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對話節目有感

“在那一年,他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一位教授; 在那一年,他主動地放棄了政府機關的工作;在那一年他揹負了鉅額的債務,成爲了一個在當時並不被人看好的個體戶;在那一年,他放棄了大學老師的工作,成爲了工廠的一位工人。”

上邊是這期對話節目的開場辭。 今晚的對話節目,推出了以”民營企業的生長動力“爲主題的討論。其中請來了四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分別是來自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和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

我在三一重工開始第一份工作,讀研期間又在東軟集團實習了一年多時間,曾經很有幸的在工作學習過程中,見到過向文波總裁與劉積仁教授。所以觀看這次節目,倍感親切,又帶着特殊的情感在裏頭。  還是張五常教授07年在長沙的一次演講中,近距離感受過向總的風采。 他是很睿智的人,對民營企業經營發展的思索,他用濃濃的湘音傳達出來,顯得擲地有聲。而劉老師則是在東軟軟件園散步時偶遇過。現在的他,還是顯得那麼儒雅,只是頭髮白了不少,可以想像在IT這個一日千里的領域,劉老師爲東軟的發展傾注了很多心血。


在這期節目,四位民營企業的老總分別講述他們的過去,包括過去創業的艱辛,努力不被人認可的困惑和成功時享受到的尊重與認同,以及成功後的如履薄冰。總的來說,我覺得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驕子,他們的氣度,眼光、堅韌和執着成就了事業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懼人言,敢於順勢而爲,從而成爲這個國家發展的一種動力。 而當他們面對未來的時候,卻不如回顧過去那麼坦然。 對節目給出的張海、王光裕等人的“反面例子”,向文波和王玉鎖都對他們表現出尊重,認爲他們自身的問題同時也是改革過程的問題。對於來自國企央企老大哥的競爭,他們在應對時略顯底氣不足。對於事關民營發展的”新36條“的落地,他們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疑慮。


上面亂彈了這些多,實際上,這期節目真正讓我有印象的,就是向文波提到的一句 ”當這個國家都沒有希望的時候,個人還會有什麼希望“。 是的,每個時代都會遇到很多問題,但不管怎麼樣,還是應在內心藏着信心。對國家社會有信心了,個人纔會不斷進取,從而給個人的發展帶來希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