們不妨問問自己,雖然我拿到了經費,發了文章,我的內職業生涯發展了嗎?另外,我是不是在做着事情,各方面(包括課題組、學術圈聯繫、家庭、系內關係、校內影響力)梳理好了嗎?

這些可比評上副教授或者教授還重要。

《壇經》記載:惠能本是一山野樵夫,因自身的慧根和悟性,深得五祖弘忍的賞識。一天深夜,五祖將禪法心要和衣鉢傳予惠能,讓他速往南逃,以免被人加害。不出兩月,惠能到了大庾嶺,後面追來幾百人都想搶其袈裟。一僧人陳惠明追上惠能,惠能把袈裟扔到石頭上,陳惠明卻怎麼也拿不起袈裟,於是恍然大悟,大喊:“行者行者,我爲法(佛法)來,不爲衣(袈裟)來!”

讀到這裏,我心有所想:進高校任教,是爲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著書立說、教學傳承、鍛鍊自己的職業能力),還是爲了教授頭銜?當上教授,是人生旅途的一道風景,還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決定自己能否成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是科研實力和項目申請書的內容,還是教授頭銜?

對這位講師說句心裏話:要給周圍人一種感覺,你爲幹事業而來,而不是爲了職稱而來。當然,我們需要職稱,但要想一想,傳遞給周圍人一種什麼樣的感覺。是急吼吼只爲了那玩意,還是把那玩意當做是人生旅途的副產品?

要知道,領導很在意你表現出來的“腔調”或者你給他的感覺。我們這裏有位系領導卸任後,組織部門曾經來作了一個其他事情的調研,順便問到這位領導卸任後的表現,有沒有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和往常有沒有什麼區別。我的回答說不但沒有唉聲嘆氣,反而工作更勤奮了,晚上經常看到辦公室亮着(因爲我的實驗室就在他辦公室邊上)。

領導就是希望你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氣餒,這就是對你的考驗。通過了考驗,別人會承認你,更加認同你。

================================

【應這位老師的電話要求,已經刪除了轉載的他的博文原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844592.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