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請他當編劇,梁朝偉想演他筆下人物,好故事總讓人一氣讀完

30年來夢寐以求的角色,梁朝偉至今還沒有拿到手!——是的,爲了這個角色,他曾經飛越半個地球,只是爲了見作者一面。是什麼樣的故事?又是什麼樣的主人公讓梁朝偉這樣拿獎拿到手軟的 的頂級演員魂牽夢繞呢?

這個故事叫《八百萬種死法》,它的作者是勞倫斯·布洛克

此人被譽爲當代大師級懸疑代名詞,也被稱爲“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同時還是“愛倫·坡終身大師”獎的得主。如果此前,你對偵探小說並不是那麼熱衷,也許上面這些盛讚並不能讓你感受深刻。

不過,下面這件事應該會讓你有所體會:因爲拍電影不愛用劇本而讓演員們又愛又怕的王家衛,在讀了《八百萬種死法》之後,邀請布洛克擔任了《藍莓之夜》的編劇。

就算你不認可王家衛,但能讓一個一向不願受劇本拘束的導演改變了自己的工作習慣,可見勞倫斯·布洛克的講故事能力出類拔萃。

那麼《八百萬種死法》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讓作者和這本小說擁有了巨大的魔力呢?

1,美麗女人的死亡是最詩意的主題

不是所有的酒鬼都自甘沉淪——馬特是個酒鬼,但他已經開始參加戒酒會了。

在堅持滴酒未沾的第8天,馬特發現他完全能夠控制自己的飲酒量了——因爲他今天只喝了兩杯啤酒,然後就不想再喝了。意識到這一點以後,馬特很有成就感。既然自己已經不再對酒精有信賴了,那幹嘛不想喝就喝呢?

於是他走進了酒館,要了一杯雙份波本威士忌。他記得那個光頭的酒保給他斟了酒,然後他拿起了酒杯……之後,就什麼都不記得了。

當他醒來時,人躺在醫院,而且已經躺了整整兩天。馬特決定馬上出院,可醫生卻不同意,並警告他,如果再不配合治療,遲早要送命。

但馬特可不管這一套,他必須得離開這兒。

就在他把自己喝斷片之前,一個請他幫助傳話的姑娘被殺了!馬特曾經是一名警察,因爲在執行任務時誤傷了一個女孩而離開了警隊,如今他成了一個半吊子的私人偵探。

他拿了別人的錢,卻依然沒能保證金主的安全,這確實挺讓人沮喪的。

那個姑娘很漂亮,是個妓女。不過如今她打算從良嫁人了,可又怕皮條客錢斯不同意,所以委託馬特去替她攤牌。

事情進行得出奇的順利,因爲錢斯大方地表示:姑娘有的是,她願意走的話絕對沒人阻攔。可是沒過兩天,那姑娘就在酒店裏被人用大砍刀殺死了,而且場面慘不忍睹。

馬特是在報紙上看到姑娘被殺的消息的,隨後他就喝了酒……

馬特會不會是因爲姑娘被殺而喝的酒呢?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他很想找到真兇。

2、這個城市有八百萬種死法

從醫院回來不久,皮條客錢斯就找到了馬特,希望他幫忙查出殺害姑娘的兇手,省得影響自己的生意。而警察局則認爲,嫌疑犯就在眼前,可他們卻沒有證據指認。

負責這個案子的警探德金和馬特來到酒館(馬特因爲向警局主動提供了那起命案的一些線索而和德金相識)。德金在喝酒,而馬特卻始終沒有。面對毫無頭緒的案子,兩個人越聊越嗨——因爲紐約的治安越來越差,他們的話題已經從那起命案轉移到其它更多的案件:

○ 一個乘警在地鐵裏制止乘客在車廂裏吸菸,可那傢伙卻掏出手槍,當場打死了那個警察;

○ 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少年向另外一個同齡人開了槍,原因只是他覺得對方在嘲笑他;

○ 一個男人把自己女朋友的未成年女兒悶死了,因爲他們兩個人看電影的時候,他還必須得花錢請保姆去看孩子;

○ 一位老先生從垃圾堆裏發現了一臺完好無損的電視,興沖沖地把它送給了自己的朋友——一個烏克蘭老太太,因爲老太太家的電視最近壞了。可打開電視的瞬間那東西爆炸了,他自己失去了一條胳膊和一隻眼睛,而老太太則當場就死了。

……

這些死法都是真實的,非正常的,同時也是獨特的,讓人唏噓的。照這麼看來,目前紐約有八百萬人口,這就意味着有八百萬種死法。

也許一個人會因爲死法的不同而上了報紙的頭條,但人們在震驚之後,過不了多久就會忘掉。在這喧囂又寂寞的城市裏,誰又真正在乎誰呢?

3、人們彼此漠不關心,卻又息息相關

死人的事見得太多了,所以警探德金並不認爲這個案子有什麼特殊意義,畢竟死個妓女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但馬特卻一直在追蹤。

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錢斯是個很有藝術氣質的皮條客,而他手下的姑娘們也各有特點,尤其唐娜,她愛寫詩,並在與馬特交談時,引用了約翰·多恩的一句詩,這讓馬特印象深刻: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因爲我是人類的一員。”

案子毫無進展,可身邊卻還在不斷髮生新的命案:既有皮條客錢斯手下其他的姑娘,也有貌似毫不相干的變性人。之所以說'貌似'不相干,是因爲雖然周圍沒人認識這個變性人,可他和那個想從良的姑娘是被同一個人殺死的!

馬特感覺自己已經掌握了很多信息碎片,卻無法將它們聯繫起來。他每天穿梭在尋找線索和去參加戒酒會的路上。儘管他在戒酒會上只是聽聽別人的分享,自己很少開口。就算開口也只是說:

“我是馬特,我無話可說。”

兇手託人捎了口信兒,奉勸馬特就此放手。但是馬特不爲所動。

這天晚上,馬特一邊走一邊拼接腦子裏的思想火花,當他覺察出異樣時,對方已經用槍口對準了他。雖然對方只是讓他拿出所有的錢,但他預感到,自己這次是九死一生了。

馬特顫抖着拿出錢包,卻不小心把它掉在了地上。他一邊道着歉,一邊低頭去撿,對方毫不放鬆警惕,也跟着低下頭了。這時他突然猛一擡頭,撞到了對方的下巴。槍走了火,卻沒打中馬特。

一番搏鬥之後,馬特弄斷了他的雙腿,拿走了那把槍……

馬特差點成爲了那八百萬分之一,但幸好他沒有。更多的人勸他放棄,可摸清了兇手的路數以後,馬特卻做了一個更爲大膽的決定——用自己做誘餌,把兇手引出來。

一場惡戰結束之後,馬特再次來到戒酒會,輪到他發言時,他開口道:

“我是馬特,我酒精成癮。”

然後全世界最要命的事情發生了,他開始哭泣。

是什麼讓一個習慣用酒精麻醉自己的人,在如此混亂而冰冷紐約城,甘願爲一個只見過兩次面的妓女冒死追兇?

也許正是那首詩道出了緣由: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約翰·多恩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沖掉一塊,

歐洲就減小,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

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因爲我是人類的一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爲誰而鳴,

它就爲你而鳴。

—— 完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