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句“我觉得”的背后,有没有看到“认知局限”?

前天跟一朋友聊天,我发现他总说“我觉得……”这倒没关系,但问题是,我感觉到他意识中坚定地认为他的“我觉得”是对的!

几百年前,人们觉得:太阳围着地球转,直到被哥白尼“日心说”打破;

几十年前,人们觉得:人类百米速度不可能低于10秒,直到1968年海因斯跑出9.95秒的结果;

以前我们觉得,活过100岁几乎是奢望(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但事实是,2010年后出生的小孩,活过百岁的概率超过50%……

更多例子就不讲了,但我想说什么呢?四个字:认知局限

很多时候,我们说“我觉得”,说的司空见惯,理所应当……其实用这个词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多数人并没有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也没有带着怀疑或不确定的想法,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无意识中陷入某个框。

我觉得: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上完大学就不用读书了?)

我觉得:出毕业后就是找工作(为什么不是创造工作?)

我觉得:想要赚更多钱,就要多花时间和努力(光靠努力就行了吗?)

……

问一下自己,当说出每一个“我觉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为什么你会这样觉得?

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

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还是不对?

……

有人认为:“人应该务实而不要务虚”,觉得务虚的都没用。但事实可能是,只懂务实而不会去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的人,境界和格局一定会受到较大限制,而且人生中会不断有重复的痛苦和不满足出现。

同时,这类人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当成是不切实际的,好比科学解释不了的就认为是迷信一样,但其实,当前科学解释不了的但又其事实存在的可能多了去了。最简单的例子,“风水”你相信吗?或者半信半疑?

有人认为:“婚姻中,女方一定是受保护和宠爱的对象”……婚姻从始至终都是一次“价值交换”,这是本质。想想当初你为什么看上另一方?男方觉得女方漂亮、身材好,有气质,女方觉得男方高大,有钱,有品位……这些本身就是“条件”或“标准”,当达到了你的标准,你就“看上”了,这就是“价值交换”。如果婚后,某一方只带着索求心态,婚姻一定会出问题!

有人认为:赚钱就要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之余的学习,运动,交友是浪费时间……我承认,学习,运动,交友等确实会占用一定时间,但如果是高质量的这些活动,能够从很大程度拉升我们的状态,开拓我们的思维,以及连接更多的资源,比起单纯地闷声做事,很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都是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会逐渐形成我们内心坚实的“信念”,继而影响着我们往后的情绪,行为,结果,乃至整个人生。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上学,为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认知。长大后,为什么还要学习,为什么要去与外界接触?很简单,也就是为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因为这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

如果都看不见问题,谈什么去解决问题?

如果都看不清问题,没有看到本质和关键,解决了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都看不全问题,谈何价值观?

所以,一定要先学会“看见”,看得越全,看得越准,看得越透,认知就越到位,就越容易把事情做对、做好。

文:一点修炼 | 原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