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的故事 - 面向服务的世界

关于面向服务的进一步讨论,势必会越过EAI的边界,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审视医疗信息系统。

多年前人们在讨论面向对象的时候,至少在程序员的圈子里已经形成一个简单的共识,面向对象的本质就是面向接口编程,其余的什么封装、多态、继承等都可以由此展开;那么面向服务的本质又是什么呢?面向契约编程?还是服务对齐业务?事实上,当我们回顾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会发现其实一切都是一脉相承的,过去是用对象来抽象现实中的实体,现在是用服务来抽象现实中的业务模块。说起来实在是没有什么新意,但就是这点小小的变化,却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甚至制造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SaaS。对技术人员来说,所有的这一切只是因为有了更加清晰的系统边界,更加简单、独立和弱耦合的交互,这跟当年面向对象所带来的思想革命相比,只不过是往前迈出了很小的一步。

---

有一本我一直觉得太神圣以至于不敢轻易去读的书,叫做《特定领域应用框架:行业的框架体验》。里面介绍了IT系统在各行各业比较成熟的设计模型和应用案例,比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网络和电信应用等等,每个领域框架都用了不小的篇幅进行深入的介绍。有趣的是,在这本罕见的大部头里,谈到医疗领域的却只有区区几页。此书英文版是1999年出版,大概那时候医疗IT还不象今天这么深入人心吧,或许故意的留白也能暗示一下这个行业作为新一波信息化浪潮所具备的巨大潜力。在这几页的介绍中,一些具体技术或许略显陈旧,但一些大的概念至今依旧影响深远。编者提到了三种设计模型,在书中可能是故意按从系统后端到前端的顺序来编排的。由于网上查不到它的电子版,我大致记得是:

 - 面向消息的集成
 - 面向服务的架构
 - 桌面交互集成

看来在很早的时候,面向服务就已经被指定用来解决医疗系统的问题了。

---

从这些抽象的领域模型回到我们的问题域,发现如今全世界都在高度关注着医疗改革和医疗信息化。布什承诺让每个美国人都拥有一个电子病历,中国政府尽管还没有提到这一点,但如果你相信世界是平的话,中国的国家或者区域电子病历也会是迟早的事。

对于医疗信息化行业来讲,电子病历的确是目前可以预见的一块大蛋糕,因为它将成为所有其他医疗数据的核心,不管是整个诊疗护理过程的记录,还是影像,生理,生化,甚至遗传和分子医学的结果,最终都会集成到它上面来,并统一地展现给医生和患者。基于所有这些集成的信息而展开的循证医学,将让大家真正看到信息技术为医学带来的直接生产力。

---

最近得知微软和Google这两家在程序员眼里明星级的公司也纷纷开始涉足电子病历,也激起了我对这个充满激情的领域的重新关注。对于做集成的工程师来说,电子病历应该是下一个让他们大展手脚的平台。当然要理清一下,这里的电子病历主要是指电子健康档案(EHR),而不是电子医疗记录(EMR)。前者主要是指面向区域甚至全国性的居民健康信息归档,后者主要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部的本地就诊记录。

跟PACS/RIS一样,EMR似乎也在国内发展了多年,所不同的是这个细分市场主要是由HIS或CIS厂商和医院的信息科来主导的。在院内系统的集成方面,尽管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案例,比如HIS跟影像系统的集成,可以做到HIS发送电子申请单、RIS传回诊断报告、医生工作站调阅PACS图象等。在实施这些集成的时候,国内PACS/RIS厂商可能大多都会有种低人一等受人牵制的感觉,这一方面可能来自于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在医院里的地位差别,一方面更加严峻的事实是国内的HIS产品大多没有采用什么行业标准,使得一些互操作只能在数据库甚至文件系统层面上进行。这种情况也许会在EHR大行其道的时候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到那时候这些HIS的厂商和客户要为他们的非标准实现付出一些代价。当然很多人也会认为,这些代价与他们这些年所赢得的发展机会相比起来已经微乎其微了。

---

最近《程序员》杂志为SaaS做了一期专辑,里面举了不少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的例子,比如Google和亚马逊。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亚马逊,他们从一个传统的B2C网站做起,现在可以提供各种可调用的服务,一些小公司基于这些服务开发各种新的应用,同样获得了可观的商业收益,而位于这个面向服务生态系统核心的亚马逊更是可以坐享其成。这也使得亚马逊的商业价值更加偏重于它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而不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喋喋不休的营销和推广,这也许是那些选择了技术作为其职业发展路径的程序员更加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吧。当然,他们也会客观地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个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了高端位置以后才可以享受到的高级待遇。

我们不禁在想,这种乌托邦能在医疗行业出现吗?现在看来,整个行业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政府层面,国内一些地区的卫生信息系统正在规划、咨询、甚至已经招标立项;国外,尤其是欧洲一些社会福利极好的国家,听说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企业层面,Intersystem一直以主攻医疗行业的面向对象数据库和集成平台著称,它的EII产品HealthShare也声称在荷兰建立起全国性电子病历。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优秀产品,比如IBM的一些,只不过其他的这些可能没有在中国花很大力气来推广而已。如今微软的HealthVault也用他自己的方式加入了这场战斗,首先也只在北美开始,却招来关于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诸多质疑。也许这是所有人在评估微软产品的时候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但至少能说明一点,跟亚马逊提供图书信息不一样,提供医疗信息的系统必须更多的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公众的监督。

如今的医疗信息行业,在早已发展多年的RIS/PACS、LIS和CIS/EMR之外,EHR应该是个新的领域。从技术上看,除了可靠性、安全性、标准化等各种质量属性都需要得到更大的提升以外,EHR在技术细节上跟传统的院内系统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EHR也许不会象EMR那样需要有个强大的病历编辑器,可以支持复杂的自定义模版,结构化输入等,而是需要提供更丰富的查询和浏览接口,包括带搜索引擎的用户界面,包含各种报表功能的OLAP工具,供各个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调用的编程接口,还有主动推送的公共卫生预警信息等。其次,在后台的信息集成和标准化方面,EHR也会有更高的要求,这方面HL7 CDA,IHE XDS等也已经提供了很多可参考的资料。但这些行业标准毕竟还是流于空泛,EHR还要基于这些标准根据每个区域卫生系统的具体情况来订制自己的元数据(这方面在MSDN博客上有一篇关于HealthVault数据模型的文章不错)。最后,在存储策略方面,院内系统通常是集中保存所有的医疗记录,而EHR更倾向于保存索引和引用,真实的医疗数据还是放在原有的院内系统里。当然有时可能会采用冗余的方法来提高常用数据的访问效率,但在分布式系统里面,多一份拷贝,就意味着在信息修改的时候,多一点同步的成本。另外,在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领域,除了电子病历以外,还应该保存一种重要的数据,那就是临床路径。也许一些做的比较好的院内系统已经提供了临床路径的支持,但从区域卫生管理的角度,还是需要一些政策性的临床指南,比如如何治疗肺结核等。

让我们期待着电子病历领域的这场新的角逐。众多优秀的产品必将在医疗改革的乱世中脱颖而出,其中不仅包含重量级的EHR产品,还可能是一些依托EHR建立起来的小型的关注长尾的应用,更贴近家庭,更贴近个人,甚至我们现在都意想不到。经过若干年,当我们可以把酒论英雄,笑谈天下事的时候,也许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成千上万的可爱的农民兄弟,都能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更好的医疗服务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