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墨课堂——“老师,我不幸福!”

在儿童绘画创想班,涂图老师要带领孩子们一起创作一幅有关幸福家庭的作品。许多孩子都兴致盎然,未待老师做过多造型与色彩技巧的讲解,手执画笔的他们早已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要放飞自己的想象——让家庭的幸福从笔尖流淌到纸面,把内心的快乐通过缤纷的色彩分享与他人。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主题让他们很有“画”说。

正在其他同学都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时,一个男生攥着画笔面有难色地东张西望。涂图老师注意到了他,走到他身边,问他何以不动笔。他生硬地答道:“我不知道该画什么?”老师说:“画画不等同于写作文,不需要你去交待事情的来龙去脉,你可以通过一抹阳光,一张笑脸,一道色彩,或者是一个玩具,一个场景,几个人物,把你认为最幸福的时光通过线条与色彩把它表现出来。这是你内心的喜悦与幸福的表达。”涂图老师原本以为他已经听懂了,就鼓励他大胆下笔,并告诉他在绘画中没有什么对与不对,只要你能把心中的感受尽量展现在画面上就好了。岂料男生突然来了一句:“我觉得我并不幸福!”

其他正忙于创作的孩子都擡头望向这个“不幸福”的男生,他的话也引起了涂图老师的好奇心,她问:“你为什么觉得不幸福?”“我觉得只有让我玩着手机,电脑才是最幸福的事,但家人不让,我的生活里天天都在做作业,一点都不幸福。”此话一出,全班同学都哗然了,“这怎么能说是幸福呢,小孩子是不可以经常玩手机电脑的。”“手机电脑玩多了会变笨的!”“我在家从来不玩手机,连电视都没看。”……孩子叽叽喳喳地表达着他们对听到答案后的震惊与愤慨,而那个男生则对其他孩子一脸地不屑。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听到了,望着他,我说,如果你认为只有手机和电脑游戏才能给你带来幸福,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了……想到他母亲送他来绘画时热切期盼的眼神,面对孩子业已形成的不良心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心中不免感到担忧。

后来,在硬笔课上,我也用“你觉得幸福吗?”这个问题问班上的学生,兴许是年龄上的差别,绘画课的男生已是中年级的孩子,他已经经历了更多学习上的“苦”,而我班上的同学大多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他们的思想非常单纯:“老师,我觉得我很幸福,因为我家人都很爱我!”“老师,我最幸福的时候是吃大餐的时候。”“老师,我家里有很多玩具朋友,我觉得和它们在一起非常幸福……”也有令我十分感动的答案:“老师,我觉得爸爸妈妈不吵架,我就很幸福。”“只要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舅舅舅妈都好好的,我就很幸福!”小小人儿,已经知道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家人的幸福之上了,我大大地赞扬了他们。

看来,我们的幸福感是和年龄成反比的,年龄越大,越不幸福。

记得我妈妈说小时候的我特别馋,她说:“小时候的你呀,嘴巴就特别甜,喜欢叫人……特别是在县城工作的伯伯如果回家,我总会围着他左一声“伯父”右一声“伯父”地叫。当然,这么“礼貌”的背后是有用意的,嘴里叫着伯父,眼睛却滴溜溜的朝着他那随身携带着的公文包张望。每每这时,伯父总会慈爱地摸摸我的头,随手从公文包里变出一些糖果或糕点来奖赏我的“礼貌”。

她又说:“小时候的你爱吃肉。妈妈生弟弟坐月子那会儿我也不过三四岁,特别爱吃肉。看到奶奶在杀鸡就一直不停地问,奶奶,鸡肉好吃吗?给谁吃呀?什么时候可以吃?奶奶被问得没办法了,就随手拿起一只生鸡腿递给我,哪知我也信以为真可以吃了,就生猛地朝着鸡腿咬去……”

据她说的我嘴馋贪吃的“光辉事迹”远不止这些,但我是个有选择性失忆功能的人,对于这些不光辉的历史我早已经把它们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妈妈说起的时候我一边面红耳赤,一边狡辩:“怎么可能,你看我今天都快得厌食症了,难道是当年吃生鸡腿给我留下的后遗症?可见那是多大的一片阴影面积啊!”

当然,说归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却毫不含糊的留着这么个印象:有的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哪怕是一个糖果,一块饼干……

九十年代初,爸爸买了一辆摩托车,那在当时,已经是不得了的一件事了。车骑回家的当晚,全村人都倾巢出动来到我家“瞻仰”这传说中的神车,在发动机发动的当下,所有人都为它的风驰电掣而倾倒……试想,当年的生活水平还只能是温饱,当时有一辆小小的自行车就已经是很奢侈的了,更何况是这只要加加油门,毫不费劲就可以狂奔的摩托车……当晚很多人坐在摩托车上体验了它的速度与激情,最多时候大人连小孩坐了五个上去,在那朦胧的夜色中,在那崎岖的道路上,摩托车是超载的,但严重超载的还有人们满满的幸福感……

至今在我家的旧相薄当中还可以看到当年家里的大人小孩扶着摩托车留下的许多倩影,发黄的照片中,每个人的脸都满溢着幸福。

后来爸爸换过几辆车,价钱也越来越贵,但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到当初那个夜晚的幸福。

这是怎么了呢?

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们以为只要拥有了物质基础就会幸福,忽略了情感和精神的作用。后来发现它只是个基础,如果情感和精神上有所欠缺,依然不会幸福。

诚如这些越长大越不幸福的孩子,吃喝已经不能满足他对幸福的需求了,在科技发达,社会高速运转的今天,父母对子女的陪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越来越少。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火柴盒”里,门窗紧闭,心房深锁,他们情感上的快乐无法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来获取,而学业上的快乐也更多地被压力取代,学习,只是抵达那个叫“升官发财”的彼岸的工具,而非产生快乐的源泉。他们热爱电子设备,因为在那里,似乎可以找到许多“志同道合”,一起“闯关除魔”的“同道中人”。

白岩松说:幸福就像“百分之百”的黄金,没有绝对的抵达,但可以无限靠近。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够越来越靠近幸福,而不是离幸福越来越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