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交电商产品设计的10个深刻的知识

在说社交电商的设计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社交电商

01 | 什么是社交电商?

你在社交电商上买过东西吗?其实,凡基于社交关系的线上交易行为,广义上都算社交电商,种类很多:

  • 微商;
  • 以微信公众号等为KOL的内容电商;
  • 淘系直播等。

    02 | 相比传统电商,社交电商人、货、场有何变化?

    零售,逃不开人、货、场3个维度。在我看来,社交电商这3个维度都是去中心化的。

    先说「人」的去中心化。主要表现在人群碎片化和小众崛起。

    过去,大家的偶像或意见领袖大多是明星,很难与之互动。而现在的社交电商,KOL已经去中心化。一个练散打的人、一个街头钓鱼的人,都有可能成为KOL。

    消费者也在变,从「一个模子刻出来」,变得越来越有个性。70后互联网用户,看资讯、查天气预报;80后有了即时通讯类要求,也就是社交,BBS、QQ、微信、陌陌、微博;90后加入个人兴趣,如贴吧、B站、毒App、KEEP、悦跑圈,都是一个一个打上标签的、有性格的人群。

    再说「场」具象地说,场就是渠道,是成交场景。

    除了线下门店以外,目前正在起盘或已经起来的社交电商非常多,其基于社交关系,中心化属性弱。而且,我不认为KOL会被收编。去中心化的下一步并不是中心化。

    产品也在去中心化。

    以前,家电品牌就是美九苏。而现在,小品牌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宝洁、联合利华甚至联想,都在面临竞争被对手切入其细分类目的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长久以来,中国之所以会形成中心化的品牌布局格局,核心是60后、70后和80后,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形成了「大牌子=好品质」,甚至「进口=好品质」的品牌观念。有了这种价值认知,一旦公司做大品牌,就会被更多人追逐,品牌竞争度便越来越高。

    而90后出生在物质相对充裕的时代,流通产品当然也有好有坏,但小品牌不一定意味着质量差。你看小红书上,经常有人安利差异化小品牌的东西,很受欢迎。所以,品牌或产品公司的去中心化,也是一个新方向。

    总结来说,人、货、场,都在去中心化。

    那么区别于传统的电商,社交电商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如何去把握方向?我们如何设计好一款不错的社交电商产品,小编简单总结了以下10个建议:

1、设计一个产品或功能,定义要清晰
比如一张优惠券,有条规则是优惠券使用后不能退换。一次,我们的产品上线后很多用户反馈自己下了订单,但未付款,优惠券就没了(已使用),很疑惑,为什么优惠券没了。这样设计不符合常理,也不是我的本意。
后来寻找原因,是因为在设计优惠券时,没有和开发沟通优惠券怎么才算使用。对于开发,优惠券在程序上,和订单建立关系,视作使用,所以理所当然的,用户下单后,不管有没有付款,都算作使用。后面和开发沟通后,我们的优惠券的使用规则才算正常。
2.对其他部门友好
设计电商后台时,对于商品,优惠券,品牌的搜索和展示,把对应的唯一标识ID展示出来会对商务和运营同事友好很多。因为例如商品名称不仅名称长而且很多商品名称相似,操作人员通过ID去查找和辨别比通过其他属性操作更为便捷。
3.双价格设置
设计商品的价格属性时需要考虑至少两个价格,一个是挂牌价,是长期不变的。一个是促销价,会时常变动。这两个价格对应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商场促销活动中的原价和促销价。参考价在后台的录入应当固定,便于掌控。促销价下可能对应不同种类的子类别促销价用于不同业务场景,它灵活可变,促销价因时间不同而不同。
4.完善的类别管理
和价格设置类似的还有商品的类别管理。完善的类别管理会像淘宝那样前后端类别分离,以满足便于管理和业务灵活可控的需求。
5.尽早核对库存
购买流程时,库存核对应当尽早进行。比如加入购物车,后端同学为了省事,会尽量往后去核对库存。产品初期梳理好购买流程后,如果遇到想省事的开发同学,还是据理力争,毕竟到了付钱的时候才发现没货,是很不好的体验。
6.简单的传播设计
正如《社交红利》中所言,用于传播的产品(功能)设计应当尽量简单,有价值。自己手中一个不成功的功能设计就是犯了“复杂”大忌,而且这种复杂不仅体现在设计上,还有概念设定上,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同样不利于传播。
7.有明确目标和投放人群
传播活动的设计应当有明确目标和投放人群。
例如做一个老用户邀请新人,新人获得红包,老用户获得其他奖励的活动。产品设计出来后,把产品投放到一个已经把身边的朋友都转换为我们用户的群体中,收到必然是负面反映,因为这部分人,没有新用户去拉,去获利,所以他们会觉得这个功能是不好的。反之,适合这个功能的用户群,应当是对产品信任,并且身边还有好友可以转化为我们用户的人。
这个活动会伤害那些高忠实度,高贡献,但没有挖掘潜力的用户。因为新玩法跟他们没关,他们不是受益者。所以紧接着趁着年末,推出新年红包,反馈老用户,维系这部分用户情感。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治标不治本,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用户群体没有划分,用户管理不到位。产品初期,用户管理是混乱的,我们无法区别谁是谁,谁该怎样对待,一个好的用户体系对产品十分重要。
8.紧密相连的用户体系
用户体系、用户画像、积分体系三者紧密相连。对于社交电商产品,社交维度,我们会划分社区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少数),活跃主体用户(往往不是生产者)和同样少数的随意浏览用户。在这个维度下,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定义优质内容生产者,什么样的内容才算优质,多久写作一篇文章等等?这部分用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需求,他们为什么还使用我们产品。想明白这些,便能保证社区持续产生高质量内容。
占社区主体的活跃阅读用户,同样,他们有什么特点,他们喜欢看什么,喜欢什么话题,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用户年龄的增长,以及新主体用户的加入,会对社区有什么影响,如何和这部分用户建立信任,以便于转移到我们的盈利点上来(例如电商),想明白这些,我们的社区才算“有价值的社区”。
对于那些对我们产品未养成习惯,粘性不高的用户,我们要分析出他们是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为什么不能转换等,才能保证我们的社区健康持续发展。
同样,在电商的体系下也有电商的维度去划分用户。上面谈到用户体系和用户画像,实际上,一个好的积分系统不仅是好的运营工具,更重要的是她清晰可视化地表达了用户体系和用户画像。
9.模块化设计
产品设计上要尽量模块化,模块和模块之间尽量减少关联。
比如设计一个促销活动,我们需要配置活动详情(后端),奖励详情(后端),玩法(偏前端)。活动会设置活动时间,奖励会有奖励时间。活动和奖励业务上是关联的,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让活动和奖励共用一个时间就可以了,当然可以,但是这样不好,不灵活,不可复用。实际活动中,奖品的领取时间往往会比活动时间长,如果共用一个时间,这样便不灵活。假如,日后要做新的活动,需要用到奖励,共用一个时间,将不利于将模块分割,用在新的业务上。好的模块应当像积木一样易拆卸,易重组。
10.控制你的情绪
产品设计时,会接收来自老板,同事各种声音,有的是质疑,有的甚至是“挑衅”。要学会情绪控制,接受质疑,包容一切,耐心解释,不断学习会使自己的工作更为顺当,否则的话干得不久,变回滋生等我有能力了,就自己做一款产品,这样成长,即使成长成功了,也只是成为了当年质疑自己的人。(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最后)

总结:针对社交电商的产品,我们仍然围绕着人、货、场,在设计社交产品的时候把握的重点有所差异,以上是个建议仅供参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