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一網難羅天下

 

物聯網是今天互聯社會的邏輯延伸,不過創建如此的一個網絡需要多項技術;電信運營商需要開放自己的網絡;政府需要找到爲網絡上的每一個設備分配獨立號碼的辦法;需要有新規則來保護安全和隱私。簡而言之,儘管思路已經相當成熟,但令其變成現實的工具仍滯後。

爲了概述仍需完成的工作,並給政府提供一個理解未來8年之內500億設備會如何互連的框架,世界經濟合作組織(OECD)發佈了一份報告(英文),裏面指出了M2M(物聯網)網絡的需求及對不同技術的權衡。雖然其更多的是直接關注於令其工作的實用性,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用戶案例。跟以往一樣,報告從網絡開始講起。

網絡

OECD將需求按照設備類型和功能進行分類,基本上分爲設備是否移動,然後再按照移動的距離來進行分類。對於滿世界跑的高度移動設備,實際上我們的選擇有限,不過移動電話也許是最好的辦法。對於家中的固定設備,電線通信或Wi-Fi可提供有吸引力的選項。然而,由於每一種技術都要進行折衷,如果你在考慮設計供全球使用的產品的連接性時,那些折衷就會被放大。

舉個例子,移動電話技術存在缺點,因爲2G網絡相當普遍,但也正在逐步淘汰,而連接設備的壽命則有可能長至數十年之久(想想你自己的冰箱或自行車能用多久)。然而,3G網絡並不會無所不在,那麼這就意味着有些地方永遠都會有連接。LTE和4G看起來似乎是個好的解決方案,可提供最長的使用時間,但是現在無線側很耗電,地面的網絡也還很薄弱。

批發商的角色

企業並非沒有爲客戶承擔連接匯聚者角色的想法,但是據報告稱,接入的批發市場存在若干的障礙。其中一個障礙是物聯網上的設備應該如何進行識別。從IP地址到個人手機號,有各式各樣的手段來對網絡上的設備進行驗證。但是沒有一種識別辦法是適用於所有人的。

在某些情況下政府只會允許電信提供商來提供這些標識號,這意味着只有他們能夠提供物聯網通信。OECD認爲這會導致價格高昂,限制市場。那麼政府將不得不在一個可行系統建立的過程中扮演其相應角色。報告稱:

對於許多物聯網應用來說,接入到一個唯一可識別的身份是另一項重要需求。SIM卡(移動電話用戶身份識別卡)提供的模式似乎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可能性。提供安全身份還有其他方式,但是將SIM卡芯片焊接到主板上或者將其集成到芯片組中似乎是提供安全性的一種成本效益非常高的手段。由於監管者在分配SIM號(或稱爲ESN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們將不得不在未來的物聯網中擔負起這一角色。

監管者的角色

報告呼籲,在IP網絡基礎上所搭建的、在人、機及後端計算處理數據之間進行通信的新時代到來之際,政府需對其監管環境進行重新思考。然而令人諷刺的是,在IP通信普及了10多年之後,政府纔開始討論這一情況會如何改變立法和執法的形式。當然,立法和監管拖市場的後退並非什麼新鮮事,但是對於理解下一場隱約可見的立法監管之戰來說,OECD報告可謂是邁出了很好的第一步棋。

譯文鏈接:36氪

原文鏈接:Gigaom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