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敏捷革命讀後感-美國人的思維方式

最近因爲疫情,因爲川建國同學,中國和美國鬧的很不愉快。

於是很多人都在想一個問題,中國和美國是不是早晚得碰撞一下,那就得正經得了解下美國人是怎麼思考問題的。

正好手上有一本敏捷革命的書,讀了之後,感慨很多,書是SCRUM的創始人,Jeff Sutherland寫的,從這裏面可以看到很多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

先不講敏捷模式到底是個什麼模式,先看看作者的履歷,英文名比較難拼,我們就叫作者爲老傑夫同志吧。

老傑夫可是當過兵的,而且是西點軍校的兵,後來又去搞軟件開發,又去推廣敏捷模式,就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到美國人的職業生涯是很豐富很自由的,跨專業跨角色非常靈活,對比起咱們國家來說,咱們習慣幹一行愛一行,幹到老幹到死,中間跨的不是沒有,但是很少,跨界並不受到鼓勵,在美國則不同,就算只從書裏提到的那些人物,跨行跨界的也不少。

咱們中國軟件行業老有人說30歲現象,說是程序員就是喫青春飯的,年紀大了彷彿就得下崗了,有這個說法有這個窘境也是因爲咱們的就業範圍太狹窄了,要是能像老傑夫這樣,跨來跨去,多少歲都沒事,在這點上,咱們國家還是差了點,就光意識上就不行,年紀大了老同志了彷彿就啥也不行了,甚至有些大廠還宣稱,40歲以後的統統不要。

我們的老闆,高管,招員工彷彿就是一個目的,幫我幹活,完成任務,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都不大感興趣。

我們圍繞任務來組織所有事情,軟件行業很少有創新,就算有大部分也是被任務逼迫的,被市場逼迫的。因爲圍繞任務來組織我們的人生,就是忙和更忙,加班和更多的加班,爲什麼說程序員是青春飯,因爲老同志們加不了班,我們口頭上喜歡說創新,實際上並不提供鼓勵創新的環境,因爲我們沒有看到公司裏哪個人是因爲想到了新點子得到了提拔,想到了新點子受到了人們的崇敬,想到了新點子並且被鼓勵推廣出來,被鼓勵宣傳到各個團隊,各個公司,我們看到更多的偶像是加班狂人,業績狂人,創新的偶像跟這些人比,還根本不在一個檔位上。

看書里老傑夫的經歷,我們就會覺得他的人生精彩絕倫,敏捷模式是他總結出來的,而且他總結出來之後,就一直在推廣,這種方式特別適合自然科學的路子,總結規律---找試點實驗---去推廣--去實踐--更新自己的理論--繼續推廣--繼續實踐。重點不在於這種方式,在於很多美國人都會這麼去做,他們把這個當成一種自然而然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整個美國社會,鼓勵這種人,鼓勵這種模式,大家都會這麼做,要知道作者並不是一個科學家,不是專業搞研究的人,他只是普通的一個美國人,就跟我們每年數百萬的大學畢業一樣。

在人家的文化裏,遇到一些問題,解決掉這些問題,總結一套理論,去實驗去推廣,這種方式自然而然,社會允許這種,鼓勵這種,整個美國社會有不計其數的科研單位,人文單位,在無時無刻的做着各種實驗,你如果去讀他們的文章,就可以看到文章裏遍佈着這樣的言論,--根據某某大學的調查結果,--根據某某公司的論文,他們常常做這樣的事情,一旦有所發現,就去寫論文,就去發表,就去實驗,包括在軍事領域,不像我們國家的軍事,喜歡搞神祕主義,喜歡奇思妙想,喜歡複雜的計謀,他們在軍事領域也是搞實驗,做分析,總結規律。

之前我們在朝鮮戰場遭受挫折,因爲李奇微將軍發現了我們的後勤能力只能保持7天,也就是一禮拜攻勢,後來美軍做出了針對性的措施,在美國這種事情比較常見,他們會去學習,會去分析數據,他們會分析美國戰機在朝鮮的戰損比例,擊落中朝聯軍的比例,在我們看來神祕的軍事計劃,軍事策略,可能在他們那裏只是數據庫的分析結論,因此他們的戰爭模式一點也不浪漫,一點也沒有東方式樣的詭譎,想想也是,數據庫裏能分析出什麼藝術美感來,都是冷冰冰的數據罷了。

喜歡總結,喜歡做實驗,喜歡奇思妙想,這樣的人得需要保護起來,因爲他們是推動創新的主要力量,我們國家有很多人最終選擇去了美國,有很大原因就是在美國的環境裏,自然科學的這個路子會更順暢,整個社會都對這部分人給予了足夠的尊重,足夠的空間,足夠的支持。

在這種環境上,創新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創新就是力量,所謂美國的強大,有很大一部分就在這裏,每一次的創新可能是微小的,但是架不住前赴後繼,一個又一個的創新,一代又一代的創新,使得美國擁有了最先進的知識,這些先進的知識都是可以轉化爲力量的,知識是什麼?知識是客觀世界的規律,誰擁有更多的知識,誰就擁有對這個世界有更多的瞭解,就能更多的控制這個世界。

我們現在對知識的尊重,已經到了一個相對高的高度,大家追星的對象裏,也包含了袁老和鍾老這樣的技術明星,但是還不夠高,我們對大知識明星的尊重,還有很多是對權威的尊重,還不夠純粹,我們還應該尊重小V,尊重小的創新,讓研究東西成爲一種習慣,讓研究東西的人得到尊重成爲一種習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