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目的是理解


人与人之间,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沟通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大家对于同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认知和想法;因此,有时我们会抱怨家人、同事或是朋友不了解自己;但事实是: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沟通无意中出现了障碍,甚至形成对立面,呈现出与愿望相反的方向。


这,就是没有形成有效沟通的结果。那么,怎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呢?


拉波波特法则(Rapoport's rule)来告诉你:


拉波波特法则


你想和对方达成共识,那么你的整个对话过程中,同意和反对的比例大概是3:1。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我们通常的对话和沟通,基本上是一上来就在反驳对方的观点。要知道,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服,而是理解;而同意,就带有理解的意思。


四个步骤


拉波波特法则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复述对方的意思;


具体做法是:在你要反驳对方观点之前,要非常清楚、生动、不偏不倚地复述对方的想法,并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对手听了你的复述以后,会在心里说,“谢谢,我刚才要是能像你这么表达就好了”。


第二步:拆分对方的意思,提出你同意的细节;


具体做法是:你要把对方观点当中你同意的部分列成一个清单:

第一,我同意你什么;

第二,我同意你什么;

第三……尽可能让这个清单,既要清楚,量又要足够多,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他的另一个自我。     


第三步:表达出你从中学习的东西;


具体做法是:你还要强调“对方的观点如何增进了我对问题的认识”,也就是说你从对方的观点里学到了什么东西——这是在表达你的认知增量。做到这一点,不是礼貌就可以达成的,你必须要对对方的观点有深切认识,必须要在听完对方观点以后,实质性修正你的某些看法,让对方实实在在感受到你从他的观点当中学到了什么。       

     


第四步:提出你的不同意的部分,并且说明理由;


具体做法是:开始阐述你对对方不同意的地方,让对方感觉“你就是他”,是一个正在处于反省状态的他——你的这种行为不知不觉把对方带入到一种反省,或者一种“自我对话”的状态。

“红花也要绿叶扶”,你所不同意的观点,在你们相同的众多观点映衬下,就会显得特别突出,对方就会进入到一种自我修正的状态,这时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了——这个共识就是一种认知增量。       


这种方法跟一般的对话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有规则、有步骤、有逻辑的,不是在比谁的声音大、谁的权力大;而是在遵循一个原则:进行有效的沟通,为了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即兴喜剧


这个“拉波波特法则”和鲜榨喜剧的创始人李新讲的“即兴喜剧”有异曲同工之妙。


即兴喜剧的原理是:先接受才能应变。它的常用句式为:“Yes,and”,其价值是:当你说yes的时候就建立了一种接纳的态度,在接纳的状态下,人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应对上面,而不是抗拒上面,只有说了yes的时候,才可以协作;而你说了and的时候,就促发了创意。


这是最好的一种认知和沟通状态。


首先,“yes”能让对方放下敌对情绪,能深入的思考对方的底层逻辑,得出与自己不一样的认知;

其次,“yes”也能给别人一种亲切感,为下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打下基础,最后,“and”作为助推的方式,提出增量,让对方和自己形成新的共识。


正如陈海贤的“关系”论中所说:关系好了,什么都好谈;关系不好,谈什么,其实都是在谈关系。


而说“yes”就是在为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关系。关系好了,就容易达成共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yes,but”的句式。这是一种表面接受,实则反对的委婉拒绝方式,它不仅阻断了信息的发展,同时也使沟通走向了对立面。


运用于生活


比如你的爱人抱怨你没有时间陪家人,用“yes,and”句式:

首先你会说“Yes”~“是的,我这个月出差时间确实有点多,我感觉你和孩子们都有点不高兴了”;然后再说and,“今晚我早点把工作安排了,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出去吃个西餐怎么样?”


你的爱人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会怎么样?通常会一团和气。爱的氛围就在这接受中延续开来。


后记


在生活、工作、家庭中,有效沟通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解;还能让人们敞开心扉,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总之,人也好,公司也好,只有不断的学习,与外界发生连接,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学会有效的沟通,我们的成长路上会更加顺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