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拿手的,是把你惹哭(No.151)

陳寅格說,人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覺得他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

比如每次溜達到家附近的商業區,總有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小姐姐,拉着我說3-7歲是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我看你家小孩骨骼驚奇天資聰穎,趕緊報個英語班,別耽誤孩子後悔一生。

我獨立思考幾秒,決定不從衆,家長才是最好的老師,於是掙扎着每天用英文和女兒聊幾句,最後發現還是報班效率高。

最近加入幼兒園家長羣,裏面經常「叮了當啷」激情討論,我又獨立思考了幾秒,如果老師有重要消息,是會通過小程序單獨通知的,遂開啓了免打擾,結果錯過了教師節下午放假的消息,差點把果凍一人留在幼兒園。

有時獨立思考代價挺大,我還是乖乖關閉了免打擾,每條信息都審慎閱覽,撒花點贊。
果凍奶奶說,孩子是啥,孩子就是你的牽絆。言外之意我聽懂了,你都這麼大了,老孃還得給你帶娃。

的確,果凍上幼兒園以後,我感受尤其明顯,這個點該出去活動了,該喫飯了,該午睡了,老師有沒有給添衣服啊,上廁所了嗎,防疫表記得帶上啊......上着班也神遊不斷。

果凍還沒咋地,我卻患上了分離焦慮。我氣鼓鼓地想,這是病啊,得治。

當然,果凍病情比我輕,第三週開始,進幼兒園不哭了,也不抱大腿不準走了,雖然早起還會裝睡磨蹭一下,但大體已經適應了新環境,還記住了糯米、土豆、大錘等一堆小朋友的花名。

欣慰啊,面對陌生的老師、同學、規矩,果凍的不安全感可是分離焦慮與陌生人焦慮的疊加,但適應得如此之快,實在出乎意料。

聽老師反饋,果凍會摸着小朋友的手說,別哭了,你媽媽晚上就來接你啦。這是我教的,看來我讓她獲取心理優勢的小策略執行得還不錯。

上幼兒園後,果凍知道節約用水了,也懂得排隊了,連我日常的要求都更容易執行,比如稍微聲音大點,就會讓原本坐在地上耍賴的果凍,一骨碌爬起來,一邊解釋爸爸你知道我爲什麼這樣嗎,一邊乖乖地跟上。

你爲啥這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老師規矩教得挺不錯。

但一帆風順只是生活的表象,逆水行舟纔是日常。

週六晚上,睡得挺早的果凍突然從夢裏醒來,哭,使勁哭,找茬哭,我過去安慰,她一邊哭一邊說,不要爸爸,爸爸你走開,我要把你扔飛。

以前果凍語言暴力的對象總是媽媽,這可是我從來沒體會的待遇。

看着亂踢亂鬧的果凍,我正準備發飆,突然想起哪個專家說過,孩子的每一次情緒爆發,背後都有一定的心理需求

我想起來了,這是果凍上幼兒園以後第一次瞎胡鬧。

就像男女正在激烈爭吵,女人突然聽到愛面子的男人說,「是我錯了,我愛你」一樣,我馬上心軟了下來,覺得果凍此時的哭鬧,光榮而正確。

哎,哭吧,把自己裝成乖小孩已經2周了,即使不想離開爸媽,也最終還是要被掰開緊攥的手,獨自面對陌生的一切。

沒有時間觀念,不懂「晚上就來接你」是啥意思,褲子溼了也不知怎麼和老師表達,就這麼溼漉漉地忍着。本已難熬,還要按照我的要求假裝勇敢,努力安慰想家的小朋友。

可是,誰又來安慰你呢?你還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複雜的思想和感受,這種感覺,挺憋屈的吧?情緒總要有個釋放的窗口。

我想起有次果凍不想走路,她不是像以前一樣耍賴要抱,而是說,爸爸,我的鞋裏好像有什麼東西紮腳。

懂事,也就意味着會揣摩別人的心理,會把以前理所當然的寵愛,變成小心翼翼的索要。

傻孩子,我可是你爸啊,你們女人都一個樣,嘴裏說不要,其實是需要。

還好我這次想清楚了你爲何會哭鬧,要是我大聲呵斥,或者置之不理,你會有多難受?

都說家長要做孩子的理性腦,幫他們學習怎樣控制情緒,可有的時候,我連自己的腦袋都管理不好,並沒有把積極、溫和的情緒傳遞給你。

有次被我說了兩句後,果凍哭着說,以後不要這樣欺負我了。

在等等吧果凍,等你交到幾個好朋友,把幼兒園和個人意義聯繫起來,感受到「原來老師也很關注我呀,小朋友也很好玩呀」的時候,我想攔你去幼兒園,恐怕都攔不住。

這就像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的那句話: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爲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爲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等你發現除了家以外,還有其他地方能帶給你溫暖和愉悅,就是你不再需要我的時刻。

終於,果凍哭累了,再次睡去。不知多少爸媽會和我一樣,以爲掛着淚珠熟睡的孩子,擁有天下最美的容顏。

也不知有多少爸媽,會在孩子長大的時候,猶豫是該讓她快點成長,還是再緩慢優雅一些。

做什麼獨立思考的家長,我還是隨大流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