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湖山裏人家堂房裏的斗笠

頭戴斗笠,無發無天,右手擢地,左手擎天;身披蓑衣,褲腳撩膝,看似後退,卻是向前。小時侯猜過這條謎語,雨季裏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捲起褲腳到膝蓋上,右手秧苗插田裏,左手握着秧苗的倒映似舉着天,看着插田的人邊插邊後退,原來後退也是種前進。後來在書中偶遇一首《插田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才知道謎語出自這首詩,不禁讚歎這位六根清靜的道人,悟到了退步與前進的關鏈和哲理。

東江湖人把斗笠說成“雷呆”,來歷有個故事,無巧不成書,說有個帶奶崽的婦女,摔跤跌倒在蓋酒缸的簸箕上,使簸箕形成一個D罩杯那麼大的坑,簸箕形成了斗笠狀,坑底部中心斷了兩根交叉的篾,於是男主人依瓢畫葫蘆編織起來,一來二去頂部織成了乳房上的奶嘴,簸箕改良後成現在的斗笠狀。你仔細觀察東江湖裏編織的斗笠,會發現與外地生產的斗笠有個特別之處,斗笠頂上有個乳房嘴,斗笠尖酷似乳房,這個標識就是東江湖山裏人斗笠的專屬logo,而別的地方生產的絕對沒有奶嘴。

過去編織斗笠,利用模具,從中間向周邊編,外部篾條一百二十八根,內部七十八根篾條,收尾呈銅鑼狀,外陡內平;男人破竹編織夾網,女人上山摘箬竹葉;女人夾箬葉片和油紙,男人圍斗笠邊;女人刷層桐油,斗笠小功初成,裝上牛箅子樣的頭箍,配上系在脖子下固定繩索,大功告成;斗笠一般會掛在堂房大門邊,裏邊或外邊,頂子朝外,農村習俗把田稱母男人耕,地稱公女人種,相互忙時才互相幫,斗笠反頂子反掛朝外,風吹易損外,還會被老輩們黜,“太陽都曬到斗笠裏,今年必旱,莊稼無收成。”,如果真碰上收成不景氣,你就中大招了,“崔氏女,敗家子,冤枉鬼…”,一頓睚眥。

生長在大山裏,南竹,箬竹,桐油都有,唯白毛邊紙缺,買來刷一層油即爲油紙;南竹山裏路旁到處可取;箬竹即棕竹,最常見的乃二胡上的弓,葉片碩大修長,不透水不易破損,端午包棕最好的原材料;桐油是桐籽經過加工壓榨出來的油。斗笠南北不同,有些無頂子漏空,有些夾棕須,尺寸大小不一而足;紅軍斗笠直徑六十公分,主要用於防雨遮陽,擋風順路,所以偏小。現代人在舞臺上用斗笠作道具,展示了斗笠無窮的魅力。

打醮求雨的山裏人,參加者必帶雨具,狗戴斗笠身披蓑,腳綁石塊,坐轎祭河;下雨後不準躲,全身淋溼,纔算求雨成功。求雨有時會引來水災,河水猛升,水高波漲,人們舉長篙敲醒人字檐上的鰲魚,求他管事,婦女們把家中的杆稱甩在屋檐下,跪求雨神下雨要有點分寸。

生產隊下雨或出大太陽插田,人們幾乎戴着斗笠,有些還披着蓑衣,遠處看上去仿似朵朵蘑菇在跳舞,前面是稀疏整齊的秧道,後面映襯着天空,每進退一個動作,漪漣半田,微浪層層,波光粼粼。

斗笠不知源於何時,但弄不好會止於當下,現代人對雨具的要求不止遮風擋雨,還要輕便舒適,美觀大方,還要不經歷風雨。我把我寄存在這個小鎮上,偶爾還能見到斗笠的影子,下雨了,你是否還會想到它~曾經爲你遮雨的斗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