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赞扬与责备的三个要点:避免夸奖把人惹毛,责备把事搞糟

《论语》里有个故事,说子贡评价别人,孔子听见后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意思是:你自己难道就做的很好吗?我们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评论他人。

《圣经·新约》里也说道:“你们不要评论人,就不被论断。”

由此看来,中西方文化虽然有差异,却一致认为:不应该评判别人。

可事实上,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做着评判——婴幼儿时期,评判父母;上学后评判同学和老师;上班后评判同事和领导;恋爱结婚后评判恋人和伴侣;生了孩子以后,自然也会评判孩子。

我们不但评判他人,而且还通过评判他人对我们的评判来认识自我。换句话说,我们正是通过评判建立和维护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的。

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开头的故事:孔子说的话,不也是在评判子贡吗?

所以发现没有?——

其实我们根本无法摆脱评判。

因此重要的不是远离评判、拒绝评判,而是要了解评判对我们的意义,并且学会正确运用它。

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英国的心理学家特丽·阿普特花费了30年潜心研究,并通过一本书交出答卷。这本书就是:《赞扬与责备——剑桥大学的沟通课》

在书中,作者从原生家庭、伴侣、朋友、同事以及社交网络等不同的人际场景出发,详细阐述了赞扬与责备在沟通中的效用。

下面我就以伴侣关系为例,从赞扬、责备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地评判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门沟通课。

一、赞扬为什么还能把人惹毛?

谁不喜欢被夸呢?赞扬是一种认可,渴望被认可是人的天性,连成功人士也不例外——

马克·吐温就曾说过:“一句美好的赞美,能让我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

1、想要婚姻幸福吗?夸伴侣!

对于伴侣来说,相互赞美自然是手到擒来。因为既然能走到一起,必然是彼此认可、彼此欣赏的。

著名演员蔡少芬除了演技了得,还是个出了名儿的“炫夫狂”。

因《甄嬛传》和蔡少芬合作过的孙俪曾在《快乐大本营》中透露:蔡少芬在剧组的时候,一天要夸老公好几次。

当何炅向蔡少芬求证时,她马上开启了“夸夫模式”,回答说:“其实是一想到就想夸他。没办法,因为他太多才华了。”孙俪在旁补充中:“这已经是她的口头禅了。”

后来,蔡少芬与老公张晋共同参加了《妻子的浪漫旅行》,更是让观众见识到了夫妻二人互吹彩虹屁的最高境界——在“给妻子的信”这个环节中,蔡少芬利用一切机会夸奖老公,什么懂生活啊、有文采啊……而张晋也在写给妻子的信中直言:“在我心里她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女超人”、“张太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他们彼此赞扬,也彼此享受着对方的欣赏,一对幸福的夫妻真是羡煞旁人啊!

 在《鲁豫有约》中,张晋被问到:维持家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赞赏对方”。

这话没错,正如本书作者特丽·阿普特所说:赞扬可以让伴侣从自身发掘出之前没有察觉到的优势个性,同时还能加固感情。

 所以,赞扬真的可以说是婚姻幸福的一块蜜糖。

 于是有人摩拳擦掌:这还不容易,以后就可劲儿夸呗?别忙,夸奖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2、独裁主义式的赞扬——惹怒伴侣

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曾在回忆录中抱怨:“我每天练琴12个小时,人们却用一句‘天才’掩盖了我所有的努力。

由此可见,虽然夸奖是人们喜爱的,可如果你没夸在点上,一样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我表姐因为她老公夸她瘦,已经急过好几次了。俗话说:“减肥是女人一生的事业”,哪个女人不喜欢瘦呢?可偏偏我表姐认为自己骨瘦如柴,太难看,所以很自卑。

每次别人夸她瘦,她虽然脸上有笑,内心却很崩溃;轮到自己的老公也这样说,当然气不打一处来——你是我最亲近的人,难道都不了解我的真实想法吗?所以发脾气也是必然的。

对于亲密关系来说,夸人没夸到点上,不只是会让伴侣困扰,而且还会让他们失望和恼怒。

在作者多年的专业研究中,她发现还有一种现象屡屡发生。

一位妻子因为丈夫夸她“很会照顾自己”而愤怒,一位丈夫因为妻子夸他“每天早上做好吃的三明治”而生气。原因是他们都认为:对方夸奖自己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按照他们的希望去做,以维持“体贴的妻子”、“能干的老公”的形象。

换句话说,当伴侣从夸奖中闻到了控制的味道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压力和不容置疑的要求。作者形象地将这种夸奖称为“独裁主义式的赞扬”,并指出这样的赞扬就相当于指责:“如果你不这样做,那就是你不对!”

可见,一句不符合对方需求、愿望和目标的赞扬,只会制造不安,内疚和愤怒,简直和责备一样糟糕!

二、责备到底是怎么把事搞糟的?

赞扬与责备是评判的两面,它们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不可分割。

因为再亲密的两个人也不可能事事都一致:当你不符合对方的期望,引起失望时,自然得不到赞扬,反而会招致责备。

再说,从热恋进入婚姻的两个人,通常都会从“赞扬>责备”慢慢转向“责备>赞扬”。

原因有两个:一是激情褪去,恢复了理性,彼此看到了对方的缺点;二是一直怀有恋爱时“你很完美”的错觉,对伴侣有不切实际的要求。

那么责备到底是怎么把事情搞糟的呢?

1、都是“基本归因错误”惹的祸

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伴侣的争吵并非原则性的问题,而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电视剧《北风那个吹》中帅子爸妈吵嘴的片段:

帅子妈:就这茶叶筒,永远是沏了茶,不盖盖儿!
帅子爸:谁永远不盖盖儿了?我盖时你瞧见了吗?
帅子妈:还有这柜门,拿完衣服就不关,永远是这样。
帅子爸:我忘了!
帅子妈:你猪脑子啊!
帅子爸:多大点事啊!
帅子妈:你就是成心和我找别扭!

这种对话太熟悉了,几乎在伴侣之间天天发生、家家发生。对话里的帅子妈因为丈夫没有注意生活的细节而否定了他的这个人——猪脑子,成心和我找别扭。

这并不是最过分的,很多人还喜欢把“你什么事也干不成!”、“你这辈子算完了!”挂在嘴边上。

这种笼统化的责备被称为“基本归因错误”,特点是把一个人的错误行为归咎于他的自身品格。它会导致对方的愤怒和反击,使争吵升级。

此时,沟通或者说争吵的目标已经彻底转向了——两个人不再为他们面临的困难寻找解决方案,而是把目的变成了“伤害,侮辱和获胜”。

正如张小娴在《小故事大道理》里说的那样:“多少夫妻,在漫长的岁月里,硬生生折断了彼此的优点,变成互不欣赏、互相打击的对手,在婚姻的竞技场上,用尽全力、耗尽一生地做彼此的差评师。

2、责备烧起了摧毁婚姻的“三把火”

经过大数据的分析,作者指出:婚姻的破裂最初始于责备——

否定对方的人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第二步,双方就会摆出一副战斗的样子,表现出一种“都是你的错”的推卸责任状态;最后一步是逼迫对方做选择:要么接受我的责备,要么分手!

作者把伴侣之间这种始于责备,终于非此即彼的争吵过程称为“摧毁婚姻的三把火”。

照这么看来,难道伴侣之间就应该消灭责备吗?

 当然不是,既然人类摆脱不了评判,那就既躲不开赞扬,也避不开指责。因此,作者强调:

赞扬如何被延续,责备如何被控制,是婚姻成功与否的重要变量。

所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运用好赞扬与责备的三个要点:

理解了为什么夸奖能把人惹毛,责备会把事搞糟,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评判运用不好,赞扬和责备都是毒药。

所以,作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具体方法和原则,让我们可以更合理地运用赞扬和责备——

1、赞扬与责备的“魔法比例”

被誉为“婚姻教皇”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西雅图建立了一个爱情实验室,根据长达40年的专门研究,他整理出关于幸福婚姻的一些大数据,其中有一项是:

幸福的伴侣在沟通中,赞扬与责备的比例通常等于或者超过5:1,而离婚的夫妻这一比例小于1。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维护伴侣关系中的和谐,那么每说一句责备的话,就要用5句赞扬来平衡。

当然,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教条地去记录这个数量。但作者建议:至少你要记住这个魔法比例,并在心中有个大体的估量,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赞扬和责备的数量了。

2、赞扬的核心是真诚

关于赞美,我们人类,尤其是中国人大致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吝于赞扬:因为生怕被赞扬的人会骄傲,停止了进步。在中国,通常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的人都是在这种观点中成长起来的。

第二阶段是沉浸式赞扬:当人们发现,缺少赞扬会让人没有自信,甚至自卑,而大加赞扬可以让人得到鼓励时,无条件的赞扬就开始了:“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漂亮”……

在中国,从80年代及以后,人们开始变得愿意赞扬别人了。可事实证明,沉浸式赞扬似乎矫枉过正了——虽然它能鼓励人们积极做事,但同样容易让人迷失在赞扬之中,无法正确认知自我。

第三个阶段是叙述式赞扬:也就是把笼统的称赞变为针对具体事件的称赞。比如:谢谢你陪我度过这段难熬的时期,让我感受到了你的爱和关注。

叙述式赞扬通过对细节的描述,让对方感到了真诚。

前面我们说了,独裁式的赞扬之所以会让伴侣愤怒就是因为隐藏在赞扬后面的目标,让这一举动不再单纯,而一个夹杂了控制的赞扬哪还谈得上真诚呢?

所以,当你有需求时,请直接表达,而不要妄图通过赞扬胁迫对方。

罗振宇曾经说:“没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是的,用真诚的态度去赞扬吧,它将引领你走上婚姻幸福的道路。


3、尽量使用“三明治式”责备

责备会让人感觉被否定和排斥,所以当听到类似于“你让我失望透顶”这种话时,伴侣就会感受到一种彼此疏远的可能性,因此人的第一反应是躲避和反抗,比如否认自己的错误,或者开始辩解。

书中的比喻非常贴切,这就好像我们的手碰到了滚烫的炉子,本能反应就是抽回手——这个行为是不用经过大脑的。

可同时责备也是必要的——比如“你应该先关机再断电”。当我们做错事时,责备能及时纠正错误,避免更大的损失。

这看起来有矛盾:责备是应该的,可人类却不喜欢。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让责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作者提供了一种“三明治式责备”:

第一层:赞扬;第二层:负面评判;第三层:建议。

举个例子——

亲爱的,你收拾了房间,真是太棒了(赞扬);

可是……这是什么味道?不太好闻。啊,你没洗抹布(负责评判);

我来洗吧,不过下次你可别忘了啊。因为放的时间太长抹布就不好洗了,而且屋里空气也不好(建议)。

这样的方式要比下面的直接责备不知强出多少倍——

你干活就是这么有头没尾的?好容易想起来收拾屋子,却不洗抹布,还得让我来收尾。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

“三明治式”责备法的好处是:先肯定了对方的努力,然后指出了不足,最后提出了建议。这种方法让对方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同时也明白了欠缺之处,并知道了应该如何改正。

这才能让责备发挥它的正面作用。

写在最后:

《赞扬和责备——剑桥大学的沟通课这本书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认为“不应该评判别人”的错误认知,让我们明白:评判贯穿了人类的整个一生,而且无处不在

所以,我们首先要接受评判的存在,而不是像中外经典中所说的那样,避开评判。

然后分析我们的评判,无论赞扬还是责备,它是否基于对事实的了解?是否公正?

最后是根据与他人的互动,修正我们的评判表,记住赞扬与责备5:1的“魔法比例”;注意赞扬时保持真诚;责备时先肯定成绩,再提出问题和建议。

这样,评判就既不会惹毛别人,也不会把事搞糟,反而会成为我们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友好共处的最佳方式。

这个原则,无论是在夫妻、亲子、朋友、同事之间,还是与陌生人之间,都是一样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