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型 複用

本系列文章 主要是 分享 思維模型,涉及各個領域,重在提升認知


1 模型故事

遊戲中巧妙的 複用設計

FC遊戲 超級馬里奧兄弟:這款遊戲的容量僅有40KB,因此任天堂在“用盡可能小的容量實現儘可能多的效果”方面可謂不遺餘力。最爲人所知的就是“雲”和“草”,兩者只是顏色不同:

FC遊戲 魂鬥羅 一代也只有 128KB大小,一共是8關。可以說也是在“用盡可能小的容量實現儘可能多的效果”方面可謂不遺餘力。接下來談談這裏面的複用:這人物只是換了個顏色,雪山實際上也是一張圖來回複用,下面的石頭塊和草坪就更不用說了,到處都是它。

坦克大戰,85.5KB大小,原版遊戲,一共包括由13×13大小的地圖組成的35個關卡,再加上覆用的35關,不算溢出相當於70關了。當然這裏面的 地圖元素:坦克、草坪、冰面、磚塊、鋼鐵,坦克元素:我方(一綠一黃 僅顏色不同),敵方:(仔細觀察 一共也就是四類)如下所示(元素過於明顯,就不直接畫框了):

複利陷阱(複利思維的真相)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其威力比原子彈更大。----愛因斯坦。曾幾何時在受過的教育裏,複利通常稱爲“利滾利”,是富人剝削窮人的工具。腦海裏自然湧現黃世仁的閻王債、威尼斯商人猶太人夏洛克的高利貸。那先看看複利是什麼?複利的計算公式是:

F=P*(1+i)^n (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

其中本金和期數只能爲正數,而收益率則可正可負。如果收益率爲正,則爲“利滾利”,例如收益率爲10%,則本金則以1.1倍的速度保持增長;但是這裏請注意:如果收益率爲負,則爲“利虧利”,例如收益率爲-10%,則本金則以0.9倍的速度不斷減少。由此可見,真正的複利其投資收益率必須始終保持爲正。然而現實確是:四大行2018年存定期,一年定期利率:1.75%,二年:2.25%,三年和五年:2.75%。計息方式還只是單利,就這樣 要想致富那得猴年馬月,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再加上 通貨膨脹本身也是複利的,這會大幅度的抵消 所謂的收益。

接下來我們談談 複利奇蹟的都在迴避幾個致命問題,如下所示:

  1. 賺錢是複利的但是虧錢也是按照複利的:每年定投1萬,第10年的時候,手一抖虧了15%,注意並不是1萬虧了15%,而是說這10年所有積蓄總額整體虧了15%啊。
  2. 高額回報至關重要的前提是你要有鉅額的本金做基礎:更進一步分析複利曲線,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所謂的高收益真正有威力的是最後那一階段,也就是 最後那幾年,而前20年僅僅是打基礎用的,你必須要是頂尖高手,還必須一次都不出錯纔有資格在最後幾年領取高回報的門票,也就是說我們必須 先得有1000萬才能去賺3000萬,至少得是同一數量級,但問題是很多人是一兩萬塊錢起步,想賺到百萬千萬,這個數量級的差距用複利就無法跨越。
  3. 通脹本身也是複利的:真正篤信複利的人就在我們身邊,就是父母那一輩的人,他們節衣縮食克勤克儉,遙控器得套個塑料袋剩菜熱了3遍不捨得扔,一輩子的錢都在利滾利而且當年利息遠高於今天,那他們的1000萬呢?每年的通脹都在去年基礎之上繼續通脹,你會失手,但是對手不會失手,當年的萬元戶定存了40年,終於每月領到了幾百塊錢,懷疑精神是第一位的,其實我們換一個角度看複利之所以流行並不是因爲賺錢,而是因爲產品設計,它完美的契合了目標買家的需求,你沒錢,沒關係,一萬塊錢就行,你不會沒關係,一說就會,你沒特長沒關係,不需要特長,你想要高回報,沒問題,40年之後就可以變富豪了,每一個環節都是在給買家量身定製的,任何策略我們關心的並不是可不可以,而是有沒有用,1000塊錢復利到1150可以嗎?可以。有用嗎?沒用。所有基於喫利息的方案從一開始方向就錯了,因爲不可持續!

複利,被愛因斯坦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有錯嗎?直到某天看到一段話給出了答案:複利的價值不在於公式,而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在真實世界裏更多是一個思考工具、表達工具,而不是計算工具。只有理解這一點,才能理解跨學科的知識如何在現實中融會貫通地解決問題。資源有限,但智力無限。

易經中的複用思維(陰陽 四象 八卦 六十四卦 的 複用)

這裏引用一張圖,如下所示:(從太極中的陰(0)陽(1) 到 四象中的 太陰(00)  少陽(01)  少陰(10)太陽(11),有木有發現,就是 0和1的複用,也是陰爻和陽爻的複用,依次類推,從四象到八卦也是 如此)

而所謂的六十四卦,是 八卦的複用,如下所示:

同時關於八卦更詳細信息可參照文章:思維模型八卦 

軟件複用

從軟件的發展歷史來看,在軟件發展初期,所有人都必須從頭開始編寫程序。現在,軟件系統的種類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在已有的軟件中,很多功能被重複寫了成千上萬次,這些重複的代碼在當今軟件的開發中可以不斷被拿來使用。AT&T、IBM和東芝 惠普、NEC、摩托羅拉 等公司的經驗表明,非正式的代碼複用率爲15%~20%,結合其他系統複用,使得軟件開發的成本大大降低,開發時間得到有效縮短。

日本的一些軟件公司還建立了適合使用標準部件的工程組織,一直追求更正式的複用。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軟件工程的複用率已經接近50%。美國的惠普公司從1984年初開始之後的10年裏,在儀表和打印機固件方面的複用率達到25%~50%,其中有一條儀表生產線達到了83%。

由此可見,使用軟件複用技術可以減少軟件開發活動中大量的重複性勞動,提高軟件生產效率,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發週期。同時,由於軟件構件大都在實際運行環境中得到了多次校驗,並經過了嚴格的質量認證,因此,複用這些構件有助於改善軟件質量(QA)。此外,大量使用軟件構件,還有助於提高軟件的靈活性和標準化程度。而且,由於軟件生產過程主要是正向過程,即大部分軟件的生產是使軟件產品從抽象級別較高的形態向抽象級別較低的形態演化,級別較高的複用容易帶動級別較低的複用,因而複用的級別越高,可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大,因此分析結果和設計結果在目前很受重視。用戶可購買生產商的分析構件和設計構件,自己設計或編程,掌握系統的剪裁、擴充、維護和演化等活動。

軟件複用的分類:

  1. 代碼的複用:軟件複用中最爲常見的一種形式,包括目標代碼和源代碼的複用。其中目標代碼的複用級別最低,歷史最久,大部分編程語言的運行支持環境都提供了連接、綁定等功能來支持這種複用。源代碼的複用級別略高於目標代碼的複用,程序員在編程時把一些想複用的代碼段複製到程序中,但這樣做往往會產生一些新舊代碼不匹配的錯誤。要大規模地實現源程序的複用,只有依靠含有大量可複用構件的構件庫,如“對象鏈接與嵌入”技術,既支持在源程序級上定義構件以構造新的系統,又使這些構件在目標代碼級上仍然是一些獨立的可複用構件,能夠在運行時被靈活地重新組合爲各種應用系統。
  2. 設計的複用:設計結果比源程序的抽象級別更高,因此它的複用受實現環境的影響較少,從而使可複用構件被複用的機會更多,並且所需修改更少。這種複用有3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從現有系統的設計結果中提取一些可複用的設計構件,並把這些構件應用於新系統的設計中;第二種途徑是把一個現有系統的全部設計文檔在新的軟硬件平臺上重新實現,也就是把一個設計運用於多個具體的實現;第三種途徑是獨立於任何具體的應用,有計劃地開發一些可複用的設計構件。
  3. 分析的複用:這是比設計結果更高級別的複用。可複用的分析構件是針對問題域的某些事物或某些問題的抽象程度更高的方法,受設計技術及實現條件的影響更小,所以可複用的機會更大。這種複用也有3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從現有系統的分析結果中提取可複用構件並用於新系統的分析;第二種途徑是用一份完整的分析文檔作爲輸入,產生針對不同軟硬件平臺和其他實現條件的多項設計;第三種途徑是獨立於具體應用,專門開發一些可複用的分析構件。
  4. 測試信息的複用:主要包括測試用例的複用和測試過程的複用。前者是把一個軟件的測試用例應用於新的軟件測試中,或者在軟件作出修改時使用在新一輪的測試中。後者是在測試過程中通過軟件工具自動記錄測試的過程信息,包括測試員的每一個操作、輸人蔘數、測試用例及運行環境等信息,並將這些過程信息應用於新的軟件測試或新一輪的軟件測試中。測試信息的複用級別不易同分析、設計、編程的複用級別進行準確地比較,因爲被複用的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抽象層次,而是另一種信息,但從這些信息的形態來看,大體處於與程序代碼相當的級別。

軟件複用有3個層次(這裏前兩個屬於知識工程的範疇):

  1. 代碼複用:可以採用源代碼剪貼、源代碼包含和繼承來實現。
  2. 設計結果複用:是指複用某個軟件系統的設計模型,適用於軟件系統的移植。
  3. 分析結果複用:是指複用某個軟件系統的分析模型,適用於用戶需求未改變,而系統體系結構變化的場合。

軟件複用的意義:降低軟件開發和維護的成本,提高軟件開發效率,提高軟件的質量。

2 模型 複用

簡單來說 複用 就是 多次重複使用。同時 複用是一種 很底層的思維,是很偉大的思想,也是這個世界的底層法則。

  1.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低級細胞的分裂繁殖,高級物種的DNA序列的不斷複製,物種的繁衍和發展,這些環節都會用到一個模型:複用。
  2. 從數學角度出發,所有的數字都是由1 2 3 4 5 6 7 8 9 0來構成的(不考慮進制),而所有的計算也是圍繞這些數字進行。
  3. 從計算機視角出發,所有的內部邏輯處理,全部都是0和1的變化,而這構建了整個計算機系統,涉及的業務範圍也覆蓋了幾乎所有的行業。
  4. 從現代物理學角度看,所有的物質都是由 原子構成,而原子又是由 質子、種子、電子構成(說明:夸克組成了質子,質子和中子組成了原子核,原子核和電子組成了原子,原子組成了分子)。可以說整個自然界所有的物質 都是 質子、中子、電子構成的,這是把 複用法則 用到了極致啊。
  5. 從語言根基角度來說,所有英語單詞都是由26 個英文字母(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構成,而所有的中文(僅限於現代漢語)都是由比劃 來構成的(而這也是五筆字型輸入法的第一性原理)。而所有的句子又都是 文字 和 單詞 按照某種規則 構成(我們習慣性把它稱之爲 語法),就像積木一樣又很多種組合。而文章又是由各種句子構成的。可以感受到 語言的實現 就是 一層層、一級級的複用。
  6. 從建築學角度來看,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由一塊塊磚瓦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組合而成。
  7. 軟件的函數思想、設計模式、封裝思想 無不用到了 複用 這一思想。因爲複用,所以更加高效和 可延續。

。。。 生活中 還有很多的例子,複用這個模型太過於常見以至於 它就像空氣一樣 容易被我們忽略。化繁爲簡(從事物中找到被大量複用的單元),以簡馭繁(用最基本的單元構建更復雜的事物,在生物學上它又另一個名字,叫做湧現),我們一直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裏,就連我們自身都在這樣生活着,只是很多時候 我們沒有關注它。那麼複用這個思維於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用呢?

  1. 職業規劃:我們 一定要有一些核心的競爭力,而這些競爭力 一定是 可複用性越強,未來人生遇到變化時 你能應變的能力就越高。比如 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 木工工藝 或者 高速文字編輯 或者 編程 的能力,而另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學習能力。那麼隨着時代的發展,誰的競爭力更強 一目瞭然了,因爲 後者的能力對前者 幾乎就是降維打擊。
  2. 企業發展:企業發展離不開 幾個關鍵的模型:第一性原理(關於第一性原理,可以查看文章:思維模型 第一性原理)、第一曲線、第二曲線。而在 轉型(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切換)的時候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是 可複用的,那麼切換的效率和成功率就會大幅度的提升,如果不可複用,那麼 這就是個大坑。實際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8000多萬中小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換言之,中國超過98%的中小企業成立十年內都會走向死亡。可見 絕大多數企業 的核心競爭力 可複用性並不高。
  3. 認知事物:更容看到事物的本質。逆向使用 複用的能力,也就是看透 一件事情的本質,即 第一性原理(關於第一性原理,可以查看文章:思維模型 第一性原理)。《教父》裏說的那樣:花半秒看透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透本質的人,註定會有不同的人生。

3 模型簡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