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革命如何顛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文/盧西亞諾•弗洛裏迪

信息哲學領軍人、牛津大學哲學與倫理信息教授


在小說《蘇菲的世界》中,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兩個問題一個是“向內的”,即對自我的認識;另一個則是“向外的”,即對世界的認識。這兩個哲學的終極問題困擾着一代又一代哲人,也最終改變了我們對自身和世界的認知。

《第四次革命》的作者盧西亞諾•弗洛裏迪認爲,在第二個千禧年結束時,人類的認知已經歷了3次重大革命,而在第三個千禧年開始的時代,我們正邁向自我認知的第四次革命——圖靈革命!


第一次革命:人類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的日心說使我們意識到,人類並非宇宙的寵兒。

過去,我們習慣於認爲人類被上帝所眷顧,造物主將我們妥善地安置在宇宙的中心。這種思想曾一度頗爲深入人心。直到1543年,哥白尼發表了關於星體圍繞太陽旋轉的著作:《天體運行論》。也許哥白尼並無意發起一場關於人類自我認識的革命,但其日心說不僅永遠取代了地心說,而且使人類開始重新認真思考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日心說對人類的宇宙觀產生了如此重大的影響,以至於我們開始將重大的科學變化與“revolution”一詞聯繫起來,“revolution”一詞也就有了“變革”的意義。

自日心說(也可以稱之爲哥白尼革命)誕生以來,我們就深受其影響。確實,這一學說意味着任何一項空間探索的重大成果都會從外部極大地影響人類的境況。這些發現讓我們能夠從太空將地球看成是一個渺小而脆弱的星體。

第二次革命:人類不再是萬物之靈

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人類也曾起源於單細胞。

在哥白尼革命之後,地球雖然失去了宇宙中心的榮耀,但人類仍認爲自己是地球的主宰。然而,達爾文於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一書帶來了第二次革命。達爾文在其著作中認爲,所有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並在自然的選擇下不斷進化。這一次,“evolution”一詞被賦予了新的含義:“進化”。

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了人類並不是萬物之靈。與當初的哥白尼革命一樣,很多人對此感到恐懼。確實,至今仍有一些人抵制這一學說,尤其是在宗教領域。但大多數人已經繼續前進,即便有些人用“我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依然保有中心地位”來安慰自己。

第三次革命:人類不再是自我意識的絕對主人

弗洛伊德發現,我們的大腦有太多無意識的行爲。

即使人類不再處於宇宙的中心,不再是萬物之靈,至少我們還是自己精神世界的主人,一個能夠完全掌控自我思維的物種。“我們是意識領域的中心”這一觀點可以追溯到笛卡兒的著作,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體現了人類在精神上的特殊性,因爲人類具備有意識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我們可以自誇自己還能掌握對思想與激情、情感與信仰等心理內容的絕對控制權。

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著作徹底粉碎了這一假象,並帶來了第三次革命。他證明了人類的大腦是無意識的,並且屈從於抑鬱等心理防衛機制。今天,我們已經承認自己的很多行爲都是無意識的,而大腦則常常會虛構出一些原因來解釋這些行爲。

當然,對於精神分析到底是不是一種科學方法至今仍有爭議,但“意識”一詞的含義自弗洛伊德之後被徹底改變了。相對於精神分析來說,你也許更願意使用當代神經科學這門學科來表示這一革命性的科學突破。

第四次革命:人類不再是唯一的智能體

圖靈的計算機理論粉碎了人類思考的最後尊嚴。

3次革命過後,還有什麼是值得人類沾沾自喜的嗎?法國哲學家、神學家布萊士•帕斯卡曾有一個富有詩意的提議。在一篇著名的論述中,他這樣寫道:

人不過是一棵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然而,這是一棵會思考的蘆葦。用不着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於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爲他知道自己終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考。正是由於思考而不是由於我們所無法填充的空間和時間,我們才必須提高自己。

幾個世紀以後,我們之前所經歷過的3次革命仍絲毫不能撼動帕斯卡的“思考的尊嚴”。人們仍可以堅持一個觀點,那就是,人類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並不僅僅體現在天文學、生物學和清晰的意識上,更體現在高級的思考能力上。這似乎是維護人類在宇宙中優越性的一道底線。

這一點直到“第四次革命之父”艾倫•圖靈的作品《計算機器與智能》中才得以糾正。圖靈使我們認識到,隨着數字設備代替人類執行越來越多的原本需要人的思想來解決的任務,使得人類被迫一再地拋棄了一個又一個自認爲獨一無二的地位。人類在邏輯推理、信息處理和智能行爲領域的主導地位已不復存在,人類已不再是信息圈毋庸置疑的主宰。

在17~19世紀期間,由於除了人以外沒有別的事物可以自己做計算,所以“computer”這個詞也就等同於“從事運算工作的人”。而後圖靈時代,“computer”一詞完全失去了其形容人的意義,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多用途、程序化的機器,現在我們將其稱爲“圖靈機”。

與之前的3次革命類似,第四次革命消除了人類關於自己獨一無二地位的錯誤觀念,進而提供了從觀念上修正自我認識的方法。圖靈機逐漸使我們認識到人類既不是牛頓的信奉者,也不是單獨存在的智能體。反之,我們是信息有機體(informational organisms,簡稱inforgs,即信息體),在信息圈內紛繁交織,與其它可以邏輯化和自動化進行信息處理的信息智能體共享自然和人工領域內的成就。

在圖靈開創性的研究之後,計算機科學和相關的信息與通信技術在人們認識上產生了內外兩種影響,爲我們認識自然、虛擬現實和作用於它們之上的工程力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學視角,同時使我們對“我們是誰”、“我們怎樣和世界聯繫與互相聯繫”以及“我們怎樣想象自己”產生了新思路。

(本文摘編自《第四次革命》)

內容簡介


《第四次革命》

(The 4th Revolution:How the infosphere is reshaping human reality)

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如何保證自己最鍾愛的財富——“隱私”不被竊取?如何應對全球化催生的政治凋亡?又如何挽救人類發展造成的巨大環境代價?人與機器的關係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更多華爲資訊請關注華爲開發者社區,華爲自己的對外開放門戶:http://developer.huawei.com/ict/cn/ ,不要問我叫啥,別人都叫我雷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