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院理念之光

1.理念世界爲何如此重要?

我看了一些關於人生意義這方面的書,才發現今天整個時代,全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意義危機。

有一本書我會向你來推薦一下,《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這本書的標題聽起來很怪,但它的內容非常的棒,用小說的形式來寫哲學,而且探索到哲學的究竟,探索到整個世界,探索宗教、哲學、科學、藝術共同的源頭是什麼,這本書太美了。

本書開頭作者和他的朋友在美國騎摩托車去旅遊,由於是休假去玩,所以在上班高峯期跟他人迎面走過,有一天他的朋友很惆悵的跟他講,今天早晨看到那些匆匆忙忙上班去的人,他的印象是這些去上班的人像行屍走肉一樣。

這句話震驚的作者,作者也感慨爲什麼絕大多數每天去上班的人,過得像行屍走肉一樣,你每天去工作想的是趕緊去,八個小時之後下班,回到家裏面來,你上班的時候你想我什麼時候賺夠錢,然後去享受我的退休生活。你所做的工作和你自己的生活變成二分了,於是作者從這個點往裏去深挖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

對我個人而言也發現,很多時候自己甚至像行屍走肉一樣,在我人生相當長的時間裏,我也不知道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我只是爲了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只是爲了取得一個比一個更大的成功,如此而已,是背後的不安全感驅動我往前去走,但爲什麼我往前去走,我從哪兒來,我的心安何處,我要去哪兒,我也長期不知道問題的答案,所以聽到這句話當時,行屍走肉這四個字把給打動了。

我們一直認爲公司的創始人、老大,上市之後就幸福了,其實沒有幾個上市公司老大是幸福的。我記得去年周鴻一還在臺上說,在下各位誰能做到工作和生活平衡,你舉個手,我喊你大爺。很少有人做到,即使你做到上市公司老總了,你以爲生活幸福了,其實很多人的狀態屬於被劫持的狀態,或者被綁架的狀態。而且越做企業,假如只是爲了上市賺錢,以爲就能幸福的話,就會發生太多不好的事情。那職業經理人就快樂了嗎?也沒有。其實每個人都像在推西西弗的石頭一樣,只要把你做的事情當中例行公事,它是for something else,你就是西西弗在推那個石頭,永遠找不到那個頭兒,也不快樂。

所以我們今天要解這道題,對於我們商業人士來講,我如何找到我事業的意義,如何讓我的人生和我的事業合二爲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

工作的意義來自於某個信仰體系,禪或者新教賦予工作以意義,工作本身並不能產生意義,思想本身不能產生意義,意義和價值一定是來自於超過思想,超過生活本身的地方,意義不是content,意義是一種結構。

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觀點,其實我們就是把錢當作了我們的信仰。錢就是一個衡量標準,成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我們世上工作的一個比較性的一個目標,結果成了我們的信仰,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我們太長時間沒有出世界級的傑作了,我覺得跟我們把錢看得過於重,而把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爲了用錢來衡量,我覺得是這樣一個惡果。

爲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看了大量的書,我最後發現有兩個哲學家,他們回答的問題,跟我尋找的答案似乎有點關係。

一個是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他既是一個神學家,又是一個哲學家。他同時既反對正統的哲學家黑格爾,又反對基督教的教會組織。克爾凱郭爾很尖刻的批評他們說: 你們就蓋了一個很大的房子,但是你自己又不住,自己卻住在一個茅草屋裏。換句話說他認爲真正的哲學應該研究人生意義的哲學,真正的哲學能夠幫你解決從苦難當中尋找意義,這纔是好的哲學。

他也批評教會,教會就把尋找意義這件事情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裏邊去,而教會這種儀式經過上千年之後完全僵化了,腐敗了。這些組織本身其實成爲阻礙你跟上帝連接的關鍵點了。所以克爾凱郭爾的名言就是上帝屬於個體性的人。

這句話非常棒,你在此世裏面雖然是苦的,但你自己可以建立跟上帝的直接溝通,那這種超越性能夠幫助到你。

但歸根到底克爾凱郭爾還是一個神學家,所以他的解決方案還是在上帝來解決這個方案。

另外一個哲學家是尼采,尼采是德國人,尼采不但認爲基督教,這個教會本身已經僵化了,連上帝這個概念,他認爲也已經僵化了。所以1882年的時候,他大聲喊了一句話,上帝死了。這最讓人震驚,甚至恐慌的一句口號。

他非常有意思,他認爲基督教屬於弱勢文化。基督教早期出生的時候,是給奴隸的一個宗教。說你本世過得不好,你只要相信我,你來世可以做得好。尼采特別鄙視這種弱勢文化,他覺得這樣就把人變得越來越弱。如果這樣的話,我的主體性就喪失掉了,他堅定的相信每個人內在都有自己那個強勢的東西的,用我們今天的詞彙來說就是每個人本來都是創造者,上帝是創造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分形的話,我們理應都是創造者。

你相信上帝,上帝就直接把你救贖,但是其實你自己最珍貴的創作者本性這件事情,在這個結構裏面被湮滅了,這是讓尼采極爲憤怒的一件事情,所以尼采就接近於我們的結構,完全沒有宗教的話,我們如何在此世當中尋找意義。

尼采的問題在於在一個信仰已經喪失了它的作用的時代,如何重建一個新的價值體系,或者意義體系出來,這是一個極大的命題。它是爲每一個沒有信仰,或者信仰喪失的人,我必須在此生,痛苦的此生裏邊尋找自我救贖超越之路來尋找答案。

首先尼采同意喬達摩的觀點,這個世間的基本狀態是苦的,喬達摩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你不要回來了,包括叔本華的解決方案也是不要回來了。但是他給出的解決方案的假設不太一樣。他說即便這個世界是苦的,對於這個世界是否值得過,他做了一個思想實驗,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現在走了,再也回不來。另外一種情況,回來,回來即便過相同的人生,相同的痛苦,我是否願意回來。

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此世消失了,你就永遠消失了,不回來了。另外是,我回來,再過一遍,哪怕苦,我也願意再過一遍。尼采說,我認爲人們願意回來。所以,他第一個學問叫永恆的輪迴。我要在這個世間裏邊尋找意義,從幫我們自己從絕望和痛苦當中解脫出來,這個生活是值得過的。

那要如何擺脫痛苦,如何從絕望當中救贖? 他提一個學說叫超人,超人不是superman,而是overman,是對自我的超越。假設出超人這個角色就屬於每個個體,然後是對上帝的代替。所謂超人是對自我的超越,從我現在碌碌無爲,痛苦的、絕望的那種人生當中超越出來到達一個狀態,自己超越自己的那個狀態,他稱之爲超人。

但是最後尼采的努力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他在推倒上帝這個content的同時,推倒它隱含的兩個世界結構。

如果我們一再強調意義不會來自於所做的事情,意義來自於某一個超越性的世界,我們可以稱它爲源頭世界。我如果在此生對我自己進行超越,就像我站在這兒,把自己拔起來一樣,這結構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說我用道德,用努力,用意志,這是自己拔得自己往外去走,你做不到,這樣的事情從結構上做不到。

所以他的學說想重建一個完全新的價值體制,用一種權的意志來建設,也沒成功。他自己意識到這件事情失敗了,他那個筆記自己都沒有出版,他死了以後,他妹妹才把那個出版出來,結果被納粹還利用。

尋完所有前人走過的路之後,這就回到我們自己身上來,這就是我們工作,所有前人走過的路,我們探尋的資源,我們在此基礎上開始走我們自己的路。所以重建意義,首先必須重建世界觀根基。

在沒有宗教信仰的前提之下,如何去尋找意義的源頭,如何在我的生命裏邊找到一種確定性,找到智慧的源頭,找到力量的源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那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前提之下,如何尋找到意義的源頭,這就是理念世界這門課的目標。理念世界這門課本身未必是一門世界級的課程,但我們想嘗試解決的問題卻是一個世界級的問題,它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如果你工作的意義解決了,人生的意義解決了,其實跟你相關的大部分問題全都解決掉了。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必須在我們的現象世界之外建立另外一個世界作爲根基,我們稱它爲源頭世界。

2.理念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本體世界裏面不但沒有空間,而且沒有時間,本體世界沒有時間,時間只是我們現象世界裏面的某一個東西,那個源頭世界裏沒有時間,這太令人震驚了。

我們以爲事件背後的那條線叫時間,它背後存在的一個背景,本體世界,本體世界裏居然沒有時間,沒有時間我們稱之爲永恆,我們通常認爲永恆是無限長,或者永恆長,但是錯了,真正的永恆是沒有時間。

同樣,只要是人類,你難以想象,我們的時空觀是先天架構在我們基因裏邊的東西,如果沒有時間會有什麼變化?如果沒有時間就沒有了過去和未來的二元對立,過去和未來的二元對立實際上等於是生和死的二元對立,沒有了時間就沒有了生死,我們破除了第二級二元對立,破除了人對死亡的恐懼。

時間就是生死之間的那二元對立的那個背景,此處我們把它去掉。時空觀,時空觀,太重要了。

我們第一部分證明有本體世界,而剛纔這一部分裏面純邏輯說,本體世界裏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是我們大腦根本想象不出來的,因爲我們的思想就建構在時間之上,沒有時間就沒有思想,我們根本無比想象。

but,再回到這句話去,凡是邏輯上成立,現實當中一定成立。所以愛因斯坦當年講了這樣一句話,“如果現實跟邏輯衝突,那就改變現實吧”。

如果剛纔我的邏輯推理是正確的,我們就應該相信本體世界存在,而且本體世界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儘管那個狀態我們想象不出來,就是如此,僅僅是因爲你太渺小了,你想想不出來而已,那個狀態。

但我相信我給大家各位帶來了巨大的困惑,接下來我給大家一個模型,象徵性的邏輯式的給各位一張圖。首先我們再看一下四維時空場是什麼概念(視頻)

各位同學,我們正在討論的問題是,整個宇宙裏面最硬核的問題,關於時間和空間的問題,所以如果你一時跟不上,你是可以原諒自己,如果能跟上,需要腦洞大開一點,剛纔這段非常的棒,用一個形象性的東西幫我們來視覺化一下宇宙的時間和空間。

你把三維的宇宙想象成一張二維的相片,或者二維的切片。時間就是這個相片的運動,一張一張的相片拍下來,然後把相片運動起來,就變成了活的了,那個感覺是一樣的。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接下來我給各位畫一張圖,我們來設想一下。我們有四維時空,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是時空場。三維就是空間,二維就是平面,一維就是直線。這是我們都看得到的,都是眼睛可看到的。

四維是需要想一想的,但數學可以表達,四維、三維、二維,一維。你是否覺得很奇怪,我們可不可以往下追一下,從來沒有引入過一個零這個數據出來,有沒有零維時空?我們一直說一維、二維、三維、四維,有沒有零維時空?零維時空就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零維時空是否存在,存在於哪裏?

零維時空存在於奇點,奇點大爆炸之後就有了時間空間,到奇點的時候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是零維時空。所以奇點是零維時空,沒有時間,沒有空間。

如果它沒有邊界的,怎麼形容它,它既是點又是場,這個地方需要一點點跳躍,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既等於此時此地,又等於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就是奇點等於奇場。

此處我們在現象世界理解的概念非常難以理解,一個無限小的奇點,等於一個無限大的奇場。但我們畢竟需要用一些機制來解釋,各位什麼機制、什麼邏輯能幫我們解釋無限小等於無限大?

那就是分形,而且是絕對分形。大家如果記得我以前講分形,任何一個點進去都是全新的世界,這個全新的世界跟原來的世界是同構性的,自相適的。而此處我加了絕對進去,裏邊的任何一個點進去之後,還是那個整體。

因爲奇點就等於奇場,奇點不是奇場的一部分,因爲它沒有邊界,它沒有邊界,說明點這個場是一個,所以叫絕對分形。

此處我們帶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本體存在於無限小和無限大之處,爲什麼無限小和無限大對人們的吸引力這麼大?因爲那是本體的特徵。

第二點更重要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地方,無限小等於無限大的地方就是本體。如果第二句話成立的話,你找一個無限小的切口,切入進去,就是無限大的本體。

所謂臨在當下,臨在於一個無限小的一個空隙裏,就會進到無限大的本體之處去。所以剛纔我們說那個本體世界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它既是一個無限小的此時此地,又是一個無限大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概念。

剛纔我們是在邏輯上對奇點狀態的描述,它不應該是奇點,而是奇場,它既是此時此刻的點,又是無時不在的場,無限小等於無限大。

這個準備過程有了以後,我們把零維時空場畫出來。請大家想象一個蘋果,我把蘋果有核的地方上下往下去壓,壓出一個錐形體出來,兩邊一起使力氣,這個錐形越來越小,它該與蘋果的正中間交集在一起,越來越小,在無限小的那個尖兒,兩個尖兒交集在一起那個點,有一個點。

假如有這個圖,其實這個圖就可以讓人想象成我們整個宇宙的圖,如果有奇點的話,奇點就是那兩個尖兒交叉的地方。

這個地方是個無限小的一個一個點,無限小的一個點在地方,然後你這麼想象,奇點大爆炸以後,有了我們現在這個宇宙,這個宇宙是不是一直膨脹的,越來越大,奇點大爆炸膨脹出來的這個椎體就是我們的宇宙,那某一個時刻的宇宙,空間就是這個切片,整個此時此刻的宇宙,就是對時空裏面的一個切片,切片的運動就是時間。

回到剛纔這張圖裏面來,此時此刻的宇宙是這個椎體的一個切片,就當那個椎體和麪包一樣, 所以那個切片就是此時此刻的三維的空間宇宙。

時間是什麼?往上去運動,叫時間。 往上運動越來越大,這符合科學裏邊宇宙在膨脹,這是我們現象世界的這個椎體,就是我們的現象世界,某一個切片,就是此時此刻的三維空間,切片膨脹的運動就是時間。

我再問一個問題,在這個現象世界裏邊的一個無限大在哪裏?膨脹到極點,無限大在哪裏?

現象世界我們是越來越大,你看它膨脹到最大的地方是無限大。這是在時空宇宙當中的無限大,如果再也沒法再膨脹了,這個地方就是我們一直所說的那個無限大。時間空間當中的無限大,就是這個地方。

請你放開你的思維,真正的那個無限在哪裏,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那個無限在哪裏,沒有空間的那個無限在哪裏?

沿着這個椎體垂直於這個椎體,我們可以在這個球裏邊畫出一個切面,這個切面垂直於這個圓錐體,從奇點切過去,奇點是沒有空間的,它的橫切面當然也是沒有空間的,這個地方纔叫無限。

真正的無限不是在空間裏無限大,而是根本沒有空間的那個地方叫無限,那個纔是本體的特徵,無限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兩個無限出來,在我們以前沒有這張圖的時候,你根本想象不出第二個出來,我問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把現象世界想象成是那個圓錐體,那個零維的本體世界在剛纔的圖裏是什麼? 如果把它想象咱們活着137億年的這個宇宙,那本體世界可以用什麼來表達?

中間那個點,既是中間那個點,又是無限的那個場。這張圖裏就是整個球體,因爲我只要沿着這個中間這個圓心經過,我隨便畫,讓平面轉360度,只要從中間切過去,它都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所以真正的那個本體就是外邊的這個球體。

我們此時此刻的宇宙只是一個橫切面而已,而那個本體居然是無時間、無空間、如此浩大的一個球體纔是那個本體世界。

有沒有感受到了一個巨大的一個東西,如果你心跟上這個思路,你的心會急劇變大,我們所謂的宇宙都這麼大,只不過是一個球體裏邊一個椎體上的一個切面而已,你能想象它有多渺小了,有沒有把你的心胸無限放開的感覺,那纔是無限永恆的。它既是中間的奇點,又是外邊的奇場的那個感覺。

這是第一次我們在邏輯上看到了那個本體世界,看到了那個源頭,這纔是源頭。我必須強調一下,它是一個邏輯圖,並不是一個真實的一個實體圖。

所以本體世界的零維時空場模型,有兩個特徵:

第一,零維空間無限。

第二,零維時間永恆。

而我們今天重新定義了永恆和無限,無限不是在空間上無限大,那麼一點叫無限大,無限是沒有空間,永恆不是在時間上永恆長,是沒有時間,根本想象不出來,永恆,無限。

3.如何推導出理念世界的存在?

我將嘗試證明兩個公理,認識世界提出本體論猜想,第一個公理: “存在是一”,整個這個宇宙的背後有一個且有唯一一個源頭世界存在,這個證明非常的大膽且重要。第二: 認識自己, 我提出新的認識論猜想,公理二:“覺性是一”,我們人類的思維之上有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我們可以稱爲覺性智慧,覺性智慧是最後最高的一個也是唯一的一種意識狀態,它把所有的思維、思想都可以涵蓋在內的那樣一種意識狀態,我會證明這兩個公理。

當這兩個公理證明出來之後,纔會開始我真正的推理。各位看,我用這個冰山圖來表示認識世界的結構,我們通常看到的現象世界是冰山之山,人們總是要去追問冰山之下世界的本體是什麼。

同樣我們認爲看自己在人的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我們都認爲是EGO我,我們相信EGO我下邊有一個本我存在,認識世界的這道題其實就是想找冰山之下的那個本我,你會看到因爲二元對立,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沒法解,甚至包括這兩道題對立開來是解不出這樣的原因所在。

最後你會發現,這兩個題的本體和本我居然是一個源頭。我推出最大膽的結論就是: 宇宙本體就是我的覺性,就像陸九淵(象山先生)說的“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居然從邏輯上是可以證明的。

今天的課可以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來證明理念世界存在,第二部分我提出理念世界的一個特徵叫零時空場。

我主路徑是走柏拉圖的精密邏輯、古希臘的狹義哲學的路數上去。古希臘哲學裏面最重要的哲學,我認爲就是本體論。

本體在英文裏叫being,being是謂語系詞,而且是正在進行時,它沒有content,它不是確定性的結論,而是某種狀態,這件事情非常有趣,being簡直是天底下第一重要的詞彙,being居然是本體,本體是being。

我再稍微解釋一下科學和哲學的區別。科學研究的是現象存在,existence。哲學研究的是本體存在,所以“本體存在”指的是“存在之存在”。

這些問題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人相信眼見爲實,我們當然認爲存在就是我們眼見爲實的現象世界,我們每天早晨醒過來,看到老婆孩子熱炕頭,我喫個大包子,喝杯熱乎乎的水,我眼耳鼻舌身直接touch到的這個世界,到今天爲止我們都相信眼見爲實,你看不見的想象不到的東西其實沒那麼重要。

古希臘人非常奇怪,古希臘人說我們大家用眼睛看到的現象都是流變的假象,真正不變的是事物背後的本體,它是世界的源頭,也是世界的本質,它掌握着世界的流變的現象。古希臘人相信,抓現象一點用也沒有,抓住本體,本體是生髮現象的源頭,當然就會了解這個世界,所以一定要找到源頭才能認知世界,這個想法就是本體論。

本體論這裏面有一位非常重要哲學家,也是我非常喜歡哲學家叫巴門尼德,我會用他的“存在是一”作爲我的第一公理,巴門尼德的話我們聽起來跟繞口令一樣,他說“存在非存在,非存在存在”。你眼睛可見的存在都不是真正的存在,那些你看不到的存在甚至你想都想不出來的存在纔是真正的存在。這個想法是不是很奇怪。甚至古希臘人有個諺語說: “只有瞎子才能看到真理”,你眼睛看到的都是假象,那個真正的真理是眼睛看不到的。

我們是否理解,這種追問是在柏拉圖這裏達到了集大成者,所以柏拉圖是在所有哲學家裏面最後一個集大成的哲學家,而且是本體論意義上的哲學家,非常了不起,是我最尊敬的人。

柏拉圖提出洞穴假設和理念世界。幾年之前,我看到柏拉圖的洞穴引喻,我以爲這就是個引喻,打比方而已。後來才發現,他講的不是引喻,而是事實。我不知道這個陳述有沒有打到你,柏拉圖的洞穴引喻不是引喻,而是關於事實的描述。

柏拉圖說,我們實際生活在這個洞穴裏,每個人被鐐銬鎖在這個地方,眼睛只能往前看,而我們所看到的任何東西都是後邊的事物在眼光照射之下的影子,我們活在洞穴之內,洞穴之內只能看到影子而已。

如果你想了解真理,必須從洞穴裏爬出來,柏拉圖用太陽來代表真理,太陽間接的投射是影子,就是人類的知識,爬出來之後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柏拉圖稱外面的這個世界爲理念世界,裏邊這個世界是我們的現象世界。

言外之意,柏拉圖認爲我們的世界外邊有一個真正的世界,而我們所謂的這個世界是由那個真正的世界生髮出來的。這個引喻如果你當真去看,結論會非常令人震驚。

我一直認爲柏拉圖最重要的理論實際上是他的兩個世界理論,洞穴之內是現象世界,洞穴之外才是理念世界,太陽是絕對真理,因爲是它散發着光出來。而我們所看到的東西都是太陽的光,在經過折射到牆上的陰影而已。

這就是一開始我講,在人類的世界裏面,我們所有的消息、信息、定理、定律都是關於世界的信息,而不是世界本身,這句話跟柏拉圖完全一致的意義。

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會認爲現象世界成長於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現象世界的第一性原理,由理念世界生髮出現象世界,而理念世界在現象世界之外,所以如果你在現象世界之內,以及用人類的思考方式,你是根本無法touch到理念世界的,它是無法從現象世界裏邊邏輯推導出來的,它是在現象世界之前的給定的一個東西。

柏拉圖斬釘截鐵的說理念世界是真實的、獨立的實體性的存在。理念世界存在,而且是實體性的存在,不是信仰上的存在。他是真正的、自然的那樣的一個存在。

他甚至把理念世界的理念稱爲“象”,他擔心大家會有誤會,因爲很多人提起理念世界的時候會說,理念世界就是把我現實世界的理念歸一個堆,是一個抽象的類似於數學上的存在,但是柏拉圖講的不是這個意思。

他講的是說,這個理念世界的存在雖然是理念,但它卻是實體,它是真正的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正的一個存在,不是宗教家,不是神祕主義的觀點。

那我們會有第二個問題,理念世界跟現象世界有什麼關係?柏拉圖又說,理念世界先於現象世界,理念世界就是現象世界背後的本體,理念世界就是我們今天追蹤的現象世界背後的那個源頭世界,先有理念世界再有現象世界。

接下來我想嘗試替柏拉圖從邏輯上證明一下本體世界的存在。大家聽我講過歐式幾何,要證明一套東西必須有公理,我可以稱它爲元邏輯,,所謂元邏輯就要默認它是正確的,然後從它來證明出來。

接下來我們用且僅用三個元邏輯來證明本體世界存在,並且那個本體世界是一個而且是唯一的一個一元性的源頭,這句話的份量非常重。我會採用三個元邏輯,第一個元邏輯是第一性原理,第二個元邏輯是自指性,第三個元邏輯是分形。

備課備到這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之前所不明白的很多東西,似乎都在爲我解這道題在做準備着。我有這樣一個能力,我也不知道怎麼講,我經常會看到有一個詞很重要,於是把這個詞拈出來,然後當我講它的時候,我以爲我理解了,但講了很多年之後我發現,其實我根本不理解它。比如第一性原理,我講了五年了,我剛摸到第一性原理的皮毛而已;比如自指性這個詞,我看到自指性就覺得很重要,我每年都會去研究自指性,但永遠沒有研究明白,包括分形,不經意之間你會發現,這幾個東西全都好像爲我解這道題在做準備一樣。所以我真實的講,這門課不是我備出來的,是它把備我出來的。

這三個概念裏邊,我們最陌生的概念是自指性。自指性是一個神性法則,我第一次看到自指性的時候來自於一本書《哥德爾、艾舍爾、巴赫》。哥德爾個邏輯學家,艾舍爾是個版畫家,巴赫是一個作曲家,作者會發現這完全不同的三個領域裏邊,三個偉大的人物在創造神級作品的時候,背後用的原則是一個原則就叫自指性。

自指性太難以解釋了,具象化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這張圖大概就是艾舍爾畫的一張圖,你看這個手在畫另外一張手,這隻手在畫這隻手,你會說到此就到頭了,我自己把自己畫出來,這個味道就有了,我不需要一個第三方來畫,自己把自己畫出來的那個味道,源頭的那個感覺就出來了,是自己把自己創造出來那個感覺。

在人類的現象世界裏面是不可能自己把自己創造出來的,你一定會有爸爸媽媽,你爸爸媽媽會有爸爸媽媽,所以在我們的現象世界裏邊一定是有因有果,有創造者,有創造物,都是二分的。

你看在這個體系裏,想努力表達一個現象,創造者就是被創造者,所以到此之後就有一個機制出來,儘管是我們不理解的機制,他想表達到頭,是源頭這樣一個概念。

自指性是個神性法則,如果我們想了解源頭,想描述源頭,第一性原理已經沒有用了,第一性原理是關於現象世界理性法則的頂點,是第一性原理,而自指性是描寫源頭世界的。分形是兩個世界之間的關係,所以我用了這三個元邏輯。

允許我舉個例子,我們大家都學過生物學,生物學遺傳學裏那個遺傳的基因就符合自指性法則,這件事情非常有趣。

1.遺傳是單向性的

我們知道遺傳學這個中心法則,中心法則是單向性的,就是我們所有的功能機能是由蛋白質來產生的。父母有了受精卵以後,受精卵裏面就含着蛋白質的一些表現性的信息,然後出生後這個蛋白質會自己發育出來,它裏面蘊含了你未來成爲什麼樣子。

那這裏就會有一個問題,蛋白質裏邊包含了一些你將來可以成爲什麼樣子的信息,但是你想如果這個信息想讓它啓動,你必須有一個指令作用在信息之上這個信息才能作用,是什麼東西解開這個遺傳密碼,並且指揮它一步一步的進行下去。最後大家發現是基因,這件事情是在1960年代的時候發現的,那個東西叫基因,是從基因到蛋白質單向性的法則。

2.什麼是單向性

舉一個有趣的例子,你這假如整一次容,是否整容之後就把蛋白質改變了,生下來小孩就會變得好看? No,小孩是由基因決定的,你後世的這個蛋白質的改變並不能傳回到基因裏來,所以基因單項性的結構非常重要。

基因到蛋白質是單向性的,這時候邏輯上你立刻可以追問一個問題,基因本身是一個指令對,它指揮着蛋白質如何進行下去,但它其實也是一個遺傳信息,是誰決定基因這個信息的解碼編碼動作?

那你會說如果還有另外一個something決定基因往前如何進行,那樣的話就會無窮無盡去追問而且追不到頭了。造物主真是了不起,此處它用了偉大的自指性法則,造物主說基因自個決定自個如何遺傳,根源追到頭了。

我詳細解釋一下,基因既是遺傳的信息,又是發佈遺傳信息的指令,它既是謂語的動作,又是謂語動作背後的信息內容。那這件事情非常奇怪,在我們的現象世界裏這件事情是二分的,指令和指令的內容合一就破了二元對立。

3.單向性的味道,也是自指性的味道

如果有寫編碼的同學,你知道這件事情是多難的一件事情,一個程序自己決定自己往下一步去運作,已經不需要一個第三方給它下指令,那樣的一個味道,就是自指性。

你看在整個人的遺傳過程當中,我們也不知道這件事情是怎麼形成的,但它所運用的法則叫自指性,第一步是蛋白質的表現型,後邊是基因的遺傳型,遺傳型符合自指性,到此爲止。

請大家仔細聽我剛纔說的這個詞叫“到此爲止”,到此爲止這件事情非常的重要,否則將無窮無盡,所以到此爲止是源頭性的概念。

全世界有三大了不起的人物,大概都跟計算機有關係,一位是剛纔介紹過的哥德爾,還有一位叫圖靈,另一位叫馮·諾依曼,這三個人解決了三個神級問題,非常不可思議,他們背後用的解決方案全都是自指性。

很抱歉,我連他們的問題我都陳述不清楚,但我知道他們用的那個神性法則是自指性,是到此爲止的那樣一個感覺,自指性非常重要。

邏輯裏邊會有因有果,而第一因就符合自指性法則。你想一件事情,任何事物都有原因,原因也是任何事物,所以原因還要有原因。

這個事情就一步一步的進行下去,但是你不能無限遞歸,如果無限遞歸這個世界什麼都形成不了,必須有到此爲止的那個東西。所以因果律裏面到此爲止的那個東西就叫第一因。

第一因就到頭了,但第一因有一個特徵,第一因必然是唯一因,我有一個而且只有一個源頭,這句話份量非常的重。

這個第一因又是唯一因,因到果是單向性的,追到最後你說第一因的因是誰,第一因本身就是自己的因。

這件事情是非常不講理的,我們現象世界因果律裏面是不接受的一件事情。第一因本身是個果,但它又是因,因和果合一,破二元對立,在現象世界找出任何一個因果合一出來是找不到的。

這件事情是人類思維難以想象的,人類思維必然是二元性的,而因果合一是一元性的,一元性就不屬於我們人類思維的結果。

這裏又用了自指性,所以第一因是最後的源頭,也是唯一的源頭,這是很美好的一個法則,第一因、唯一因、自指性。

我們另外一個元邏輯是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特別熟,我只要引用它的原出處就可以。

我只用第一性原理和自指性這兩個元邏輯就能證明我們的現象世界外邊存在着一個本體世界,而且這個本體世界有且僅有一個,我稱它爲一元性。

1.第一性原理:任何系統都要有第一性原理作爲前提

第一性原理來自於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說任何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根基性的命題,就是第一性原理不是這個系統之內的命題,它是個給定的命題,有了第一性原理之後就會產生一個系統。

我們所謂的元邏輯,任何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任何一個系統都需要有一個前提,就像整個宇宙都要有個前提,這個前提叫做奇點。

2.第一性原理可以視爲是母系統

如果任何系統都要有一個第一性原理作爲前提,那這個第一性原理本身也是一個系統,而這個系統並不在原有的那個系統之內,是在原有系統之外的一個系統,它是第一性原理這個系統之外的一個系統,它成爲這個系統的根基性系統。

甚至可以認爲說,第一性原理是母系統,前面這個系統稱爲子系統。系統建構在一個更大的系統之上,一個更大的系統它起的作用就相當於這個系統的第一性原理。

所謂第一性原理對於這個系統而言是給定的,而不是從這個系統內部推理出來的,它是在這個系統之外的一個系統。

3.我們身處的現象世界可以視爲一個系統

我們說存在現象世界,如果把整個現象世界視爲一個系統,不管現象世界有多大,我都認爲它是一個系統。 有人舉例,地球上一粒沙子對應着宇宙裏邊一顆太陽,如果整個質量還不夠,再加上暗能量、暗質量甚至平行宇宙,把可看見的世界都加進來,這個世界我們所謂的現象世界可視爲一個系統。

4.現象世界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如果現象世界也是一個系統,再加上第一性原理那一句元邏輯,任何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那整個現象世界是也應該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由於我們認爲的現象世界是人類可知的、用眼耳鼻舌身加上思想可知的那個最大的那個世界,它也必須得遵循第一性原理,所以也必須有比它更大的某個終極第一性原理,那接下來的推理就很有趣了。

5.現象世界的第一性原理在它之外、之上

那這個終極第一性原理很顯然,也應該是個系統,這個系統不在現象世界之內,因爲第一性原理是在現象世界之外的,整個現象世界必須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那它在哪裏?

第一它必須存在,第二它不在現象世界之內,所以邏輯上必定存在一個高於現象世界的系統,我們稱之爲本體世界,柏拉圖稱之爲理念世界,證明完畢。

我們非常簡潔的證明,如果從第一性原理,你認爲的元邏輯成立,那現象世界背後一定有一個本體世界是存在的,從邏輯上證明它是存在的,任何系統都有一個高於它的第一性原大系統作爲它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整個現象世界也必須建立在高於它的某個系統作爲它的第一性原理,所以它之外必然有一個世界高於現象世界,是現象世界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我們稱它爲本體世界,存在。

如果你接受亞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這個元邏輯,必然本體世界存在。那這個本體世界是我們眼睛看不見的,耳朵聽不着的,甚至我們思想上都不可知的,但它一定存在。古希臘人相信一句話,只要邏輯上成立,事實上一定成立。

這個本體世界,既然我們都從邏輯上推出來,那麼即使你眼睛看不見,它也一定存在,不能說你看不見你就說它不存在,邏輯上成立事實上一定成立。到現在爲止,我們替柏拉圖證明了有本體世界存在。

第二個問題出來了,第二個問題比第一個問題可能更重要一些。有本體世界存在,那這個本體世界是一個還是多個,這個世界的源頭是一個還是多個?

1.此處適用自指性的單向性法則

我繼續用這個單向性法則,我借用一個詞叫“創造”。本體世界創造出現象世界來,是單向性的。但是有一個問題,本體世界創造了現象世界,誰創造了本體世界?

如果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有一個更高的世界創造了本體世界那就完蛋了,你就陷入無限遞歸,不能到此爲止,而偉大的自指性法則能把你解救出來,避免無限遞歸。

2.有點悍然宣佈的味道,神性法則

此處你需要代替柏拉圖悍然宣佈一下,說本體世界自己創造了自己。只有符合這個自指性法則,它才能到此爲止,只要到此爲止我們就有了確定性的源頭,確定性根基出來了,這非常重要。

本體世界創造了自己,本體世界既是創造者,又是被創造物。既是創造者又是創造物,假如你創造something else,你又是被something else創造出來的,你怎麼可能自己創造自己。

很顯然,它是一個神性法則。如果是它自己創造它自己的話,它就是唯一的源頭,我自己創造了我自己,然後我創造了everything,我就是唯一的源頭了。

如果假設還有一個源頭,那肯定不可能,我是自指性的,我創造出所有一切出來,證明了它是一個而且是唯一的源頭。

1.本體世界是什麼

本體世界是永恆的、無限的,因緣性存在,唯一的存在,到此爲止的存在,所有touch它之外的事情都是它創造出來的存在,這樣本體世界就是現象世界的源頭、本質、根基和背景那樣的一個東西,我們已證明出來。

2.證明出本體世界的意義

我覺得各位其實沒有體會到我們證明出這個現象世界背後有個源頭世界的這個證明本身意義有多麼重大,它將給我們帶來意義之源,帶來確定性之源,力量之源和智慧之源。

3.存在是一

我重新畫一下這張圖,假如我們把紅球視爲現象世界,這個方塊視爲本體世界,這張圖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畫,由於本體世界是無限永恆的,它其實非常之大,應該是這樣一個狀況纔可以。

現象世界是由本體世界生髮出來,實際上現象世界是本體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真正留下來的這個世界,真正的那個實體性的存在,根基性的存在,就不再是我們眼睛可看的那個現象世界,而是眼睛不可看,思維不可知的那個本體世界。

假如給這個推理一個公理稱呼,我們稱之爲“存在是一”。“存在是一”來自於巴門尼德,它的英文可以叫“The ONE is”

4.如何通往理念世界?

有千萬條路通往源頭,你只要需要選擇一條最適合你的路就行。有一條路,我覺得是很通用的,甚至這條路可以上升爲一種新的存在主義,這條路就是臨在當下,英文叫Being Present。

我來分兩步來解釋一下,首先闡釋一下什麼叫當下。當下這個詞看起來非常的微不足道,而且被用爛了。當下你認爲是個時間概念,實際上它又不是個時間概念,它是個神性法則。我遇到當下這個詞的時候,就覺得它是個好詞,但總是很難理解它的深邃,於是一點點的摸索,今天我盡我的能力把它講一下,講的不一定對,只是開一點點小門,希望你自己去理解一下。

此前我們說如果達到覺性智慧,就在思想裏邊開一條縫,覺性智慧就能夠冒出來,這件事說着容易,其實很難。冥想的時候,有人問: 教授你冥想的時候都想什麼,其實冥想的時候就是什麼都不想。當你有念頭的時候要放掉,要啥都不想,但是真是太難了。能夠一分鐘什麼都不想,你都接近大師級水平了,所以特別難。

所以我們換一條路,超越思想的祕訣,不是從思想的內容上去超越,而是要從思想的結構上去超越。

思想的結構是什麼,思想建構於什麼之上,有一個什麼東西可以把思想串起來,才成爲思想,就是時間。

想象一個環,假如只有念頭,一個個念頭來了就走,來了就走的話,其實對你形成不了困擾,但是有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叫時間,時間就像鏈一樣把思想串起來。思想無窮無盡,一念來了又一念走,所以當你想把思想完全清掉,這事太難了。我們有一個方便法門,你不要清除思想,把思想背後那個時間給剪斷就好了。

請大家再思考一下,時間到底是什麼, 時間是否真的存在?我想你猛然一聽我這句話,你會覺得教授瘋了,時間怎麼能不存在?

休謨是經驗主義的先驅,他說我們只能感受到每一時刻發生的事情,可是我們從來都沒有辦法直接感知到時間本身。剛纔你在從家到公司的路上,此時此刻你正在聽我講課,一會中午你會去哪裏跟你朋友去喫飯?你只會感知到某一個時刻發生的事情,但你無法感受到事情背後的那個時間,我們從來都不能直接感受時間。所以休謨說,時間根本不存在。

時間不存在,這句話把大家給驚呆了,把康德都驚呆了。有一個學科是最好的能夠體會時間的就是歷史學,歷史學裏有大事記,某年某月發生了什麼事,有這個點的時候,你心裏面就會默認替你畫一條線。你從來沒有體驗過這個時間,你看不見,摸不着,什麼儀器也幫你測試不到時間,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事實是時間根本不存在。既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當下,此時此刻。

過去是對過去的回憶,你現在對過去回憶,過去是你此時此刻對它的回憶,你根本無法直接感受到過去。未來是對未來的想象,我此時此刻幻想未來,未來也發生在此時此刻,發生在當下,所有真實存在的東西只有一個,此時此刻發生的事,這個東西我們稱之爲當下。

你所有能夠直接感觸的東西就是當下,此時此刻此地此事就是你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你所有能直接感受到的只有此時此刻。

《新世界》裏說到處都有時間存在的間接證據。比如說你見到你小時候這個發小,20年跟他沒見面了,再一見,看到發小老成那個樣子。時間讓你很蒼老,因爲它發生了變化,你說中間是一定有時間留住了,說時間是把殺豬刀,但是你只是看到他變化,沒有看見時間,如果你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證據,你從未經歷過時間本身。

通常我們講的時間是鐘錶時間,鐘錶時間實際上是運動。一年是地球繞太陽一週,把它定義爲一年,一天是地球自轉一圈,時間其實是運動,我們約定俗成把它約定個時間出來,並且做成鐘錶,把它統一下來。表裏那個時間只是約定俗成的東西,它是一個顯象,它並不存在,可是我們卻以爲有一個時間存在,那個時間是我們的心理時間。你作爲一個社會性動物,你就按它來做就好了。但你一定要知道它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一個東西而已,它背後沒有實體。

我們以爲有一個時間存在,那個時間是我們的心理時間。對我們約束最大的是心理時間,康德說叫先天直觀形式,是內置到我們心裏邊的那個時間,這纔是最重要的。客觀的時間並不存在,所謂存在的只是主觀思想,我們先天內置的思想,它才牢牢的控制了我們,它是個軟件,它不是個硬件。

我們分析一下這個軟件,我可以簡稱爲時間。在我們的心理時間裏面我們通常拆分時間是過去、現在、未來,在你的心理時間裏邊,過去、現在、未來哪個重要?

通常而言,時間公式等於過去加未來,恰恰沒有當下。在我們的心理時間裏邊,過去很重要因爲過去代表着我是誰。我們以前看過電影,一個人失憶了特別痛苦,失憶了就跟我不存在一樣,於是他傾其一生都要做一件事情,去追尋過去的回憶。我覺得這種電影好傻,失憶就失憶了,每天是全新的生命,不挺好?但你看人們心理裏邊,如果我過去的回憶都沒有了,連我是誰我都不知道了, 過去對你是非常重要的,你也非常重視未來。我們把未來當作你今天所有東西的導航儀,你幾乎所有的目標都在未來,未來的事情叫目標。通常我們把當下作爲未來的一個踏腳石,當下根本不重要,當下只是工具,只是過程,它是爲了幫你實現心目當中的目標的,而目標在未來。

如果是未來是一的話,人生是多麼的可怕,我們稱之爲未來悖論。如果把生命的一放在未來,你說等實現Something in the Future 就幸福了,那這件事情就非常奇怪。當你一旦取得這個目標之後,你又會繼續想一個面向未來的目標,等這個目標實現之後,你就又會有一個面向未來的目標。你根本不是Something,而是Something in the Future,這件事情纔是詭異的。就像一頭驢在拉磨,主人爲了讓它拉磨,前面擱一個胡蘿蔔,驢拼命追胡蘿蔔,不斷轉圈,追一輩子,永遠追不上那個胡蘿蔔,祕密就在於那個胡蘿蔔不是Something,那個胡蘿蔔結構是Something in the Future。

我們日常認爲的幸福是我怎麼怎麼樣以後我就幸福了,這是我們經常用的結構。我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們的一生。最近疫情期間,我老婆和我兒子,天天奮鬥,估計家裏有神獸的可能都會是這樣的,大人很痛苦,我覺得神獸也很痛苦,天天上網課,寫作業,在家裏也不讓玩。小孩想媽媽天天管着我,必須讓我學習,讓我考大學,聽說大學生不學習,什麼時候我上大學了我就幸福了,。各位想想看是不是這種現狀?我們一直認爲我們最重要的那一年是高三,高三之後你會考上好大學,會認爲說等我考上好大學我就幸福了。但上了大學會發現,沒有錢,到了大城市,周圍如此之繁華,看看班裏的女同學,想去約她,但是連個上檔次的地方都請不起,所以什麼時候工作賺錢了,我就幸福了。等工作之後,遇到差老闆,說老闆真蠢,就沒遇到過這麼蠢的老闆,給他所有的好主意他都不去聽,如果我是老闆的話,我能夠掌握自己命運就幸福了,所以要去創業。等創業之後說,創業好苦,原來比打工還苦,什麼時候公司上市了就幸福了。中國現在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哪幾個上市公司老闆是幸福的,請你給我舉幾個例,結果每個人變成了被公司綁架了,開始暢想等我什麼時候把公司賣掉了,我就幸福了。

未來永遠是站在當下投射未來這樣一個結構,那你到下一個當下的時候又繼續投射,永遠往後投射就永遠抓不到它,這就是時間給我們最大的困擾,就是未來的困擾,我把它稱爲水平線沿着時間走,有兩個東西會困着你,一個是Something in the Future,一個是Something More。Something More就是慾望,慾望不是得到Something ,而是Something More,這件事情很奇怪,這也跟時間有關係。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我清楚的記得當年我第一次來北京工作,人生第一次賺一萬塊錢,拿到一萬塊錢回到天津,跟我老婆在房間裏把門關上,我拿着錢數完之後往天上扔,然後給老婆發了個大願,說什麼時候咱們賺夠五十萬就存起來,再賺的錢咱們全都花掉,賺夠五十萬,咱們一輩子就夠幸福了。當我賺夠五十萬的時候根本不幸福,我想的是什麼時候賺夠五百萬我就踏實了,五十萬哪夠買房,等我賺夠五百萬的時候突然發現五百萬北京連個房都買不起,什麼時候再加一個零,我就幸福了。

人們對成就的取得也是這個句式,不是Something ,是Something More,所以如果你不能正確理解的話,目標是非常毀人的事情。你眼裏就沒有此時此地,你認爲此時此地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爲了Something More,是爲了Something in the Future,這就是時間的一大困境,非常可怕。你看你唯一能夠直接接觸到的就是當下,你卻把當下當作幻象,是爲了未來的東西,這不是人生的一大玩笑?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進去,我剛纔講的這部分非常的重要。

我再用科學的角度繼續拆分一下什麼叫時間。愛因斯坦說,時間是光速的函數,所以如果我們想明白什麼叫時間,我們得明白光是怎麼運動的。

我想各位一定認爲光運動的情況是光在整個空間當中的每個空間經過這麼運動的,就是從這唰的一下運動過來的,它所經過的任何空間,它都全部經歷過。但中間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這個現象給我們關於如何臨在當下巨大的啓發。光其實也是量子,光從一個地方消失,到另外一個地方重新出現,是在這消失之後,啪到了下一個地方,不是從中間經過,中間有一段啪就過去了,你一定聽過量子躍遷,光、量子從一個地方啪跳到另外一個地方,所謂跳, 中間沒有沒有那個過程,遁過去的那樣一個地方。

中間有個最小的時間單位,大概是十的42次方分之一,也有人說是十的28次方分之一,總之這個極小的時間裏邊是沒有光的。

你看屏幕光是這麼運動的,一跳一跳, 跳過去的,由於時間是光的函數,你把時間想象成點,也沒有任何問題。

那什麼叫當下?當下是個極微小的光和光,或者是時間和時間之間的那個縫。它非常的微小。有十的42分之一秒或者說十的28分之一秒。

但是無限小等於無限大,恰恰是無限小的這個當下,它就是背後無限大的那個零維時空場。如果我們從時間裏面找個縫切下去的話,無論多麼小,只要切下去,就能夠連接上源頭的這個零維時空場,無限小等於無限大之處就是本體,那個時間和時間之間的縫就叫當下。當下不是時間,是時間和時間之間縫,當然更準確的說法是光和光之間的縫。

當下,你原以爲是最不重要的,但是錯了,你以爲最不重要的當下恰恰就是本體,就是源頭。但是我們給忽略掉了,我們忽略掉的那一部分,那一瞬間纔是你跟源頭點連接的那個地方,這叫當下。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間的一段話特別的棒: “在認知一個物體之前,必然有一種非知識的意識,斐德洛稱之爲良質的意識。在你看到一棵樹之後,你才意識到你看了一棵樹。在你“看到”的一剎那以及“ 意識”到的一剎那之間,有一小段時間。”那一段是沒有形成對它的意識,沒有形成對它意識的那一剎那就叫當下。所謂知識,都是我對一剎那之前的那個看到的知識,由於一剎那已經過去了,但凡形成對對象的知識,實際上都是一剎那之前的那個東西,換句話說都是歷史。”

好,這個太小,我換極大的尺度來講。你晚上看星星,以爲看到的是此時此刻的星星,但那可能是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年之前的星星。換句話說,你晚上看到的星星都是歷史,都是過去。這中間那一剎那叫當下,在這一剎那的時候,我沒有形成對你的思維的時候,我和你是渾然一體的,是整個成爲你體驗你的那個狀態,之後就形成了意識,意識相當於我爲你拍了個相片,更詭異的是這張相片不是拍相片那一刻的相片,而是一剎那之前的相片。

我已經盡我努力來解釋了,而只有那一剎那才叫現實,一旦你形成對它的意識和認識之後都叫相片了,而且是過去的東西,都是不存在的了。我覺得講的非常的重要。

你所能夠接觸到本體,接觸到現實,只有那一剎那的當下,你爲什麼接觸不到?因爲你用思維把它遮住了。如果你的思維能夠停下來,你把那一剎那變長,你就能夠清晰的跟客體合二爲一了,那個狀態就叫覺性智慧。

浪漫的良質就是此時此地發生的事情,從浪漫的觀點來看,過去和未來都包含在此刻之中,這就是活在當下的態度。良質不是現實的一部分,而是全部的現實。那一剎那的當下才是全部的現實,只有那一剎那時間沒有把你和本體阻隔起來,你直接touch到的是本體,所以無限小等於無限大。那一剎那纔是真正的本體。

請允許我打個隱喻,如果我們看《三體》,大家記不記得《三體》是用智子禁錮了地球,地球人不能研究高能物理,地球科技不能進步,上帝用時間禁錮了人類。

我們再回顧一下我們之前講課的那個迷,我說現象世界就是本體世界,但是隻能看到現象世界,看不到本體世界,是時間擋住了現象世界和本體世界。時間是我們認爲真實的存在,每一分每一秒都離不開的東西,但恰恰是時間把我們給阻隔下來,把兩個世界分開的東西是時間。

在我的圖裏,你看時間是水平線的,它只是實象的表層。你橫向的無非有兩個指標,一是快,二是多。但再快再多,都是在水面上劃,沒有用。接下來我推薦一種九十度革命,把我們的意識垂直九十度,縱深下去,經由當下跟本體,跟源頭連接上。

《當下的力量》中有這樣一段話特別好:他說你生命當中最重要的關係不是你跟你親人的關係,而是你跟當下的關係,當下是你全部擁有的,甚至唯一擁有的東西。第二,當下是唯一能夠帶你超越心智禁錮的那個切入點,所謂超越心智的祕訣就是經由當下超越時間,經由當下你可以進到那個沒有時間性,無形無相的那個源頭裏面去。

我畫一張圖給各位,這張圖幾乎是我整個課裏邊最重要的一個方法論的圖,我稱它爲九十度革命。上帝用時間禁錮了我們和源頭世界的連接。假如我們想從中越獄的話,你需要找一個bug,bug就是時間居然是有縫的,所以第一步在時間裏開一個縫,時間裏面那個縫就是當下。當下不是時間性概念,是時間裏面的那個縫,是這個詞把很多人困住的原因所在。臨在於當下,就像把你的意識壓在這個縫裏面去,把縫變長變寬,擊穿閾值,臨在當下。那個縫越寬,有一天突然就擊穿閾值了,這個時候就跟源頭連上了。我們就會從黑白世界進到了彩色世界,在這個世界裏面,你纔有可能真正看到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看到的方式是成爲它完整體驗它的,這就是九十度革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祕密。臨在當下、擊穿閾值、連接源頭,最後就會靈感流淌出來。今天你在商學院所受的所有教育的一大傾向都是在水平線上更多更快。幾乎很少有人告訴你真正的力量不在未來,而在下邊,這是九十度革命,臨在當下。這四個字有可能是我送給你最好的禮物。

在各種各樣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個永恆的常在的至一生命,很多人用神來描述它,我叫它爲本體。在我們的課堂裏,我稱它爲源頭,本體就是你最深的自我,你的本性,只有當頭腦靜止下來,當你全然地臨在,全神貫注於當下的時候,本體纔可以被感覺到,但它永遠無法用心智去理解。

我們的思維是在時間線上的,而臨在是在垂直線上的,從三樓的理性思維到四樓的覺性智慧是個九十度革命,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繼續謳歌一下什麼叫當下,當下是連接兩個世界的蟲洞,從現象世界到本體世界,中間有一個蟲洞就是當下。當下還是走出洞穴的窄門。當下不是一個時間概念,也不是一個空間概念,它是一個狀態概念。如果你想用時間和空間概念來理解它的話,就是此時此地,它實際上是此時此地中間的縫,假如需要一箇中間的載體接近它,最接近的時空裏的概念就是此時此地,here and now。

5.達到理念世界後,會有什麼變化?

我們不能用語言描述,但我們大概描述下那幾個狀態,拈幾個關鍵詞。我想第一個關鍵詞應該是合一,如果用英文叫Ultimate One,終極的那個合一,你會覺得特別大,的的確確宇宙就在你裏邊,你的整個心胸都可以無限開闊,就是我們一直說的一元性。

第二個叫圓滿,圓滿是個動詞,或者叫圓滿ING。人們經常說我得到something我就快樂了。其實一旦你得到something的時候你就不快樂了,即使某個美好的境界也是一樣的,所以那個圓滿是ING的狀態。

我想的機制應該是分形,整個無限裏面的任何一個點,進去之後還是一個無限,裏面再有一個點還是無限,它不停的豐盈着,不停的圓滿着,特別的充實,沒有任何的缺憾的那種感覺。

然後是澄明,就是意識全都有,非常清醒,但是沒有任何的念頭,也沒有任何的圖像。我們冥想的時候,希望你保持無念那個狀態,其實真正到那個時候完全是無念的,澄明的意識場的那個狀態。

再描述的狀態可能叫極樂,在樂前面加個極,因爲那個快樂就像你心眼裏邊這個泉水不停的噴湧,那個源頭太大了,根本就無窮無盡的,會噴湧出這個快樂出來。我們平時的快樂是因爲有了something,但很快就沒有了,而且那個快樂很單薄。但極樂那個快樂非常的充沛,而且那個快樂是個實體。當你跟別人說I love you或者Thank you的時候,你真是覺得伴隨着你的語言,某種實際性的東西都能夠傳達出去一樣,是那種感覺,所以那個意識狀態跟我們所謂的意識狀態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已經理解了當下和寂靜,假如能夠臨在於當下,臨在於寂靜,就能夠超越思維,產生覺性智慧。覺性沒有內容,覺性是意識周圍的那個空間,覺性意識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是永恆無限的那樣一個背景。所以有時候我稱它爲零意識場那種狀態。思想就像裏邊飄來的幾朵雲,背後是無窮無盡的蔚藍。

覺性智慧無時無刻不在表達過程當中,一個詞就是靈感。靈感的英文是inspiration,回到古希臘語的意思就是在靈性之中。我們通常把靈感理會成你思想裏面的靈光乍現,就是突然有了一個好注意。

我們把思想、思維default(默認)成正常狀態,靈感是突然冒出來的那個東西。錯了,靈感其實是正常狀態,只不過你被遮蔽住了,它出不來。

請允許我用這張圖來表達一下,通常我們認爲我們的思維就是最終的那個意識的源頭。你的思維用到作品上,你的作品就需要你想出來,是你努力的計劃出來的。如果把思維去掉,覺性直接做回到意識作品那個狀態,我們不太熟悉,這個狀態可能就是靈感。像《弓和禪》裏那句話,讓靈感如泉水般流淌出來,我好喜歡這句話。

偉大的作品都是對本體的體驗,偉大的藝術家都擁有靈感。當我們說藝術家江郎才盡,其實不是說你思維才盡了,是靈感才盡枯竭了。我搜集了非常多的材料,關於藝術家甚至包括科學家。時間的關係,科學家我就不講了,我只講藝術家。他們用靈感流淌出來的那個狀態,真美。

如果講一個人你覺得是天才,再講一個人你又覺得是天才。我把所有他們鋪在一起請你看一下,你會理解我在說什麼。其實他們不是天才,那是正常狀態,而我們卻不是正常狀態。

如果各位把我這句話聽進去了,你的人生會發生特別大的變化。此時、此地、此事,把你所有的能量從過去收到現在,從未來收到現在。從此時、此事裏再分形出再小的事情,再小一點的事情,然後就可能擊穿閾值,擊穿之後裏面就能找到無限的空隙。當你找到空隙的時候,就是跟源頭連上的時候,然後就是突然間再也停不下來的感覺,這個東西叫靈感流淌。當你靈感流淌的時候,你的心靈狀態特別的寂靜,所以能夠讓你安靜的工作是好工作,能夠讓你平靜的生活是好生活,平靜是往裏走,平靜裏面無限深代表外在空間的無限廣,這是平靜和當下的那個狀態,就是靈感流淌。

我們過去太習慣於自己努力,苦大仇深,頭懸樑錐刺骨,熬夜熬到12點還寫不出來,於是喝咖啡、抽菸,最後靈感全被熬沒了。我不是否定思維,更好的利用思維是把它放空,是No mind。只要記住No mind,你會大差不差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它會經由你注入到你的作品裏面去,那個美好的狀態就是讓靈感像泉水一樣流淌出來,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跳舞,甚至你腦子裏面進行的思考也是在跳舞一樣的狀態。所有的舞蹈和音樂乃至繪畫都要有一個韻律,只要你踏上了那個韻律就是藝術,是本體的韻律,源頭的韻律。

如果我們保持手藝人匠人精神,一生懸命,然後等待,等待計算閾值,就會與源頭連接。這個時候,源頭的力量和智慧將經由我流入我的作品,作品這個時候就會活了,變成一個有靈魂的美好的藝術了。那麼它將具備三大特徵:

第一,你會有本體的喜悅。這個感覺真是語言難以表達,本體上的喜悅,心靈、極樂那個感覺。不是今天賣了一單,你就高興了。

第二,這個時候會有靈感流淌。不是你自己用大腦、用你的思維拼命去想,頭懸梁錐刺股拼命去選想,而是靈感在流淌,天賦在跳舞,下筆如有神的感覺。

第三件事情,是宇宙能量會流入我們所做的事情,他振動的頻率會非常之高,這個時候,他就會吸引跟他頻率一致的人,跟他同頻共振,這就是我們說如有神助。

6.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到達理念世界?

有千萬條路可以通往源頭,你臨在於任何事情都可以。那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你只要選一條路就行了,這條路最好是一條有心的路。所以再重複一下,進入源頭的路是美好的作品。美是源頭的特徵,好也是源頭的特徵源頭會把美和好注入這個作品,它會成爲一件靈魂級作品。

你會問那我臨在於這個作品之上,我像阿波研造大師一樣去等待,有什麼特徵出來的時候表明跟源頭連上了?那個特徵就是使命湧現的時候。

我想重新定義使命,使命是在思想之上的,在組織之上的,而且不僅組織有使命,個人也有使命,甚至我認爲一個組織裏面個人首先要有使命,組織纔會有更大的使命道場。那跟使命相關的詞兒是calling,或者是東方《論語》裏面的天命這個詞,更像是使命這個概念。使命給它一個隱喻,幫大家來理解一下,使命是源頭給你的一封信,這封信裏告訴你,你的本質是什麼,你此生只是應該創造什麼樣的作品,使命很像心印,在你的心裏面打下來的一個印記,或者在你心裏面注入的一束微光,每個人都有。

我們相信人有兩類使命。第一類使命是內在使命,內在使命是一,是最主要的,叫覺悟者。此處我們說的覺悟者,就是連接我的源頭。這個源頭可以想像成世界的源頭,你也可以想像成我自己的源頭,所以這句話的同義詞是成爲我自己。我們的外在使命,是創造者。創造我的作品,我們的內在使命是一,而且人人都一樣,但是外在使命創造者人人都不一樣。特徵是一樣的,你必須創造出something出來,但是你創造something是什麼,其實是不一樣的,人人都不一樣,兩類使命。

接下來我畫一張圖出來,也是我整個課程當中,課程結構的一張圖。這張圖你看起來應該很熟悉,就是那個宇宙本體那張圖,橫着的這個圈,它是自指性的,是我和宇宙的自指。我和覺性智慧就是宇宙的存在本體,這是第一層結構,這是非常給人一種浩然之氣的那個感覺,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結構體現在橫的這張圖裏面來。我是宇宙的分形這樣的氣魄。

連接我和宇宙中間的是使命。使命分內在使命和外在使命,我用豎着的這個圈來表達一下,內在使命連接我的源頭。外在使命是創造我的作品。

這幾乎把所有要素都合進來了。但中間我們需要一個點,把它們全部貫穿起來,這個點能夠連接我和宇宙,也能夠連接外在使命和內在使命,這個點既是無限小,又是無限大,那個點既是content,又是一種狀態,這個點就是臨在當下。

你經常會發現你的人生,似乎總有一個力量在推着你往哪個方向去走一樣的一個感覺,其實那個力量就是使命已經悄悄的在起作用了的那個感覺。使命就是源頭在你心裏打的那個心印,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它已經在引導你,或者驅使你在做你應該做的事情了

那下一個問題來了,如果使命這麼重要,我如何去發現我的使命?使命的公式是這樣子的,臨在於你那個作品之上,然後等待,使命是有一天它湧現給你的,不是你自己能夠想象出來的。所以,臨在於你的作品之上, 突然有一天擊穿玉石了,跟源頭連上了。這時候那封信就出來了,你可以讀了。思想是在小我層次,使命是在思想之上的,使命不是你想出來的,是它自己湧現給你的

使命不是經由艱苦的思考工作,而是由突然的領悟而得知,這就是我必須要做的事。可以這麼說,它來到的時候,已經是生成了的,它來自覺知,不是來自思考,有可能一天早晨醒來,你就知道它是什麼了。

我們回到工作上來,與其一樣的一個句式,我們想一句口號,人人都有使命,人人都有Calling,人人都有天命,,源頭給每個人都打了一個新印,源頭給每個人都寫了一封信,源頭在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束光,每個人都有,我跟尼采有同樣的巨大的悲憫的情懷,是你怎麼不知道,爲什麼不相信呢?

而且這封信只能成爲不能讀,不能去想。你想它就在思想之下了,是你捏造出來的,你等着它出來,出來的時候你就知道了,人人都有使命,你的使命是什麼?創造一件美好的作品,就是你實現你使命的載體。所以,發現並實現你的使命,就是你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我說的意義來自於超越生活之外的世界,使命就是。

但是,使命是要等待它來到的時候,你也不要着急,儘管我不知道啥是我的使命,但是我能從我的跡象裏邊去找,找到那個節奏、那個韻律,找到那個節奏往前去走,它會極大的加快,最終你跟使命合一的狀態。當你有了使命之後,那個巨大的確定感出來了,最後人生就是這樣一句話了,君子知命而信之也,爲所當爲當仁不讓,做一件把全人類都能推向極致的那件事情出來,就是你作爲一個創造者的那個狀態,體現的載體就是創造一件美好的作品。這件作品因你而來,當你創造了這個作品的狀態,就會創造一個新世界了,就會完成你的使命了。這個時候你可以跟源頭說,我完成我的使命了,我可以走了,那個狀態,Beautiful,Amazing。

但我想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達到那個級別實在太難了,所以會這樣一個疑問。我一個力量很小,我怎麼能自己創造出一件精緻作品?其實今後的創造越來越有一個詞叫共同創造,每個人都是創造者,然後我們形成一個場,叫使命場。你問我使命場和現在公司組織有什麼區別?在今天的公司組織裏面,公司這個羣體是一,使命場裏面每個個體是一,所以個體是一,每個個體都已經明晰自己是一個創造者使命了,然後大家在一起的那個組織,我稱之爲使命場。這個時候大家可以共同創造出一件偉大的作品出來。

我特別希望混沌大學是這樣一個道場,使命場。每個人來到這裏最大的收穫是它直接跟你心裏那個旋律溝通,幫你把你的頻率提高起來,讓你早一點和你的使命連接。我認爲這樣的組織可以稱爲開悟的組織,今天的專業詞彙叫青色組織,每一個人都獲得使命,使命道場再一起來共同創造一件偉大的作品,我希望我們在一起共同創造一件偉大的作品出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