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樹形dp的一些解題研究

關於樹形dp的一些解題研究

江蘇省海門中學 邱江傑 施逸凡

樹形dp作爲動態規劃與圖論的交集,在信息學競賽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必要通過幾道例題進一步探討研究。爲增加本文的可讀性,筆者已經將輸入輸出和初始化的代碼隱去。

第一題 題目描述

某大學有N個職員,編號爲1~N。他們之間有從屬關係,也就是說他們的關係就像一棵以校長爲根的樹,父結點就是子結點的直接上司。現在有個週年慶宴會,宴會每邀請來一個職員都會增加一定的快樂指數Ri,但是呢,如果某個職員的上司來參加舞會了,那麼這個職員就無論如何也不肯來參加舞會了。所以,請你編程計算,邀請哪些職員可以使快樂指數最大,求最大的快樂指數。

(輸入輸出格式及數據限制略)

分析:一道常見的樹形dp題,首先找出樹根,即入度爲0的結點,然後從根結點開始遍歷整棵子樹。

我們用f(x,0)表示子樹x,當根節點x的價值r[x]不加入時的最大價值,用f(x,1)表示子樹x,當根節點x的價值r[x]加入時的最大價值。設x的兒子爲yi,遍歷時先遞歸遍歷yi,獲得信息之後考慮轉移。

事實上,若不取根節點價值,那麼yi兩種選擇都可以,顯然取個價值大的

f(x,0)=∑max{f(yi,0),f(yi,1)}

若取根節點價值,那麼兒子的權值只能放棄

f(x,1)=rx+∑f(yi,0)

    實際操作見代碼(省略頭文件及部分定義,輸入用read()代替,)   

 void dp(int x)

    {

        f[x][1]=r[x];//當前x點爲根,爲可選擇,初值爲它的快樂值。

        for(int i=0;i<e[x].size();i++){//窮舉x的所有子結點i。

            int y=e[x][i];//取出x的第i個子結點編號

            dp(y);

            f[x][0]+=max(f[y][0],f[y][1]);//當前x不取的時候,子結點取與不取決策

            f[x][1]+=f[y][0]; //當前x取的時候,爲子結點不取值累加。

            }    

    }

    int main()

    {

        //讀入

        for(int i=1;i<=n;i++)//找出根,根的idx值爲0

            if(!ind[i])rt=i;

        dp(rt);//從根開始做起

        printf("%d\n",max(f[rt][0],f[rt][1]));//根取與不取決策

        return 0;

}

第二題 

題目描述

有一棵蘋果樹,如果樹枝有分叉,一定是分2叉(就是說沒有隻有1個兒子的結點)

這棵樹共有N個結點(葉子點或者樹枝分叉點),編號爲1-N,樹根編號一定是1。

我們用一根樹枝兩端連接的結點的編號來描述一根樹枝的位置。下面是一顆有4個樹枝的

2     5

\  /

 3   4

\  /

       1

現在這顆樹枝條太多了,需要剪枝。但是一些樹枝上長有蘋果。

給定需要保留的樹枝數量,求出最多能留住多少蘋果。

分析:本題其實是一道題意清晰的樹形DP模板題,不過有一個基於生活常識的細節需要注意:如果一根樹枝被保留,則從根到該樹枝的最短路徑上所有樹枝也必須保留。

本題的做法不一而足,此處給出筆者的做法:

先設狀態函數f[x][k],其中x爲當前節點的編號,k爲x的子樹中已經保留的樹枝數,那麼f[x][k]即爲該狀態下x的子樹中最多留下的蘋果數。

由此可以比較方便的得出狀態轉移方程,筆者在此給出一種進行分類討論的做法:

(注:q爲最終總共保留的樹枝數)(注意必須保留子節點和父節點的連邊!)

  1. 保留全部兩根樹枝

f[x][i+j+2]=max(f[x][i+j+2],f[t[x].ls][i]+f[t[x].rs][j]+t[x].ln+t[x].rn);(0≤i≤q,0≤j≤q)(0≤i+j≤q-2)

  1. 保留一根樹枝

f[x][i+1]=max(f[x][i+1],f[t[x].ls][i]+t[x].ln,f[t[x].rs][i]+t[x].rn);(0≤i≤q-1)

    接下來就是放代碼了:

先來看主函數:

int main()

{

//讀入

dfs(1);//從根節點開始進行深度優先搜索

//搜索時先遞歸處理葉子節點,再回溯依次處理各層節點

printf("%d",f[1][q]);//輸出

}

然後是關鍵的遞歸函數:

void dfs(int x)

{

if(!t[x].ls)return;//葉子結點,返回

dfs(t[x].ls);//搜索左子樹

dfs(t[x].rs);//搜索右子樹

//情況1

for(int i=0;i<=q;i++)//循環左子樹保留樹枝數

for(int j=0;j<=q;j++)//循環右子樹保留樹枝數

if(i+j+2<=q)

f[x][i+j+2]=max(f[x][i+j+2],f[t[x].ls][i]+f[t[x].rs][j]+t[x].ln+t[x].rn);

for(int i=0;i<q;i++)

{

//情況2

f[x][i+1]=max(f[x][i+1],f[t[x].ls][i]+t[x].ln);

f[x][i+1]=max(f[x][i+1],f[t[x].rs][i]+t[x].rn);

}

}

通過對這兩道題的分析和解讀,筆者在此總結一下樹形dp的解題規律:

  1. 從題目中合理抽象出樹的模型

  2. 確定對樹的操作類型,從而確定遍歷方法

  3. 確定轉移方程

  4. 注意題目中的常識和細節

  5. 拒絕低級錯誤(變量名不要與保留字重合等)

    

結語

 

樹的模型,尤其是二叉樹,在競賽中考察的比例正在不斷地升高,牢牢掌握其解題規律,對考生無疑是有非常大的裨益的,更何況有關樹的題目大多都是本質上相似的。本文通過對兩道經典樹形dp題的分析,對樹相關知識點進行了一些總結和提升,希望對廣大考生能有所幫助。

 

致謝

感謝https://www.luogu.org/提供的題面和測評數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