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選擇人生第一份工作

巴菲特說:年輕時選熱愛的工作,否則就像把性生活攢到晚年用一樣。

那麼如何才能獲得“職場性福”?

如何判斷對工作的熱愛

我有一個簡單的標準:如果這份工作沒有任何報酬,甚至要倒貼錢,你心裏還願意做幹下去嗎?

不用考慮“我是不是能養活自己”的問題,假設你經濟自由,僅僅問問你內心的感覺。

如果真正熱愛你所從事的事情,即使在沒有報酬的時候,甚至倒貼錢,你還是會繼續。所以我認識的人,發現那些對工作非常熱愛的,大多數來自這樣的模式:他們喜歡上一件事情,例如投資、技術,然後順着把“倒貼錢也願意幹的事情”轉化爲“還有人付錢給你”的工作。

兩種類型的職業選擇

最近在讀《羅馬人的故事》。

15冊的鉅著,寫了15年。作者鹽野七生,年輕時愛上了意大利,一住就是大半生,瘋狂的發掘羅馬人的歷史。

全書把2000年前的人和故事,闡述的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而且從現代人的視角,對於歷史進行了新的解讀。就像王崴所說:“我讀過許多不同讀者的羅馬史,只有鹽也七生女士,真正帶我走進歷史。”

讀完這本書,我愛上了古羅馬,也對於鹽野七生女士,產生了好奇:羅馬史這樣一個研究衆多的題材,爲什麼她的作品能夠寫的如此出色。

我想作者自己的一句話,是最好的答案: “別的研究者是寫自己知道的,而我則是寫我想知道的。”

因爲是寫自己想知道的,纔會發現現有資料的不足;因爲是寫自己想知道的,纔會有強烈的熱情去尋求真相;因爲是寫自己想知道的,字裏行間纔會有那種強烈的生命力。

這也是職業選擇的兩種類型:大多數人是做自己能做的,少數人是做自己想做的。

最難的不是堅持夢想,而是發現夢想

針對職場新人如何選擇工作,常常有一個主題:堅持你的夢想。

但大多數時候,這句話容易造成誤導。因爲它隱含了一個假設:你清晰的瞭解自己的夢想。但這個假設很可疑:

  • 你很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你的夢想,很可能是葉公好龍式的
  • 你的夢想,屬於“兩個饃饃”的類型

找到我們真正熱愛什麼,很多時候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可能很長時間內,你都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是正常的現象。但問題在於,因爲缺乏目標,也就缺乏行動方向。最終很可能會回到老路上,最後做的是容易的工作。比如你正好找到的,比如你的專業方向。

從這一點上,對於職場新人而言,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堅持你的夢想”,而是“堅持你的探索”。當大多數勵志的人討論“堅持夢想”時,喬布斯在斯坦福演講中,卻是鼓勵我們“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關於葉公好龍式的夢想,不止一位學生跟我說,想做營銷,原因是覺得“自己很有創意,做營銷可以發揮創意”。等到工作了才發現,營銷這事情很多時候拼的不是創意,是苦逼的執行。跟他們想象的“每天拍拍腦袋”的生活,完全不一樣。

如果你考慮選擇第一份工作,我建議在決定之前,至少做兩件事情:1) 跟3個以上的業內人士交流 2) 相關實習。這樣可以幫助你清除大部分“葉公好龍式”夢想。

關於和業內人士交流,我建議把這3個問題,列入談話內容:

1) 如果您現在回到大學,重新選擇第一份工作,您會做什麼,爲什麼?(你可以快速的瞭解到他覺得自己那時的失誤之處,以及改進方法)
2) 這份工作,跟您想象的有什麼不一樣?(別人認知錯誤的地方,常常也是你認知錯誤的地方)
3) 您的職業生涯,感觸最深刻的一件事情。

關於兩個饃饃,來自於一個笑話。說有位村裏的老大爺,討論如果做了皇上,他會幹嘛。他說:“那我就每頓喫兩個饃饃,一個白麪的,一個黃面的。”

焦大不會愛上林妹妹,我們的想法也會侷限於自己的視野。在工作之後,再和學生交流,有些時候就覺得遇到了“兩個饃饃”的夢想。有學生跟我說,他想要 做行政助理。因爲看了杜拉拉昇職記,覺得挺不錯的。我覺得這是典型的視野不夠開闊,選擇行政助理作爲職業起步,通常並不是高質量的選擇。

當然,這並不是嘲笑他的想法,他依然可以去做這件事情。而且去調查、去實習,也是很好的。因爲你在真正的行動,實踐纔會有收穫。但作爲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如果你在開拓視野之後做出決策,通常會好很多。畢竟這不是淘寶,7天可以退換貨。

職業目標常常不是分析出來的,而是來找你的

我有一個想法,其實大多數時候,目標並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自動浮現出來的。

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 談到他的職業生涯。大意是最早“欲爲一郡守,好作政教”。而且他也乾的挺好,甚至堅持法紀把豪強得罪了,於是下了課,回家賦閒。後來黃巾起義,曹操投筆從 戎。想法是“慾望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誰知道局勢大變,誅董卓、討袁紹、破劉表…一步一步執掌天下大權。

這篇自傳簡潔扼要,堪稱是“職業選擇”的典範。雖然曹操寫此文,並不是幹職業諮詢。

在一開始,曹操並沒有平定天下的想法,在討伐董卓時,“故汴水之戰數千,後還到揚州更募,亦復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但是隨着目標的實現,他的能力、見識也越來越強,加上時勢變化,下一個目標開始浮出水面。

需要注意的是,曹操把自己的工作,打理的很好。例如做洛陽北部尉(大致等於公安局長)時,管理有方,甚至依法殺掉了得寵宦官蹇碩的叔叔。官譽頗佳, 這也爲自己後來起兵討董卓奠定了能力和人脈的基礎。而在討伐董卓時,袁紹等諸軍兵士十餘萬,都不敢先出兵,每天只知飲酒作樂,不思進取。曹操認爲董卓焚燒 皇宮,劫持皇帝遷都長安,大失人心,正是「此天亡之時也」。於是獨自引兵西進,被董卓部將擊敗,死裏逃生。此時曹操自己所帶領的士兵不過5千人。

曹操是實幹家。因爲每一步,他都真正的投入去做了。所以,當職業生涯的下一個機會來臨,也就順理成章的抓住了。

周鴻禕有一篇非常精彩的訪談,是關於喬布斯的,其中部分如下:

====摘錄:周鴻禕談喬布斯====

我一直在想,究竟喬布斯爲什麼能想到iPhone這麼一款產品?

首先我覺得這肯定不是一個造化於密室,然後用幾年時間去實現的靈感。我甚至可以說喬布斯一開始是沒有戰略的。爲什麼呢?因爲其實戰略就是四句話:我 是誰?我在哪兒?我做什麼?我不做什麼?像麥肯錫幫一些公司做的戰略規劃,往往是在成熟的行業去做同行分析,比如微軟也會請專家說你看Google是怎麼 做的,但這種戰略總是對一個已有的成熟套路的總結和改良。但是蘋果這種創新是顛覆,是走向一個未知領域。你對什麼都是未知的,剛開始一定是摸着石頭過河, 但喬布斯不斷的把握好每一步,再加上他很多年的各種積累——這些積累我相信一開始是存在你腦海裏某一個地方,並不起作用,但是你走到這一步的時候它就開始 發揮作用了——最後纔有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

你回想一下當初的蘋果(注:2001年),它也是沒辦法,它做電腦實在是賣不過戴爾,做操作系統也打不過Windows,就先做了一個外形很時尚的音樂播放器。

我想第一版iPod出來時比爾蓋茨肯定在偷笑,說這兄弟肯定昏了頭了,做了一個在中國珠海已經爛大街,隨便幾十塊錢可以買一個的MP3播放器。

但其實喬布斯非常尊重用戶的需求。我相信他當時也受到了外界的啓發,比如當時已經有了Napster這樣的產品,證明年輕人非常歡迎這種東西——其 實我們都知道音樂對青少年的重要性,當年我們上大學時誰沒一個隨身聽?說是學英文,主要還是聽歌,這是最本質的需求。可如果你不是非常重視用戶的需求,你 就會忽略它。

大公司忽視這個需求,那些做MP3播放器的小公司知道這個需求又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正是這樣一箇中間地帶,就給了喬布斯一個機會:他能做操作系統,能做硬件,應用軟件也能做。這些事兒都能自己幹,做個MP3播放器,就像「殺雞用牛刀」。

我猜做iPod的時候也沒想到日後的iPhone和iPad,只是它基於iPod做了很多探索。你看,他先把iPod從黑白屏幕變成一個很小的彩色 屏幕,一開始只能看照片,然後這個屏幕再擴大,能看視頻。這個時候你再加一個通話模塊是不難想到的。等有了iPhone,你再想到把屏幕再放大變成 iPad,也是順理成章的——喬布斯的戰略都不是大跨步的戰略,而是一步一步的,他每一步都是在不斷地捕捉當前的用戶需求和市場狀況,然後再往前走一步。

iPod賣了一億部之後再做iPhone,你不感覺水到渠成嗎?可如果沒有這些每一步的積累,沒有用戶的基礎,如果第一步出來就是iPad,會怎麼樣?

其實蓋茨很早就有了平板電腦的想法,也早就做了智能手機。但蓋茨犯了一個什麼錯誤呢?就是蓋茨手裏有一個榔頭,他把所有東西都當釘子。蓋茨有 Windows,而桌面上的Windows是針對鼠標和鍵盤的,它做手機操作系統時也是這麼搞。其實平板電腦明明是用手觸控的,你非要像用鼠標一樣使用 「開始」按鈕去點開裏面的程序,這不是很傻嗎?這就是不考慮用戶。

但喬布斯非常的關注細節。你看喬布斯會趴在電腦上一個像素一個像素的看那些按鈕的設計,像他曾經跟他的員工說,你要把圖標做到讓我想用舌頭去舔一 下。只有像喬布斯這麼關注細節的CEO,才能真正去了解用戶的需求。所以我不認爲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開始就從大方向上想好。相反你看英特爾、諾基亞這些 公司做的戰略,你會覺得所有的東西都很好,但就是離消費者太遠,所以結果要麼就是發現不了真實需求,要麼就是已經在市場上被證明的馬後炮的需求。

所以我從喬布斯這裏學到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企業的戰略是可以來自於細節的。

====摘錄:周鴻禕談喬布斯====

大學生的職業發展策略:喬布斯模式

周鴻禕說:“戰略就是四句話: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做什麼?我不做什麼?”看一下職業規劃,大概也是這幾個問題。

我覺得傳統的職業規劃,到今天,對於職場新人,基本上已經失去了作用。因爲它本質上讓你參考“成熟的職業路徑”,然後進行選擇,這就像大公司的戰略規劃,總是對一個已有的成熟套路的總結和改良。

問題在於,我們的社會變化太快了…今天的熱門職業,例如手機工程師,在10年,根本不存在。即使是那些傳統的職業,例如營銷。10年前和今天的內容,也有了非常大的差異。當社會環境急劇變化的時候,“成熟路徑”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參考價值。

而蘋果這種創新是顛覆,是走向一個未知領域。

今天我們的職業選擇,更像是走向未知領域,而不是按部就班。這種情況下的職業選擇,喬布斯思路會更適合。這個模式,其實也就是創業公司的典型模式,像周鴻禕所說:小步快跑,迅速調整。

以這種方式來做職業規劃,核心是3個問題:

  • 我的求職大方向是什麼?
  • 朝着這個方向前進,我的第一步目標是什麼?
  • 如何全力做好第一步?

如何縮小行業、職業方向

對於缺乏方向的職場新人,我建議按照如下標準,來縮小範圍:

  • 跟隨你的興趣
  • 跟隨社會發展趨勢
  • 跟隨一流選手

跟隨你的興趣比較簡單,如果你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例如希望做廚師,那就去嘗試唄。

關於跟隨社會發展趨勢,雷軍說:站在風口上,連母豬都會飛。

我的專業是建築相關,但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軟件開發。找工作還算容易,並不是因爲自己能力有多強,而是那時候軟件開發是熱門需求。

有個做獵頭的跟我說,她在招聘的時候(數字化營銷),突然覺得很不平衡。因爲發現有2年經驗的新人,看上去很幼稚,也很容易的拿到1萬多2萬。而她老公能力很強,工作了5、6年,卻只能拿到1萬多。

順着社會發展的潮流,你會得到很多的機會。而如果在成熟的行業甚至夕陽產業,那些老人很可能就堵着。以前的老闆就跟我說:“你們需要想清楚,自己的 職業發展。例如我們組織,已經很成熟了。即使我做的再好,如果我的老闆不走,我就沒有機會。你們也是,即使你做的再好,如果我不走,恐怕你們也沒什麼機 會。”

如何看社會發展趨勢具體怎麼看市場趨勢呢?建議從如下幾點開始觀察:

1) 招聘需求大的

到51job等網站上,去看一下各類職位的招聘量。招聘量大是一個好現象:需求大。

有學生的理想是做保險精算師,因爲他看了一些介紹,覺得很適合自己。但問題在於,保險精算師這種職位,一共也沒有多少。一旦你覺得不合適,想去轉換,恐怕選擇空間很有限。需求大的職位,這家不合適還很容易找到下一家,更大的數量意味着更高的匹配概率。

2)收入跨度廣的

市場經濟,大家都是出來賣的。開給你的薪資,是衡量你的價值的頭號標準。收入跨度廣的概念有兩層:

  • 同類職位的收入跨度廣。
  • 一個職位不同層級的收入跨度廣。

例如,一線銷售,從2000塊到幾萬塊都有。而銷售總監,從十幾萬到上百萬都有。而如果是行政助理,收入廣泛分佈於幾千元,10000多大概也到頂了。貌似很少有公司有“行政總監”,多數是“行政主管”或者“經理”,收入幾千元,1萬多也算是高收入。

我認識一位做祕書的朋友。她很鬱悶,因爲做的非常努力,而且老闆對工作也非常認可。但是加薪的時候,只加了10%,而且這還是老闆額外爭取的。是的,她做的非常好。但是對於一家公司而言,覺得祕書的價值,也就在這裏。你付出的努力多一倍,可能回報只多10%。

而對於另外一些職業,如果你做的好1倍,回報可能會超過1 倍。例如銷售,賣200萬和400萬的,通常多出來的200萬,能爭取到更高的提成。如果做美容美髮,如果你能夠把一位女士打扮的比同行做的漂亮一倍,很可能客戶願意給你4倍以上的價格。

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人們用價格投票,決定你的價值。不同的工作職位,你用同樣的努力,所得到的回報可能差別很大。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如果沒有特別的理由,首先考慮人們“願意爲高效果付高報酬”的職業。

3)你周圍的重大變化

從身邊的變化,我們也能感受到社會的趨勢。例如,最近幾年,明顯用手機的人多了,看電視的少了。跟手機相關的行業,可能就是不錯的方向。

今年春節的時候,360老總周鴻禕,轉發了一條微博。來自一位“閆顥藍”的房產中介,微博中說,“節後有不少中介朋友都說,撥打客戶電話的接通率出 現了下降!經過他們的調查發現,很大原因是被360手機衛士攔截了!” 閆顥藍認爲,360公司爲了推廣自身的軟件,限制了中介的正常工作,並稱“中介也有生存權”,號召全體房產中介一起來抵制360公司。

然後評論就很歡樂,不少人說“咦,原來360還有這功能,恩,我要去裝上”“本來以爲360是垃圾,看來還有有用的”。

我想這個不會是360的營銷吧,也太高明瞭。點進去貌似還真是個實名認證的房產中介。無論如何,我也轉發了一下。誰叫那幫電話銷售太討厭了。

我覺得這是很有象徵意義的事件。它的背後,是兩個正在影響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重塑商業社會的關鍵因素。第一個是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和手機)。第 二個是客戶力量的增強(在客戶-廠商的關係中)。跟以前相比,現在的客戶是越來越精了,一方面是信息的透明,另外一方面是選擇的增加。

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如此深遠,作爲職場新人,有必要去進一步分析它意味着什麼。例如上面360的事件。就是傳統的、盲目轟炸用戶的電話營銷方式,會日 益艱難,而且這個趨勢沒法逆轉。那麼傳統的電話銷售職位,需求量很可能走下坡路(事實上,這一點我也不能肯定。因爲有可能企業用更多的數量,來達成銷售效 果。但這種方式,通常是用非常低的薪水,招聘低端人員,職位含金量低)。加上現有的大量在職人員,競爭會很激烈。關鍵是,你做的事情不符合適合發展趨勢 啊。

有趣的是,周鴻禕還轉發了他收到的一條短信:

周總,我知道你裝了360手機衛士,去年很多人給你的短信都被攔截了。今天,很多人委託我用私人號碼給你發一遍。他們是中 國二百多家銀行的數十萬銷售人員,一百多家保險公司的幾十萬銷售代表,兩萬多家房產企業的數百萬售樓妹子,還有一百多萬家房產中介的數百萬中介員工,以及 無數賣車賣遊艇、賣百度競價的銷售代表們……今天,請允許我代表他們,給你拜個晚年,祝你在新的一年裏萬事吉祥,闔家歡樂。

難怪我們會有那麼多騷擾!但企業還是要賺錢的,如果電話銷售被堵了,那麼企業自然會轉向其他的營銷渠道、營銷方式。那麼這會帶動什麼職位、行業呢?

4)錢的流向

投資者喜歡更容易賺錢的地方。這當中,有部分選擇就是因爲“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方向”。所以觀察錢流向哪裏,可以幫助你去思考社會發展的趨勢。例如看看投資中國網上的新聞,也許能夠激發你的思考。

5)跟隨一流選手

鎖定求職方向,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跟人”。如果你沒有明確的求職方向,跟着一流選手走,也是一種選擇。一方面可以藉助他人的眼光(可能會錯,但概率上比瞎猜靠譜),另外跟着一流的人,也能夠學到很多,以及有更高的成事概率。

如果你周圍沒有這樣的人,從微博開始。你可以搜索關注相關行業的人,然後看看他們的微博質量。那些會分享乾貨的人,可能就是不錯的目標。而內容很水 的話,你就難於判斷這些人的質量。例如周鴻禕,是典型的會講些乾貨的,比如這篇:像白癡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行動。而馬雲俞敏洪,流傳的往往是雞湯型內 容,沒啥實質的意義(不代表他們人怎麼樣,只是你從微博看不出來)。如果你發現一個一流選手,看看他的關注。那裏面出一流的概率比較大。

另外知乎也是不錯的地方,看看人們回答問題的質量,大概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水準。

確定當下目標

Alan Kay,計算機行業的大師,有一句名言: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invent it.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它)。

對於我們未來最大的影響,莫過於今天的選擇。對於職場新人而言,我覺得有這樣的幾件事情,是當下要做好的:

  • 掌握一門必殺技
  • 夯實基本功
  • 探索你的興趣
  • 提升你的視野
  • 深度探索求職方向

掌握一門必殺技

所謂必殺技,就是當你去求職時,足以打動面試官,給你工作機會的技能。

大多數人面試時,“團結同學熱愛工作勤勞勇敢善良”的話說了一堆,面試官昏昏欲睡。因爲你根本就沒抓住對方的痛點。這也是我覺得爲什麼去讀研,通常是一種浪費。因爲你的研究生經歷,並不能“必殺”僱主。而只是“有能加點分”。錦上添花的事情永遠沒有雪中送炭來的有效。

去年的雙十一,上海的商場人都空了很多。爲什麼呢,因爲是天貓的雙十一節。打動一大羣人的,不是唧唧歪歪的理由,就三個字:“大折扣”。

必殺技跟你求職的具體工作相關,你需要去看看工作的要求。但如果是在校學生,需要先獲得好的實習機會的(非技術類),Excel通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爲大多數公司,招實習生通常都是打雜的。Excel是打雜頭號利器。打雜打的好,很多時候比你是什麼學校都強。

夯實基本功

基本功就是絕大多數工作,都需要的那些基礎能力。對於職場中人而言,幾乎任何職位,有兩個頭等重要的基本功: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

關於如何提升學習能力,我有一篇專門的文章,請參考。

關於溝通能力,@解釋系主任(新浪微博)說調查他周圍的人,對於應屆大學生,招聘時最看重的能力是什麼?頭號回答是出色的中英文雙語溝通能力。憑這個,你應該就可以得到一大把的工作機會。

如何鍛鍊溝通能力呢?寫作是很好的方法。例如每天寫一篇文章。這是因爲:

第一:寫作本身就是關鍵的溝通方式。

第二:講不清楚常常是因爲思路不清楚,對問題認識不足。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常常一定要“講”,而不說,因爲他們沒想清楚,寫不出來。而讓你寫下來,會逼迫你進一步的思考,確保你進一步理解問題。

第三:寫作是鍛鍊邏輯性的有效手段,否則你寫出來的東西,會難於理解。

第四:寫作容易讓你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問題,加以改進。而口頭表達,你常常難於發現自己的真實問題(解決辦法:錄音重聽)。

第五:導致溝通不力的另外一個障礙,是我們缺乏換位思考意識,因此很難從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如果你寫作的是有目標讀者的內容,從目標讀者的反饋中,你可以發現自己的欠缺,從而提升換位思考能力。

所以Joel Spark,著名的技術博客,曾經說過,他在招聘開發人員的時候,最看重的就是寫作能力。因爲出色的作品,意味着此人有出色的邏輯,以及換位思考能力。而這兩項都是關鍵的基本功,又很難培養。

繼續探索你的興趣

從概率來講,第一次就找到自己發自內心熱愛的工作,就像戀愛一樣,青梅竹馬一見鍾情就白頭偕老的事情,有是有,只是很小很小。

我們總是需要去嘗試,去體驗,去了解,從失敗和成功的片段中去學習,去成長。如果缺乏足夠的嘗試,很難找到社會需求和內心動力的真正交集。

這個就像點菜。我如果去一個餐廳,哪怕已經來過,知道哪些更好喫。我還是總會點部分從沒有喫過的。即使大多數,是不那麼美味的,甚至很難喫。但這就是探索的代價。如果我總是去點那些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我也許永遠不會發現驚喜。

我覺得求職這件事情,可以抱着這種態度:承認自己並不高明,無法一槍命中;承認從最終結果而論,自己的探索大多數會失敗。但還是充滿了對於探索的熱情,就像一條小狗,看見一個新鮮的東西,就上去嗅一下一樣。哪怕它可能是泡屎。

這個牽扯到了好奇心。恩,保持好奇心。跟充滿好奇心的人在一起,分享這個好玩那個有趣的話題。和覺得這也乏味那也乏味的人在一起,真是乏味。概率上講,你探索的東西多了,發現興趣的機率也更大。

另外一個關鍵是,全力以赴的投入,提升職業和人生體驗的深度。

提升你的視野

和一位耶魯的畢業生,聊起職業選擇的話題。他說:很多人包括他自己是因爲覺得職業發展的限制,纔去讀MBA,考慮換個方向。但發現換了之後,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也就這幾天,一位好友要出國讀MBA,他問我說:你有考慮過去讀MBA嗎?我說:不去。他問:爲什麼不會?我問:爲什麼要去?他說:可以提升視野啊。

我的看法是:提升自己的視野,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提升認知的廣度,一種是提升認知的深度。

當談到視野的時候,我們常常自然的向廣度上靠,例如看更多的事,讀更多的書。當然這些都是有益的。但隨着資訊的發達,提升視野的廣度越來越容易,反 而是提升視野的深度,被大多數人所忽視。當你看待同樣的事情,是否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它的本質?蘋果砸到牛頓頭上,人家發現了萬有引力;蘋果砸到我們頭 上,我們可能就吃了它。

提升職業體驗的深度,有一個重大的障礙:打醬油心態。

在和學生做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問起他們的實習經歷,大多數人最後會說:”其實我只是在打醬油。”

有個名詞叫做尿尿團。說的是那些走到哪裏,就拍張照片,然後下一站的旅行方式。看上去走了很多地方,大概心理什麼也沒有留下。

職業是關於人生的旅行。深層次的體驗和愉悅往往來自於發現、探索、交互與創造,來自於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撒泡尿寫個到此一遊。

淺嘗則止常常還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你不會喜歡工作這個遊戲。我們的心理是:如果我們擅長一個遊戲,我們更有可能會喜歡它。在大學時候,我不喜歡玩星際,因爲經常被人痛扁;我喜歡玩帝國,因爲經常把別人打得到處亂跑。

大多數人都不夠熱愛工作,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潛意識裏有對工作的恐懼,覺得自己玩不好這項遊戲。這會妨礙我們的投入,而越是缺乏全身心投入,你越是玩不好遊戲。惡性循環。結果是很多人假裝自己不在意工作的意義和樂趣,假裝自己只是爲錢工作。

關於提升視野的深度,有3個建議:

第一:向頂級的人學思維方式

所謂頂級,就是人類歷史上各個領域的頂級選手,比較近的像巴菲特、德魯克之類久經考驗的老骨頭。最近最著名的是喬布斯。一流的人在具體的技能上,不一定勝過三流的人;但一流的人在思維方式上,要比三流的人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對於職場新人,推薦閱讀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通篇作者其實在講一個思維:對於工作者,重要的是創造價值。

推薦閱讀:巴菲特在佛羅里達大學的演講

第二:做高挑戰的事情

當你做有高度挑戰性的事情時,現有的方法將會失效,這會迫使你深入到問題的本質,揭開表面下的真相。

關於如何找到高挑戰性的事情,我有3個方法:

1)將目標設定爲平均水準的十倍。

例如簡歷,大多數人的簡歷,HR即使看上1分鐘,也不會發現特別的亮點。如果你能夠做到6秒(60/10)內激發HR的興趣,那會怎麼樣?

這個思路會讓你思考:到底什麼是最能打動HR的?什麼樣的表現形式,才能讓亮點脫穎而出?

關於我的思考結果,可以參考簡歷寫作課程:5步讓簡歷1秒打動HR眼球

2)發現日常活動的另一面

觀察日常中你時間花在的地方,去思考另外一面,也會有助於發現“高挑戰的事情”:

  • 寫作比閱讀困難,所以如果你現在大部分時間在閱讀,花一些時間去寫作;
  • 創造遊戲比打遊戲困難,如果你天天在玩遊戲,花時間去研究如何製作遊戲;
  • 賣東西比買東西困難,如果你沉迷於購物,花時間去嘗試一下銷售。

如果我們看一下,上面3個場景。寫作、創造遊戲和賣東西,本質上都是“生產和創造”;而後面的閱讀、玩遊戲和購物,本質上都是“消費”。如果你總是在“消費”,很難有視野上的深度拓展。深度是創造者的專利。在後文中,我還會繼續談到這個問題。

第三:跟一流的人共事和喫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作爲一個人際關係的白癡,我在一年內上升到了高級別兵種,原因之一,是我和幾位人際關係的一流選手共事,而且還和其中一位吃了大概一年的飯。經常喫飯的時候,對方就拿工作中的實際例子,跟我做案例分析。這個經驗值長得簡直比開外掛還快。

分享一個那時候長出來的經驗值:如何誇獎他人

實習就是非常好的機會。甚至你可以主動的去發掘那些一流選手(參考前面提到的內容),然後用必殺技獲得工作機會。恩,如果你缺乏必殺技怎麼辦呢?參加我的培訓。

深度探索求職方向

在深度探索之前,還是需要有對於職業、行業、職業選擇的基本瞭解。推薦一篇我覺得不錯的文章:一位資深職業經理人的職場感悟。

所謂深度探索,要抓好3件事情:

  • 切身體驗
  • 全力把事情做好
  • 與內行交流

沒有親身的體驗,你的很多感覺都是虛的。這也是爲什麼不少職場新人,在工作後覺得與自己的想法,落差很大。以前覺得騎白馬的都是王子,到崗了才發現原來是唐僧。

關於切身體驗,大家立即想到的是實習和兼職,但其實很多時候,不少工作你可以直接從身邊做起。例如不少人想去諮詢行業,諮詢這件事情,你今天就可以 擼起袖子開始吧。幫助室友分析如何追到MM也算是諮詢經驗。進一步的,幫助學校外面的餐廳,去分析如何提高客戶滿意度、收益之類的。例如翻桌率對利潤有啥 影響,如何通過改進菜單來提高收入…

話說如果真正做下去,其實後來說不定不去諮詢公司,而是發現自己已經有職業了。會不會有人願意付錢請你做戀愛諮詢呢?或者餐廳老闆嚐到了甜頭之後,會不會願意掏腰包讓你繼續呢?沒有人妨礙你去做這些事情,很多時候只是我們自己放棄了。

一定要追求結果,對他人產生實際的價值,即使別人沒有付錢。只有追求成果你纔會真正成長。否則就像大部分學生一樣,看上去實習經驗不少,但每個地方都是打打醬油,還是低等級小兵,打小怪都喫力。對這個問題,推薦一個訪談:榨乾職位上一切你能學到的東西。

關於如何尋找內行,在這個信息時代,已經不算是很困難。微博啊什麼就是好工具(利用微博標籤、公司、行業可以快速縮小你範圍)。

分享一個技巧:使用“內行語言”,去做微博或者Google搜索。例如,如果你想找一個懂得餐飲業務的,“翻桌率”可能就是不錯的關鍵詞。會在微博中談到翻桌率的人,很可能就是業內人士。

怎麼發現內行語言?找幾本專業領域的書籍唄。

快速吸取業內人士的經驗值,我有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拿出自己做的實際案例,告訴對方我的狀況,以及困惑,然後請教。這樣你就可以得到學習他們觀察問 題、解決問題的角度,發現與自己的差異。而且這樣對方也容易幫你,因爲有具體的案例。同時對方也願意幫你,因爲他們清楚你的狀況,花的力氣小,而且可以看 到你的努力。人們願意幫助那些很努力的人,而不是那些想不勞而獲的人。

順便說一下,當別人幫了你之後,要學會感謝。以我的經驗,只有不超過1%的人,會在你幫助他們之後表示感謝。具體方法參考FFC法則,一定要讓別人覺得自己的幫助是有價值的。

只認功勞,不認苦勞

史玉柱說,他“只認功勞,不認苦勞”。畢竟公司招人,核心目的是希望員工創造價值。如果你每天忙碌20小時,卻沒什麼實際的影響,還不如沒有這個人。至少可以節省管理和運營成本。

如果我們看一下多數學生(也包括已經工作的人)的簡歷,通常都是典型的“只有功勞,沒有苦勞”。例如下面簡歷中的內容(支教經歷):

  • 參加學校組織的支教活動,與本校老鄉組織了蘇北農村支教分隊。
  • 在學校擺臺向同學們蒐集捐贈的書籍、衣服和學習用品上百件。
  • 鍛鍊了自己團隊協作的能力並培養了報答社會的愛心。

然後我就問她:“你的成果是什麼呢?” 她說,“上面不是寫了嗎,鍛鍊了我的團隊協作能力”。於是我再問:“做支教的目的是什麼呢?” 她說:“豐富我的社會實踐經驗” 。這是非常典型的“自我中心”型。除非你的工作純屬自娛自樂,否則所謂的成果,必然要體現在對於所服務對象的影響上。例如:

  • 激發了5個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
  • 教會了27個學生,如何使用電腦查詢資料

不知道是從哪一個面經開始,就教育在寫簡歷時,說明“鍛鍊了自己***方面的能力”,因爲這是HR想知道的。瞎說!在真實的世界裏,人們判斷你的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你做出了什麼樣的成果,而不是空泛的自我評估。

一個重視貢獻的人,爲成果負責的人,不管他職位多卑微,他仍屬於“高層管理者”。

彼得•德魯克

談到這個問題,大多數學生的反饋是“道理是對的,但是我當時在打醬油…”所以,當真正談起有什麼“有什麼結果”時,就本能的心虛。

不少人難於適應社會,我覺得一個原因就是,在學校你很多時候是在玩“過家家”的遊戲,有形式而不管內容,包括考試、實踐等都是如此。而在商業社會里,過家家是很難行得通的,人們要結果。

關於“重視貢獻與成果”,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頭號經典,推薦閱讀。

愛的能力

在情場上,有一類人。他們的感情常常出現問題,於是認爲自己找錯了人。然而很快發現,換了個新的愛人,迅速的又進入問題狀態。如此循環…. 職場也是如此。找到一份工作,覺得很不喜歡,感到做出了錯誤的選擇。然後跳槽,很快又開始不滿意….

這個問題常常不是選擇錯誤那麼簡單,而是他們“愛的能力”有欠缺。愛的能力強的人,能夠在比較廣泛的工作範圍中,享受工作的樂趣;而愛的能力差的人,只有在非常少的工作情況下,才能享受工作。在現實中,這個“非常少”常常是零。

哈巴狗就是“愛的能力”超強的典型,幾乎對於所有人,它們都會跑上來搖搖尾巴,跟你親熱一下。

關於愛的能力,3個關鍵要素:

1)主動改善現狀的意願

我有一個朋友,她準備辭職。原因是,覺得周圍的同事在排擠她。關鍵是,這也是她前兩份工作辭職的理由。於是我反對她辭職。道理很簡單,如果連續3份 工作,你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很可能是自己的原因,這樣退出下一份工作又會有同樣的情況,還不如先去分析一下,嘗試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根據她的情況,我建 議說可以主動的去跟同事改善關係。

她就跟我說:“爲什麼我要去改善關係,我討厭他們” 我就說:“你至少可以去嘗試,把這段關係變得不那麼討厭,甚至是友好啊” 她說:“爲什麼不是他們來改善?” 我說:“總有一個人要先動一步把。” 她說:“那他們也沒什麼表示啊”。以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做到提升同事關係。但她就是不想做。

同樣的,一個賣網絡營銷服務的銷售,跟我抱怨工作強度很大,接觸的客戶都是小企業老闆,素質低。對他的態度不夠好。總覺得他是推銷的。

我知道這個行業裏面,有一個銷售做的很出色。他的做法是先調查客戶,給對方一個免費的評估(關於對方公司營銷的不足之處,以及可以快速帶來銷售的改進要點)。這樣他聯繫的客戶成交率高,而且對他很尊敬,還幫忙推薦新客戶。

他聽了之後,就跟我說“你不瞭解情況,我的客戶素質低”。我直接閉嘴了,心想同樣素質的客戶爲啥其他人能做的風生水起你就不行。如果你永遠在抱怨別人而不是改變自己,活該被客戶鄙視。

大多數人,都死在“等着情況自動變好”上了。也許有一個更賞識自己的老闆,也許有一份更喜歡的工作…但是他們卻沒有采取行動,主動的改變狀況。

2)把事情做到一流的能力

工作很像打遊戲。如果你一直玩的不好,幾乎可以肯定你不大愛玩。如果你能夠玩的越來越好,很可能你會喜歡上它。

“把工作做得出色”幾乎是“熱愛工作”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所以我們看到的那些熱愛工作的人,常常都是高手,或者至少在朝高等級兵種的路上狂奔。

爲了把事情做到一流,通常你需要一個基本的能力作爲支撐:學習能力。以至於我發現的現象就是:我周圍那些熱愛工作的人,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有一流的學習能力。

關於如何提升學習能力,請參考我的文章學習能力。

3)吸引高質量工作和人脈的能力

高質量的工作氛圍、聰明熱情的同事,和讓你熱愛的工作,也有密切的聯繫。

“把事情做到一流”會支撐這一點,除此之外,觀察那些人脈廣泛而且質量高的人,我覺得他們常常有兩個特點:

  • 熱情
  • 經常給他人幫助

人脈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能給別人什麼。對於新人而言,主動的分享你的知識和經驗,幫助他人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消費者與創造者

那些深深熱愛工作的人,大多數都是創造者。

所謂創造,不僅僅侷限於作家、軟件工程師、創業公司老闆這樣的角色,也可能是像經理、投資銀行家這樣看上去沒有直接產品的人。因爲他們在工作中,依然發現、整合、改進或者創新了思路、方法。

事實上,如果你想要把事情做到一流,不可避免的需要拓展認知的深度,自然會接觸到新的東西。相反,大多數人,即使在工作,也幾乎是單純的消費者。這個消費不是指沒有幹活,而是簡單機械的完成任務,消費他人的方法、知識、套路,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

常常是創造者更容易幸福——創造過程中,包含了好奇、探索、發現、創作…..這些可以激發起深層次情感的因素。而作爲單純的消費者,也許有快樂和愉悅,但是這種體驗常常是在淺層次的刺激,而難於激發作爲幸福的深度體驗。

消費者看待工作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深度。不少互聯網評論家就屬於這種類型。而且他們看待他人的工作和成果,常常比創造者更加苛刻、吹毛求疵。我想這 是因爲,如果你一直在消費而不是創造,就很難切身體會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艱辛,也容易缺乏欣賞的眼光。更何況,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評頭論腳。

你屬於哪一種類型呢?一個簡單的測試,是當面試官問起你簡歷上的經歷時,你是不是被問了兩句,就覺得詞窮了,甚至感覺都不是自己做過的項目?如果 是,這是一個糟糕的信號。因爲創作的過程會伴隨思考,通常會在你大腦裏建立起相關的知識架構。而如果只是“消費型工作”,在你的印象中很難留下深刻的記 憶。

另外一個測驗:你的經歷是否給你帶來痛苦,以及之後的撥雲見日。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痛苦,也意味着沒有真正的創造。

不少人擇業,喜歡選擇“安穩”的工作,例如會計、公務員。這些安穩的工作,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不大需要你去“創造”,你只要簡單的聽話和消費,消費已經建立起來的方法、流程。

選擇決定命運。如果你沒有選擇工作的樂趣,工作的樂趣也不會選擇你。

成爲解決問題者

在大學的時候,我對工作的感覺就是幹活。後來,我恍然大悟:人們付錢給我,是希望我解決問題。職場新人之所以不受待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能解決的問題通常不多,但是能製造的問題也許不少。

一位頂級銀行的HR跟我說,她們招聘實習生很是頭疼。招聘的時候,人人都說“想學習好好工作”,但常常進來2個月人就走掉,甚至有人招呼都不打,給 他們留下一大堆遺留問題。例如用人部門覺得,好不容易培養了能夠處理點工作的能力,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我們的時間?我並不是說銀行方面就一定正確。但是從 HR的角度,貌似實習生製造的問題不少,以至於從她們個人的意識,如果能不招那就真是謝天謝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從這個角度,其實99.99%以上的簡歷,都不合格。幾乎沒有人去談“我怎麼能解決你們的問題”,而是展示自己的學校、課程、實際經歷、公益經驗。 這個就像你去餐廳,服務員卻急着給你顯擺自己的肱二頭肌。所以我給學員培訓簡歷面試,關鍵點就是“你能解決什麼問題”,而不是“我有多優秀多拉風”。

例如實習生,公司其實大多數時候是希望打雜,那麼你的溝通,重點就是“我能打雜又快又好,立刻上手,來了你立刻輕鬆省事了”。我的學員面試的時候, 簡單溝通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腦,跟面試官看他做的Excel報表以及工作。面試官眼睛一亮,“咦這個我們很需要”。基本上10分鐘之內通過。

解決僱主火燒眉毛的問題,你的機會一大把一大把…秒殺僱主不是空話。

從這個角度,考公務員很可能是一個糟糕的選擇。因爲官僚系統容易讓人養成製造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的習慣。

那麼考研呢?如果考研,基本上你會遇到另外一個問題:學校的設計不是爲了鍛鍊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喜歡玩過家家。所謂過家家,就是形式上很像“真 實生活”,但並不在意你真正做的怎麼樣,人家看重的只是個形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學校就要一個好的“就業率”,至於這到底對你意味着什麼,他們纔不管呢。 反正你不給我就業協議,我就不給你畢業證。至於“學校的項目”,你懂得。經

經過4年的大學生活,大多數人其實也知道我們的學校是怎麼運作的,但是你還要再投身其中,我覺得這種邏輯很難理解。這就像進了一家餐廳, 花了幾百塊,發現就上了一碗清湯,油花都沒有。你喫完了,覺得沒飽,於是再掏出幾百塊,對服務員說“再來一碗”。轉身走人貌似更合邏輯吧。

你的價值取決於你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爲什麼不早點去解決真實問題呢?

既然公司/客戶付錢給我們是爲了解決問題,那麼解決他們心目的難題,通常就能夠獲得比解決簡單問題更好的回報。所以無論是在求職的方向上,還是平時的實踐中,“解決更難的問題”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 讓客戶掏錢買單是比管理公司的文具更難的問題;
  • 激勵他人自發、主動的工作,是比拿着鞭子抽人更難的問題;
  • 如何讓職場新人真正採取行動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是比告訴他們“你應該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更難的問題。
  • 如何不見面就能讓人清晰理解自己的想法,是比面談把事情說清楚更難的問題。

通常我們有迴避困難的傾向,但是…如果你想要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把解決難題當做生活的一部分。

在莊子中,有一個故事:姓朱者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儘管有一流的解決問題能力(屠龍技術),卻無用武之地…因爲沒有市場需求。

對於職場新人的第一份工作,我的建議是如果沒有明確的偏好,選擇“解決市場上困難的、有迫在眉睫需求的問題”。因爲把工作做得出色相對容易,改變人 們的需求觀念,卻更加困難甚至不可能。爲什麼女人會爲了一個包包,花上幾萬塊,太沒道理了嘛!但是…人家就是願意。市場經濟本來就是客戶用錢投票。

把“解決市場上高難度的、有迫切需求的問題”,作爲你的第一份工作方向,有兩個好處:

第一:即使最終發現你不那麼熱愛這份工作,你這種能力還是可以幫你打下經濟基礎,讓你可以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第二:解決這類問題,你有更大的可能去愛上相關的工作。因爲本身它就符合一些“讓人熱愛”的因素:高難度、有高收入、能看到真正的產出。 “做你想做的事情”並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能夠在現實的限制中,實現夢想。

所以我覺得銷售是一個好的職業方向,因爲它“解決市場上困難的、有迫在眉睫需求的問題”:如何讓客戶買單。僱主願意爲銷售業績給你高收入,就是證明。

傳統職業規劃之死

2003年,我辭職離開第一家公司後,參加過職業諮詢。當時總覺得這種“職業規劃諮詢”有些不對勁,但是也沒想的特別清楚。後來,覺得算是明白了,爲什麼傳統方法上的職業規劃,本質上對於職場新人其實並不適用。

前面已經談到,傳統職業規劃模式的第一個問題,是有個假設:就是假設你能夠制定出一個相對清晰的目標,例如你在28歲成爲一個大公司的銷售經理。然後根據這個目標,反過來制定行動的計劃。

這個最大不靠譜在於,以職場新人的經歷,很難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制定出來的目標,即使看上去多麼科學嚴謹,不靠譜的概率也很高。即使經過了 看上去嚴密的調研和諮詢,本質還是很難改變。既然邏輯推理的目標,其實並不能代表人們內心真實的衝動和渴望,很難激發起你內心的熱情,去實現它。

傳統職業規劃模式的第二個問題,是它本質上是參考現有的職業發展模式,總結出一些“職業發展路徑”,然後讓你做出選擇。但問題在於,如果所有你所接 觸的工作,都不符合你的內心怎麼辦呢?保時捷的創始人曾經說過:“因爲一直沒有發現夢想中的汽車,所以我決定自己製造”。傳統職業規劃模式並沒有觸及這一 塊,所以很容易讓你的思維,侷限在“找到現有道路上”。

另外,面對一個快速發展的世界,不少熱門的職業甚至5年前還沒有出現,”複製現有道路”變得更加不現實。你都找不到“10年的參考路徑”。

傳統職業規劃模式的第三個問題,是它是在讓人們“基於當前的能力進行選擇”。

在文章的一開始,我們談到職業選擇的兩種方式,“做自己能做的”和“做自己想做的”。前者通常會強調一種按部就班的發展思路。例如,我辭職離開第一 家公司,如果按照按部就班的職業規劃發展思路,可能會是:“你沒有外企經驗,先找個中等的外企,工作兩年;然後再去一流的公司”。但是我當時的想法就是 “我覺得我能力不夠,但無論如何,我就是要進這個行業裏最好的公司”。這種想法的本質是“超越當前的能力去追尋夢想”。當然不是拍腦袋空想,而是就像學校 裏的跳級一樣,縮短中間路徑,用更短的時間去達成更高的結果。同時因爲要衝擊高挑戰的目標,這個過程幫助我快速的提升了各種能力。例如,我發現了一種面試 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在前3個問題內解決戰鬥。

以我的經驗,如果你掌握方法,“超越當前的能力去實現目標”常常是更爲有效的手段。就像比爾•蓋茨所說:

人們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卻低估自己的潛力。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2004年,我開始在業餘時間,參加關於求職方面的校園公益講座和課程。

因爲自己的經歷,覺得我們的教育,很少有鼓勵和支持每一個人,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我想也許自己的分享,可以對走上職場的學生有所幫助。

我會跟蹤部分曾經有過交流的學生,看看到底所做的事情,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幾年下來,我發現儘管幾乎所有人都贊成“做自己想要的工作”,但他們通 常還是“做能做的事情”前進。 也就是說,從這個角度,我的投入其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效果。儘管有人因此得到了更好的工作,例如進入全球頂級公司。但那並不是我的目標。

我開始分析,到底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麼?爲什麼“做你想做的事情”叫好不叫座。總結如下:

第一:缺乏對於“做你所愛”的體驗

因爲大多數人從來沒有體驗過沉浸於工作的樂趣,所以他們也很難有動力,去追求一個缺乏感覺的東西。

第二:缺乏對於自己的信心

一位祕書諮詢我關於面試問題,她正在求職HR。我問她: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她說是營銷。那麼爲什麼她要去求職HR呢?因爲她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做 HR是一個跳板。這個決策有不少的問題,我們先不管。我問她:“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在溝通方面做到一流,你今天還會去選擇HR嗎?”她說不會。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目標,其實並不是內心真正的想法,而是你基於對自己的判斷,自動打折之後出來的結果。就像不少人希望去做一份安穩的工作,潛意識是覺得自己不能夠做的出類拔萃,所以規避了高競爭性的環境。

第三:缺乏必要的基本能力

如果你的能力與目標差的太遠,大多數時候,我們會簡單的放棄。或者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頻繁的挫折,從而讓我們放手。

我的結論是:爲了真正的推動人們“超越當前的能力去追求夢想”,單純分享理念根本不夠,而是要有一套可以落地的方法,幫助他們去實現突破上述3個障礙。

超越當前的能力去追尋夢想

寫到這裏,我想總結一下我的看法:

大多數人之所以沒能做他們熱愛的工作,根源在於他們低估了自己的潛力,以及缺乏發掘潛力的有效方法。所以他們潛意識裏,放棄了對於命運的掌控。

我的前老闆,一次面試實習生,實習生怯生生的問他:“如何提升自己的信心?” 老闆脫口而出:“去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我很同意他的說法。但是,也有人評論,說這個是瞎說。我想評論的人,大概是沒有這種“超越自我極限”的經歷。

Google開發者代言人,多恩•道奇說:

Google往往設定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然後去實現它們。

我的經理解釋說我們需要設定看似不可能完全實現的遠大目標。嗯……我回答“這僅僅是90天的目標,我們明明可以設定合理準確的目標,爲什麼還要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呢?”因爲如果目標太保守就一定不能實現驚人的結果。我們需要驚人的結果,我們要搞定不可能實現的東西。

我真正樹立強烈的自信,是在裸辭第一份工作,5個月的準備,成功進入微軟之後。做到了一件自己覺得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時候我會想,如果那一次我失敗了,會怎樣?我不知道答案。信心來源於勝利的積累。在沒有強大自信的時候,也許一次重大的挫折,就會讓你一生不敢嘗試。

對於缺乏勇氣和信心的我們而言,如果你發現自己能夠打破自己的極限,做到Mission Impossible,你的選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呢?

  • 你還會覺得公務員是值得託福終生的職業嗎?
  • 你還會願意和只在發薪水的時候開心的同事工作嗎?
  • 你還會繼續現在的選擇嗎?

不可能的任務

這不是電影,而是現實生活。

這是我的實戰培訓項目,幫助你突破自己的能力,實現工作中的“不可能任務”。

它有兩門課程。

第一門是Excel。這門課程的目的,是讓你打雜打到一流….如果你在尋求實習,很多時候它足以成爲你的必殺技。

更爲核心的是第二門,這門課程的主題是營銷實戰。這個課程的目的,是幫助你實現從“做能做的事情”到“做想做的事情”的轉變。

培訓的重點在於:

  • 輔導你養成幫助他人成功的思維方式;
  • 讓你實際體驗到商業項目的運作;
  • 在營銷與溝通能力方面,達到前1%的水準;
  • 擁有一份“超越自己能力達成目標”的經驗;
  • 建立你可以做到出色的自信;

關於爲什麼要選擇營銷培訓,作爲突破點,我的考慮是:

第一:市場與銷售類職位,本身就是招聘量最大的。而且它是解決大多數企業都面臨的關鍵問題:讓客戶買單。因此對於沒有明確求職方向的人,它是一個很好的候選方向。

第二:在我們這個時代,銷售不僅僅是一個職位,而且應該是每個人都掌握的一門技能,就像溝通一樣。因爲只要你的工作牽涉到影響他人,你總是需要進行銷售。例如求職,其實也是一種銷售。

第三:通過營銷的培訓和實踐,可以幫助你改變思維方式,從幫助他人成功的角度看待工作。如果你樹立這樣的思維方式,在絕大多數工作中,都可以有一個高的起點。

第四:培訓中會讓你實際的去進行營銷方面的寫作和講座,而且要求有影響他人的成果。通過這種方法,來幫助你突破溝通能力。而溝通能力又是從事各種工作的關鍵素質。

第五:擁有出色的銷售能力,直接會幫助你獲得高質量的工作機會。

爲了真正的激發你的潛力,這門培訓在設計時,有幾個特點:

  • 實際的商業項目背景,你需要真正完成任務,並且用結果數字說話。例如訪客註冊率。
  • 高挑戰的目標設定,一旦你完成目標,我會把你的目標翻倍。以確保發揮出潛力。
  • 培訓->實踐->輔導的循環,對你的實戰任務進行討論,並且指導你提升。

You can’t see the final in easiest mode

有段出差的時間。我總是帶着NDS(任天堂的掌上游戲機)玩魂鬥羅。easiest mode、30條命、散彈槍。圖個痛快。

當我第一次打完第七關時,跳出瞭如下的信息:

You can’t see the final in easiest mode.

愛死了這句話。

其實我無所謂在魂鬥羅上,是不是能夠看到結局,反正只是遊戲。

人生也是遊戲。但它沒法存檔、沒法重來。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去做那些可以讓自己興奮的事情呢?生命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人和事物上。

在2013年8月5日這天,我把自己10多年“如何做你熱愛的工作”的主要心得,都分享給你了。甚至爲你準備了進入hard模式的實戰訓練營。至於 你接下來是要選擇一份安穩但乏味的工作,還是去挑戰那種可以讓自己興奮、大笑、尖叫、流淚的人生,這就是你的決定了。但無論如何,請記住決定你命運的,並 不是天上的星星,而是自己的選擇。

推薦閱讀

你和你的研究:大科學家Hammer的精彩演講,關於如何做到一流。
如何在金融界出類拔萃:談到的內容不僅僅是在金融界,而是關於一流的學習方法、進化策略。
電子書:大學生,讓僱主倒追你:從相反的角度看求職。
5步寫出1秒打動HR的簡歷:簡歷寫作視頻教程,第一時間抓住HR眼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