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幸被針扎到,我們感染疾病的概率有多大?

文丨高Sir


大家好,我是高Sir。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這樣的新聞,一些內心陰暗的人在公共座椅上放針扎傷路人。

這類事件的頻發,會讓人們的內心充斥着一種恐懼:

“萬一被針扎到,會不會感染什麼疾病?”

也許,這種陰影會給當事人造成持久的傷害。

這種恐懼感,對於醫務人員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被針意外扎到和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十分相似,都是意外讓身體暴露在一種可能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危險環境中,但後者的危險性卻比前者高得多。

因爲後者大多數是直接接觸了沾染患者的血液的危險器械,所以這種職業暴露,又叫做血源性職業暴露。

衆多傳染病之中,“乙肝”和“艾滋病”的危險性首當其衝,這種傷害往往也是毀滅性的。

儘管如此,醫務人員在血源性職業暴露後,感染疾病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注意,這裏說的是感染的概率相對較低,而不是爲零。

據資料統計,醫務人員因一次血源性職業暴露,感染“乙肝”的概率爲6%~30%,感染“丙肝”的概率爲0.4%~1.8%,感染“艾滋病”的概率爲0.3%。

因爲社會上乙肝病毒的攜帶者人數較多,所以感染的概率最高,因此醫務人員都會定期檢測身體裏“乙肝抗體定量”(抗-HBs),當抗體的定量低於一定數值後,就會接種乙肝疫苗,重新獲取機體的免疫。

目的就是減少意外暴露後感染的概率。

爲什麼說一次血源性職業暴露後,感染的概率比較低呢?

因爲在明確感染源以後,最最重要的事就是在限定的時間內接種“阻斷劑”,也可以將它理解爲“解藥”。

通過阻斷劑可以防止病毒在體內與細胞受體結合,從而起到阻斷的目的。

相比之下,意外被針扎到比職業暴露的風險要小得多。

這和幾個危險因素有關。

第一,針頭與身體接觸的面積、大小和深度;

接觸的部位越表淺,危險性就越低,比如屁股的皮下脂肪比較厚,意外被針刺了一下,不會有血液溢出,如果針刺的部位有血液溢出,說明刺破了血管,風險相對提高。

就像有人擔心蚊子叮完HIV患者再叮其他人,會不會導致疾病的傳播的問題是一樣的。

蚊子叮咬的深度不足以讓蚊子攜帶艾滋病毒。

第二,接觸器械的類型;

中空的注射針頭比實心的線針更危險,因爲中空的注射針頭帶血量多,病毒載量相對高,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而實心的針頭,沾染血液的數量相對較少。

第三,接觸時間;

剛接觸過患者的銳器的感染率大於放置幾個小時後的銳器。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馬上發生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間的接觸,危險程度相對就低。

所以,意外被針扎到感染傳染病的概率是極低的。

消除顧慮的同時,在這裏教大家幾個應急的處置方法;

在外遇到被針扎到的情況時,不要慌張,先把銳器收集保存好,避免二次傷害;

觀察傷口的深度,是僅限在皮膚還是穿透了更深的部位;

如果只有表面的傷口,用肥皂清洗後,碘伏消毒就可以;

如果傷口有血液滲出,應該從傷口的四周向中央擠壓,爭取把血液擠出,這樣做的目的對應了前面所說的第二條,減少可能存在的病毒載量。

然後再用肥皂流動水清洗,碘伏消毒。

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置。

最後建議大家,定期體檢的時候,注意觀察自己“乙肝抗體定量”(抗-HBs)(抗-HBc),不能只看抗原沒有陽性就放鬆了警惕。

抗體是身體獲得特異性免疫的重要物質,當抗體的定量低於一定數值時,免疫保護作用就會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就會上升。

大家最擔心的,往往是最不容易發生的,最容易發生的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

希望這些知識在解除疑惑的同時能爲你消除顧慮,我是高Sir,有點小帥的知識搬運工,哈哈。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