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专业,有些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1.

选择专业,就是对未来的预判,需要一定的前瞻性,以价值为导向。

不一定要精准投放,但是大方向不能错。

尽可能选择专业性强的学科;

比如医学,法律,教育,...

理由很简单,专业性强的学科具有一定技术壁垒。

能对抗外部风险,不会轻易被攻破,不至洗牌出局。

规避宽口径专业。

通俗地说,就是“万金油”专业,大多数行业都能兼容。

好像什么都能做,但又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侧重点。

说白了就是不够聚焦。

2.

多想想擅长什么,别问自己兴趣什么。

选择专业时,慎用兴趣爱好作为参考,专业所学决定了将来靠什么吃饭。

不是每个兴趣爱好都能有价值体现。

曾经有一个高中生来看牙。

有一次我问她将来想选什么专业,她脱口而出:考古。

令我惊讶的不是因为一个娇小女生选择这样一个专业;

而是她对自己要做的事如此清晰。

擅长指的不止是某个具体的行为,也可以是这个行为背后的逻辑。

比如擅长绘画的人,其实擅长的是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

擅长写作的人,是擅长对文字编排,语言的组织。

对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要有分寸。

不能低估了对一件事的偏好,但也不要擡高自己的热忱。

因为工作是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得做的事。

3.

专业可以根据个人秉性来挑选。

我曾经看过一本心理学著作《九型人格》。

作者的创作初衷并非教读者怎么对人有所分类。

而是帮助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人格类型。

以便挖掘自己的潜能,追求更高层面的意识。

每种人格的最后,都有各自适宜从事的领域。

准确的说这是一本教你如何自我观察,了解自己的内心习性的书。

不妨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地剖析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色有三原,光分七彩。

没有哪个人能自由穿梭在不同领域中,游刃有余。

还是那句话,找到自己的属性挑选适合自己的战场。

这比“问自己兴趣什么”靠谱多了。

4.

选择专业,参考家庭背景。

父母的职业多半会影响到孩子,虽不到耳濡目染的地步,至少在学生时期父母会对孩子有所引导。

教师多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教书育人;

医生多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继承衣钵。

就拿牙科来说,很多牙医都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牙二代”。

这也是最靠谱的一点。

因为上一代已经在这个行业耕耘多年,对行业了如指掌,无论是动向还是套路,他们都可以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你,至少让你少走一些弯路,避开不必要的坑。

除此之外,上一代奋斗半辈子沉淀下来的人脉和资源皆为你所用。

还有什么比这更香的?

5.

挑选专业时,擦亮眼睛。

大学可选专业类目有500多种,报错专业是常有的事。

也许你将来想做的,和你现在所学的不是一回事。

所以一定要仔细了解这个专业将来就业方向,未来能取得哪些证书和执照。

至少你要知道自己学的专业,将来是做什么的。

我问过很多大学生,学的专业将来是做什么的。

竟然还真有人不知道。

6.

不要盲目的奔向热门,刻意规避冷门。

大学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生的下半场。

所以,很多人会看什么热门报什么,金融热门报金融,计算机热门报计算机。

但是,你忽略了一点。

即使再热门的行业,同样也有混不好的人。

混得好不好不在于选什么样的专业,而在于你有没有利用专业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另外,要区分市场需求小和冷门的区别。

一种职业一定要有它的受众群体,也就是你的甲方、客户。

有的专业冷门,是不被人所注意,并不意味着这个专业未来没有受众群体、没有甲方、没有客户。

7.

把决定权交给孩子不如你亲手撕掉成绩单。

有些家长为了显示自己的开明,将专业选择权交到孩子的手里。

说句不客气的话,你倒不如撕了他的成绩单。

高中生的心智还没成熟到能驾驭未来的地步。

万一报了一个不合适的专业,勉强混到毕业,拿着毕业证书当草纸都嫌硬。

最后,高Sir由衷的想说几句;

我见过很多被专业耽误的人,最后都是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在社会里打转。

选择专业再三考虑,踏进去了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有多少人是一毕业就和所学的专业say goodbye了?

不要太迷信那些创业神话,故事都是好听的。

选好专业,先让自己拥有角色在社会上得到分工,这才是正解。

大学专业就像一笔长线投资,你要相信将来它能给你的回报是最丰厚的。

只要你坚持持有。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