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其人和他的《咏柳》

曾巩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八大家中,曾巩不是最光辉灿烂的,他的名气虽然没有其他人那么高,但“他的光芒是自己发出的”。

曾巩他立朝刚毅,公忠谋国,坚守士节,心系民生;他清正廉洁,纤介不取,躬耕陇亩,自动减薪;他复兴儒学,挽救文运,独喜读书,重视教育;他开办义庄,赒济贫民,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曾巩的人品值得称道。

一、曾巩其人

1.自幼聪颖。曾巩生于1019年(天禧三年),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人。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2.清廉为官。1057年中进士后,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历任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在京九年,一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后经本人要求,先后任越州通判,知齐、襄、洪、福、明、亳诸州。

曾巩任地方长官十二年,一心为民,所到之处,都关心和帮助解决人民疾苦。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他离任后,当地人在大明湖畔建了座“南丰祠”来纪念他。

3.神宗赏识。1080年,曾巩奉命在沧州任职,路过汴京时,神宗听取了曾巩对财政的看法,觉得他很有才能,将其 留在京城,在三班院供职。1082年,曾巩任中书舍人,1083年病逝。

4.同代评价

曾巩是欧阳修最欣赏的弟子,当时文坛对曾巩评价很高,但也有些小人诽谤曾巩。

王安石对曾巩的评价有诗为证: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

意思是说曾巩的文章无人能比,像天上的星斗,陆地上的江海一样。虽然现在曾巩虽被小人诽谤、轻视,不幸死去,但日后曾巩将会像汉代的班固和扬雄一样青史留名,千古光耀!给予曾巩极高的评价。

苏轼对曾巩的评价有诗为证:
醉翁门下土,杂遝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意思是说,在欧阳修的门下有许多水平很高的门生,但曾巩是最高的,他这朵花一绽放,其它的就花就没法看了。

二、曾巩在文学上的成就

1.文以明道

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

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

曾巩的散文按文体分为三大类,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和写景议理散文。

1)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例如《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

2)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例如:《战国策目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茅坤曰:“大旨与《新序》相近,有根本,有法度。”(《唐宋八大家文钞·南丰文钞》四)王道思云:“何等谨严,而雍容敦博之气宛然。”(姚鼐《古文辞类纂》九引)

3)写景议理散文,既写景,又议理,融记事、议论、抒情于一体。例如:《道山亭记》、《墨池记》,深刻有力,通情达理。

曾巩的文章按内容分为:人事杂记类、工程营造类、寺院记和学记类等。其中,人事杂记类所占篇数最多,最能表现出曾巩散文的特点。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从他传世的文集来看,他的兴趣主要在于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对他有关应用文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2.以诗抒怀

曾巩能文,亦能诗。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自然质朴,雄浑超逸,字句清新,含义深刻。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如《西楼》、《城南》、《咏柳》等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曾巩的诗分为三类,纪实诗、咏史诗和离别诗。

1)纪实诗。曾巩的纪实诗继承和发扬了唐代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文学传统,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间疾苦、揭弊政、评国事为主要内容,表现了他关注民生、济世兴邦的儒家思想。

例如:在《追租》中,“山下穷割剥”一句,写出了饥荒之年农民还要被层层盘剥的悲惨境遇,抨击地方官吏。有力地增强了文学在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咏史诗。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多偏好以咏史来借古讽今和抒发情怀。曾巩的诗歌也经常以缅怀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来表情达意。

例如在《扬颜》一诗中,曾巩敬慕扬雄的立言不朽和颜回的立德不朽,以两人执著求道精神激励自己进业修德。诗文以历史讽喻现实,以史谏言北宋统治者革。体现了救民济世的儒家仁义思想。

3)离别诗。离别愁绪是古代诗人借诗所抒之情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情怀。在《曾巩集》中有100余首诗歌蕴含离别之情。曾巩看望身在滁州的欧阳修返回时,离愁别绪顿生,对欧阳修的才学与人品大加赞赏。离别诗也是曾巩本人各个重要人生阶段与思想状态的真实记录。

3.儒学体系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对兼并政策,主张发展农业和广开言路。他在任地方官时,以“仁”为怀。

三、曾巩《咏柳》表现的意境

1.原诗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2.涵义

曾巩的《咏柳》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不是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涵义。

诗的表面意思是:杂乱无章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倚仗着东风狂飞乱舞,它的柳絮铺天盖地,漫天飞舞,想要遮住日月,但它不知道天地之间还会有秋霜。

诗人抓住了柳树枝随风飘荡的特点,用拟人化的写法,生动地描绘了柳树枝在风中狂舞的状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柳树形象的描绘,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诗的前三句是写小人得志的猖狂状态,他们张牙舞爪,肆意妄为,妄图一手遮天。第四句中“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蠢、可笑加以贬斥与嘲讽,他们不知秋季到来时,天地间还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这些“柳树”们就要被冻的枯萎凋零。

3.意境

意境,是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且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简单地说,意境就是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在曾巩的这首诗《咏柳》中,意境在于情景交融,作者不露锋芒,看似在写初春柳树的景象,实则是将哲理蕴含在借物之中,寓意深刻,令人深思。抒发了作者讽刺倚仗权势,得志便猖狂的邪恶势力。“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是诗人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令人警醒。

4.比较

我们再来看一下同贺知章的同题《咏柳》。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一首诗真正歌颂大自然的诗。作者也是通过对柳树的生动描绘,赞美了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诗的前两句把柳树刚刚长出的嫩叶比作是碧玉,把千条万缕的柳条比作绿丝带,形象地描绘了柳树枝条细柔、修长、摇摆于风之中的迷人姿态。“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比喻成剪刀,让读者看到了春风的神奇和灵巧,春风是大自然的缔造者。作者想象力丰富,构思精巧,表达了诗人对柳树、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两首同题诗,可以鲜明地看出,一首是讽刺,一首是歌颂,一首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鞭笞,一首是对大自然欣欣向荣景色的赞美。曾巩的这首诗有他为官中得罪了小人,让他看到人性的丑陋,因此发出感叹。

总之,曾巩的这首《咏柳》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让读者看到奸佞小人倚仗权势的的嘴脸,同时曾巩点醒这些人,不要太猖狂,早晚会得到报应的。

(图片来自网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