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提問式課堂活動創造文言文教學新途徑

 無提問式課堂是餘老師一大創新。

餘映潮老師曾在《中學語文教學主張》中明確提出:“活動的設計、組織與開展,是當今語文教師從事教學的重要技能”,“讓學生在大量、廣泛的語文時間活動中逐步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是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中主動騰位、讓位,給學生留出充分時間進行語言學習、技巧習得、能力發展和思維訓練的活動時間。

縱觀課例,餘老師執教的《曹劌論戰》中有六大活動,分別是“開課揭題、一點知識、一批字詞、一處難文、一組練習、一次聽記”。無提問式教學貫穿始終,學生在種類豐富、層次高深、角度精緻的課堂活動中,習得不同知識,形成不同能力,實現語文知識和思維發展的統一。

 一、無提問並非無問題

主問題設計,板塊式思路是餘老師提出語文課堂的基本形式。

教師通過蒐集資料、文本解讀,結合學情制定學習目標,以此設計出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演讀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和關鍵問題,避免師生陷入無意義的碎問碎答之中,“從而形成對學生非常有訓練力度的課堂活動”。 《曹劌論戰》中雖然無提問,但有問題,具體如下:

活動二:“瞭解一點知識”中“從不同角度詮釋一個成語”; 活動三:“趣學一批字詞”中“分析老師需要幹什麼”,“用成語印證文中重難點文言字詞的意思”; 活動四:“專攻一處難文”中文言文層次劃分的依據,語言對話在文中的作用,一詞多義的整理; 活動五:“細做一組練習”中直接出示的測試卷,以練帶析; 活動六:“完成一組聽記”分析課文語言表達特點; 五次活動,涵蓋文言詞語解釋、文言詞意歸類、文言文停頓語氣訓練、文言文翻譯、文言文語言分析等問題。

餘老師用板塊的思路、活動的方式統籌問題,給學生預留整塊時間,把學生思維和師生對話推向深處。

二、無提問並非無對話

 餘映潮老師的課堂對話簡練精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藝術。 細觀課例: 活動二中“‘一鼓作氣’裏面有非常豐富的知識……典故……戰例……人物……軍事思想……古代戰場”,凝練的課堂對話幫學生迅速感知成語背後的文化底蘊,即豐富歷史知識,又有面及點,爲接下來的“趣學一批字詞”做好鋪墊。 活動三中餘老師反彈琵琶,先顯示活動訓練大綱,然後讓學生猜測訓練目的,“反主爲客”,調動學生觀察力、分析力、思維力,用對話的形式層層推進學生深入學習,創造“成語印證”的方式學習文言之“言”,打通古今語境。 活動四是課文重難點,面對學生“一望無知”的要點,餘老師乾脆捨棄所謂的“自主探究”,以課堂微講座的形式娓娓道來,從文意分層停頓到對話描寫作用及詞句翻譯都以“灌輸”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生。這樣的活動設計或許形式上不夠活潑生動,但教師的天職就是“傳道受業解惑”,面對學生探究不出的難點,大容量直接輸出即保證了課堂容量,又提高了課堂效率,況且文言學習必定會包含大量的讀背識記知識。這時,老師就要擔當信息搜索功能,託舉學生,做好鋪墊,以便把學生思維推向深處,給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留下更多的時間。 這種課堂對話方式不僅出現在活動四的文言積累中,也出現在活動六的課文品析中。不必探究的基礎知識和學生難以企及的分析知識餘映潮老師精講親授,以課堂對話(講座)的形式直接告訴學生,極盡教師的主導地位,這不僅讓我們反思教師的讓位並非退位,教師的無爲並非不作爲,無需置疑的“淺水灘”和探而不得的“深水區”必須要有教師酣暢淋漓的講解。 而活動五的實戰檢測突破名師課堂“素質教育”之誤區窠臼,在對話中檢測、糾錯,使學生學習紮實有效,實現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統一。

縱觀整篇課例,在無提問式課堂活動中教師可進可退,可攻可守,以學情爲起點,收放自如,搭建階梯攀升知識體系,紮實有效。無提問,但有問題;無提問,但有對話;無提問,但有層次;無提問,但有章法,文言文課堂學習之豐厚盡在其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