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稱信息解讀技能比信息技術本身更重要

學者稱信息解讀技能比信息技術本身更重要

2008.01.25  來自:泰晤士報 

互聯網製造了依賴不可靠信息存活的一代學生。”一月中旬,專門研究媒體的英國教授塔拉·布拉巴贊在布萊頓大學的就職演說中呼籲,各階段教育的教師都要讓學生掌握對來自互聯網的信息進行解讀和篩選的技能。

她認爲,信息的輕易獲得讓學生的好奇心變得遲鈍,壓制了他們的質疑精神。她說,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無法對互聯網上的傳言和未經證實的材料進行辨別。

布拉巴贊把這種在互聯網信息氾濫影響下的教育稱爲“谷歌大學”。

“通過谷歌能輕而易舉地獲得難題的答案。但學生並沒有能力鑑別這些答案是來自嚴肅可靠、被認可的工作,還是膚淺思想的大雜燴。”

“谷歌能填飽你的肚子,但並不一定能給你營養。”布拉巴贊說。

已在大學任教達18年之久的布拉巴贊說,大學裏對互聯網信息的過分依賴造成了“專業知識的扁平化”,原因就在於互聯網上的每一條信息都被用戶給予了同等的可信度。

布拉巴讚的擔憂跟安德魯·基恩對“網上業餘主義”的批判形成了呼應。在其著作《業餘者狂熱》中,基恩指出:“當今的媒體正在將這個世界破碎成數百億個私人化的真理,每一個的真實性和價值似乎都是同等的。”

布拉巴贊教授說:“在我的從教生涯中,我經歷了教育數字化的全過程,看着學生一撥撥地發生着變化。我們再也不能想當然地認爲,學生進入大學時知道他們該讀些什麼,他們閱讀的材料應該滿足什麼樣的標準。”

“當今的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他們缺少的是正確的信息。他們不加質疑地求助於維基網(Wikipedia,著名的百科知識網站)獲取信息。爲什麼不呢?它是那樣垂手可得。”布拉巴贊說。

一位上了年紀的人對此深有體會:“早在我7歲的時候,我的老師就不許我們提交依據百科全書上的文章寫成的報告。我們被要求使用多種來源的信息,並忠實引用。後來,我還被要求學習知識理論的課程,掌握了評估數據結論的可靠性的統計方法。如今,大家都能在網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信息,孩子們比以往更加需要批判的評估技能。”

不過,布拉巴贊並沒有把學生對研究的“複製-粘貼”態度歸罪於中小學教育,也沒有歸罪於學生個體。隨着圖書館及存書量的減少,像谷歌這樣的網絡媒體平臺顯然有其重要的價值。問題的關鍵是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它們。

布拉巴贊說:“在教會學生信息技術之前,我們需要首先教會他們信息解讀技能。學生必須接受訓練,成爲充滿活力的、批判的思想者,而非僅僅滿足於查看搜索引擎給出的首個網站。”

布拉巴贊禁止自己的學生在第一年的研究中把谷歌、維基這樣的網站作爲研究工具,她爲他們提供的全是經過同行審驗的印刷體文本。

“我希望學生去感受書本與印刷物,而非只是數字化的信息。二者都是好東西,學生不應該爲走捷徑而顧此失彼。”

近些年,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抄襲,以及隨之而來的網上“論文產業”的快速發展,已引發了人們的普遍擔憂。不少論文網站爲客戶量身定做論文,有的售價能高達1000英鎊。

由網民自由上傳詞條釋義的百科網站——維基網成立於2001年,它因充斥了大量不準確和無厘頭的內容而備受爭議。它的創始人之一拉里·桑格在去年離職前甚至用“無可救藥”來形容它。

在互聯網上,谷歌是搜索引擎的老大,雖然從技術上講,它會把最相關的內容排列在查詢結果的最前面,但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查詢內容的排序已被所謂的“搜索引擎最優化”所操縱,“誰出錢,誰出現”,如今已發展成爲一個收入可觀的產業。

有人指出,學習的本質是“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教育的主要任務視爲追尋答案,那學生就會掉入“谷歌陷阱”。如果我們對學生的要求僅僅是一篇有結論的程式化文章,我們就無法期望他們對材料進行批判性地處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