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盛行及其影響》

2020-14

1

讀這本書是因爲最近在新聞上看到很多讓我瞠目結舌的表演。底線之低出乎我的想象,無知且理直氣壯的模樣讓我嘖嘖稱奇。我自認絕非博學多智,甚至在生活中因爲自己的愚蠢犯過很多錯誤,但我就是想知道:

1)這些反智程度就連我都看不下去的人,果真是智障嗎?

2)爲什麼有那麼多人爲智障歡呼?

懷着上面的兩個問題,我開始閱讀此書。

2

美國沉湎於對無知的狂熱崇拜中,且由來已久。反智主義的壓力就像堅韌的針線一般,纏繞在我們的政治與文化生活中,支撐它的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即民主便意味着“我的無知與你的博學一樣優秀”。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上面這段話是書中的引文,我再次引用。看到是阿西莫夫的名字,我似乎覺得這段話更有道理了。

然而我這樣的想法其實從邏輯上來說是錯誤的。我不能僅憑對一個人的個人印象就完全接受這個人對每件事的看法。阿西莫夫在科幻方面的確是大師,但誰能保證他在所有方面都是大師呢?

專家並不總是正確的這是作者認爲反智現象出現的其中一個原因。

3

因爲專家並不總是正確的,也因爲我們在媒體上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低質量的“專家”言論,作爲民衆,我們對“專家”越來越不信任,甚至日益牴觸。

我們更信任自己的判斷。爲什麼不呢,因爲互聯網和搜索引擎的存在,全世界的知識唾手可得,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每天24小時浸泡在過量的信息流中。

這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我們和專家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我們完全有能力挑戰專家的看法這是作者認爲反智現象出現的又一個原因。

4

其實上面這種想法是不合理的。因爲現代社會日漸複雜,憑一己之力想要了解世界所有的方面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們必須有社會分工,每個人專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我們不能要求醫生在法庭上侃侃而談,我們也不能要求老師拿着手術刀給病人開膛破肚,我們更不能要求房地產商人治理國家。

然而現實是很多人就是這樣期盼的。太多人認爲別人的工作沒有什麼了不起,換自己去做也許還能做得更出色,現實又證明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如此。媒體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是作者認爲反智現象出現的第三個原因。

5

不管是爲了銷量還是單純就是想要迎合大衆,媒體更傾向於向大衆提供他們願意相信的信息。各種算法層出不窮,甚至有人開始懷疑自己的手機在竊聽自己的生活,否則怎麼可能自己剛剛談過的事,打開手機就有相關的信息推送呢。

我們活在自己願意相信的世界裏,對與之不同的方面視而不見。想要不聽讓自己心煩的相反意見是多麼容易,點幾下鼠標,屏蔽,刪除,黑名單。

於是現實朝着這樣荒謬的方向開始發展:真正在某個領域專精的人的意見沒人傾聽,一大羣烏合之衆對幾乎所有問題發表意見且自認正確。

專家和民衆之間溝通的橋樑已經斷裂了。這是作者認爲反智出現的第四個原因。

書中有這樣的話:“人們可以不費力地參與這些問題,甚至有時候普通人的預測是對的,而專家可能還是錯的,對於本就抵制專家觀點的普通人,這就等於給他們添了一層反智的盔甲。”

6

如此,基本上也就解決了我一開始讀此書的兩個疑問。

1)這些反智程度就連我都看不下去的人,果真是智障嗎?

答:不是智障。但是因爲種種原因,這些人更願意接受自己的推斷,而不是別人(特別是專家)的意見。

2)爲什麼有那麼多人爲智障歡呼?

因爲是同類。

7

還想釐清兩個概念。

第一個,是否反智和是否有錢沒有太大的聯繫。有錢的反智者大有人在。沒錢但有智慧的人也有很多。

第二個,人的平等應體現在社會權利,而不是簡單的比較。

正如本書作者的一段話:

說出“我和你一樣好”的人內心其實不是這樣想的。如果他是這麼想的,就不會說了。伯納德從來不會對一隻玩具狗說這句話,學者也不會對一個傻瓜說這句話,有工作能力的人也不會對一個流浪漢說這句話,漂亮的女人不會對相貌平平的人說這句話。除了嚴格的政治領域外,只有自我感覺在某些方面不如人的人才會聲討平等。這句話表達的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渴望、刺痛和扭曲的意識,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別人,卻不肯接受現實。

8

最後做一點反思。

我自己是不是智障?我僅憑藉自己看電視和網絡上一些事的感受,和瀏覽這本書所得的一些概念,就批判別人是智障的行爲,是不是反智?

我希望我不是。但我又怎麼能確定。真的瘋子沒有承認自己瘋的,真的反智人士最不愛聽的就是批判自己反智的話。

我能做什麼?兼聽則明,我要努力接收和理解不同的意見。然後思考和驗證。然後堅持正確,同時不要畏懼改變錯誤。

我希望我能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