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陳氏太極拳之:在民國陳家溝最有名的拳家 一、赴中央國術館首期“教授集訓班” 二、在河南沁陽 三、到上海 四、任職中央國術館

陳氏太極拳之:在民國陳家溝最有名的拳家

作者/李通國

陳氏太極拳推崇陳發科,大張旗鼓地宣傳他,爲他塑像紀念,這大約緣於後輩人發達的緣故。陳發科民國十六年即公元1928年在侄子陳照丕的舉薦下去北京教拳,而在同一時期陳家溝還有一位在上海教拳。他就是陳子明,一個似乎被遺忘的武者。

陳子明是地道的陳家溝人,也是陳氏後裔,不過陳子明家族在陳家溝與陳發科、陳鑫家族不是同一支脈,不知是否他被人忽視的原因所在。

沒有出身大族系並不意味着與武術無緣,舞槍弄棒是陳氏大家族的傳統,陳子明的父親陳復元、叔父陳貫元都習拳練武,陳子明幼年耳濡目染中已經開始習武了。在早年的陳家溝習武司空見慣,也不是什麼稀奇事,但陳子明十歲的時候就學在陳家溝最有學問的陳鑫門下。

陳鑫的武藝當然不是最好的,或者僅僅是學業之餘的一點雜耍技藝,但是學問在十里八鄉是數得着的人物,光緒年的貢生,在那時代中國最高學府裏念過書的人。不知何故沒有走向科舉路,回鄉後成了周邊縣學堂的教書先生。陳鑫是文化人又頗好研究武藝理論,這對陳子明的影響很大。

亦文亦武,武亦有所功,文亦有所成,陳家溝培養出的文武雙全的人物,遇上了國術發展最美好的時代。

一、赴中央國術館首期“教授集訓班”

陳子明到中央國術館首期“教授集訓班”是1926年的事情。“教授集訓班”的名單把他寫成了“陳子榮” “男,河南溫縣陳家溝人。師承不詳,擅長太極拳、劍,太極推手等” 是陳子明的誤寫。

當年“教授集訓班”的成員按要求由各省市推薦,中央國術館發給各省市的公函中有“屆時各省、特別市所錄之國術保送人員,均需本人手執本省省長或特別市市長的手諭抵達首都(南京)進行集中”。推薦需要各地官員出面組織相關的比試選拔,採用自報自薦或公推公薦在轄區內通過“臺上比武”或“臺下爭鬥”的方式選拔出的若干行家裏手。

首期“教授集訓班”河南去的有兩個人,陳子明和傅振嵩,陳子明是河南懷慶府溫縣陳家溝人;傅振嵩是河南懷慶府沁陽縣馬坡村人。民國時期的河南省,有兩個武藝聖地,少林寺和懷慶府,當時的少林寺捲入了戰爭的漩渦,懷慶府可謂一枝獨秀。

由於各種矛盾交錯,首期“教授集訓班”半年時間就解散了,學員各奔東西,有六個人留下來,陳子明不在其中。

二、在河南沁陽

回到家鄉的陳子明1927年在好友張文潤的介紹下,到河南沁陽培元中學教授國術。河南沁陽,清末民初一直是河南懷慶府所在地,類似於今天的陳家溝隸屬於焦作市,也就是陳子明到地級市裏發展了。

這一年,他與李霽青等一些武術愛好者組織中州粹武會,李霽青回憶當年組織粹武會的原因時說“其惡國術界門戶之見,派別之分,神祕而不肯公開也”,顯然,陳子明並不是一個保守的武者。並且他很有無師自通地做教師的天分和熱情,“陳君循循善誘,生衆獲益匪淺”【1】。這些話自然有李霽青作爲同學好友的奉承和誇張的成分,不能全都當真了。組織中州粹武會,做過中學教師,是真有其事,民國有點才氣的武者多有過這樣類似的舉動。

三、到上海

不一年,陳子明迎來了一個新的機遇。

在太極拳在上海灘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1928年江子誠與青幫大佬黃金榮合夥創辦了上海太極拳學社。江子誠的父親曾在河南省懷慶府任知府,對懷慶府的功夫早已熟視在心。江子誠通過他父親的關係邀請陳子明前來上海教授太極拳。

陳子明本來可以順風順水地在這裏依靠教拳立足上海灘,第二年的春天,時剛剛被任命爲中央國術館的教務長朱國福隨同李景林一行來上海向上海灘名流黃金榮、杜月笙等人協商籌辦杭州國術遊藝大會款項事宜,在黃金榮創辦的太極拳社裏遇到了教拳的陳子明。

朱國福本人反對門戶之見,專注形意拳之外虛心學習各派的長處,“國福嘗謂派別之分乃形態上的傾向,門戶之見乃思想上的退化,故技術之分派不足爲害,門戶之私見足阻武術之進步也。國福雖專於形意,然於各家之長每虛心融匯,以求補吾所短”【2】,剛剛上任教務長急切地延攬各方面的武術人才。陳子明的言談舉止,深厚的武術功底,使自幼習練傳統武術的朱國福頗爲欽佩,更重要的是陳子明的太極拳與流行的太極拳迥異,引起了朱國福的關注,“遇陳君於滬,見其太極拳術有異乎時尚,詢其出處,方知陳溝世傳”【2】。朱國福在隨後告知張之江即聘陳子明爲中央國術館武藝教官。

四、任職中央國術館

陳子明到南京中央國術館就職。同一時期陳照丕也在南京教拳,不過不是在國術館。

陳子明在國術館除了教拳外還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在中央國術館陳子明結識了編審處處長唐豪,並在1931年底帶着唐豪回到陳家溝考察太極拳的源頭。

陳子明帶唐豪赴陳家溝時,他的老師陳鑫已於前年離世,他們看到的是陳鑫的遺作,尚未出版的《陳氏太極拳圖說》。陳鑫是陳氏太極拳理論的整理者、研究者和創作者,在他之前,陳氏拳術沒有系統的理論,更沒有上升到太極拳層面上討論自家拳術。陳子明就學陳鑫之時,也是陳鑫悉心研究武術理論,系統創作陳氏拳術理論的時候。陳子明耳濡目染一定從老師哪裏明白了不少拳腳的道理,這些武學的修養使他截然不同於一般的武士。他有能力從理論上闡釋自己的功夫。

在進入中央國術館工作的第三年即1932年陳子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陳氏世傳太極拳術》。這也是陳氏太極拳術最早公開出版的理論著作,比他的老師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早一年出世,儘管他老師作品完成的時間要早得多。當然陳子明有地利人和的優勢。他身爲中央國術館教師,專業從事武術的研究和教學,有充裕的時間,也不用爲稻粱謀。

陳子明與唐豪赴陳家溝探求太極拳源頭的時候,他的著作初稿已經完成。在途徑開封(民國河南省會)時,順道拜訪了好友,工作在河南省國術館的劉丕顯,拿出自己的初稿,請求劉丕顯爲他做了序。中央國術館鼓勵教師們把自己的專長整理貢獻出來,陳子明的著作就得到了中央國術館和河南省國術館的指令。中央國術館的教務長朱國福親自爲其著作校閱。發掘中國武術是那個時代武者共同的使命和責任,他們做到了,也做得很好。

雖然陳子明的著作早於老師的著作出版,但是在理論文稿的寫作上,有自己的創作,也有受到老師影響的跡象。

陳鑫著作後有《陳氏家乘》,陳子明著作中是《陳氏太極拳家列傳》放在了卷首,惟增添了老師陳鑫及同代的幾個人物。對老師的著作中的寫法有少量的採用,多數寫法不一,明顯出自自己的手筆。

其文中理論內容《太極拳要義一》取自老師陳鑫著作。他在文中說,

“吾師陳品三先生,致力於太極拳者計七十餘年,著《太極拳圖畫講義》四卷,洋洋十餘萬言,立論精詳,世罕其儔。餘往日錄其要義,以備研探。今先生之書流落他處,未見梓行問世,餘取其舊篋所藏載諸拙著,以彰先生立言之一斑,並使後學者有所遵循焉。”

《太極拳要義二》是對父親講解拳理的記述。

“先嚴諱復元,自旭初,初學於耕耘公,功成後復從仲甡習新架,故發手能柔如綿堅如剛,往來口外數十年未遇敵手。子明少小侍側,習聞拳理,茲就記憶所及者筆述一二,以成本篇。固陋如餘未能道其萬一也。”

他的父親陳復元,最初從學陳耕耘,後來又向陳仲甡習練新架。陳子明從小跟隨父親學拳的時候,父親經常向他講述拳理,他寫的這篇就是記憶中父親講過的道理。由於他的父親學拳陳耕耘和陳仲甡,陳耕耘的父親就是楊露禪的師父陳長興,所以他的這篇拳理中的前面部分有陳長興流傳下來的《十大要論》和《用武要言》一些內容;陳仲甡時老師陳鑫的父親,後面部分有陳鑫著作拳理中的某些內容,不過並非完全的抄襲,而是經過自己的組織寫作。從資料上看,陳子明所言其父向陳耕耘、陳仲甡學拳之事並非虛言。

而楊家楊露禪流傳下來的拳譜拳理中完全沒有陳長興所講述的理論,如果推理是正確的話,事實應該是,楊露禪粗通文墨的水平都沒有,所以,他跟隨陳長興數十年,個人武藝爐火純青,卻沒有陳長興理論的隻言片語,相反,讀過私塾的陳子明就有這樣記述的能力。楊家早期理論完全繼承了武禹襄整理和創作的太極拳理論。

《太極拳要義三》講述了太極拳的“圈”和太極拳的用。“圈”的拳術理論,爲陳鑫總結陳氏拳術特徵所獨創,記述的也是陳鑫的言論。拳術部分使用的是陳子明的練拳照片,是陳家拳術在民國時期唯有的公開發行的拳照。其後陳照丕1935年出版《陳氏太極拳匯宗》一書中也拍攝了自己的練拳照,陳發科也曾拍過練拳照片,但是並沒有出現在哪一本的著作中。

集子的最後載有唐豪的《太極拳源流考》,這是陳氏家族最爲高興的事情,從此伊始,奠定了陳氏拳術特殊地位。陳子明帶着唐豪去趟陳家溝,真是不虛此行!

五、之後

陳子明其後幾年又出版了《太極拳精義》和《太極拳拳械》兩本書,完成了太極拳械體系的寫作。他是民國時期除他老師陳鑫外著作頗豐的一人,通過他的努力傳教和他的著作,陳氏太極拳在官方武壇上佔有了一席之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陳子明跟隨中央國術館向西南後方。經朋友推薦到陝西西北師範學院任教(今陝西師範大學前身),自此安身立命於此,把陳氏太極拳的種子播到了陝西漢中大地。

論起推廣陳氏太極拳的功勞和名氣,民國當屬陳子明。

註釋:

【1】陳子明.陳氏世傳太極拳術.[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2】見朱國福爲陳子明《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做的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