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提问式课堂活动创造文言文教学新途径

 无提问式课堂是余老师一大创新。

余映潮老师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明确提出:“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开展,是当今语文教师从事教学的重要技能”,“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语文时间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主动腾位、让位,给学生留出充分时间进行语言学习、技巧习得、能力发展和思维训练的活动时间。

纵观课例,余老师执教的《曹刿论战》中有六大活动,分别是“开课揭题、一点知识、一批字词、一处难文、一组练习、一次听记”。无提问式教学贯穿始终,学生在种类丰富、层次高深、角度精致的课堂活动中,习得不同知识,形成不同能力,实现语文知识和思维发展的统一。

 一、无提问并非无问题

主问题设计,板块式思路是余老师提出语文课堂的基本形式。

教师通过搜集资料、文本解读,结合学情制定学习目标,以此设计出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和关键问题,避免师生陷入无意义的碎问碎答之中,“从而形成对学生非常有训练力度的课堂活动”。 《曹刿论战》中虽然无提问,但有问题,具体如下:

活动二:“了解一点知识”中“从不同角度诠释一个成语”; 活动三:“趣学一批字词”中“分析老师需要干什么”,“用成语印证文中重难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活动四:“专攻一处难文”中文言文层次划分的依据,语言对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词多义的整理; 活动五:“细做一组练习”中直接出示的测试卷,以练带析; 活动六:“完成一组听记”分析课文语言表达特点; 五次活动,涵盖文言词语解释、文言词意归类、文言文停顿语气训练、文言文翻译、文言文语言分析等问题。

余老师用板块的思路、活动的方式统筹问题,给学生预留整块时间,把学生思维和师生对话推向深处。

二、无提问并非无对话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对话简练精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艺术。 细观课例: 活动二中“‘一鼓作气’里面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典故……战例……人物……军事思想……古代战场”,凝练的课堂对话帮学生迅速感知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即丰富历史知识,又有面及点,为接下来的“趣学一批字词”做好铺垫。 活动三中余老师反弹琵琶,先显示活动训练大纲,然后让学生猜测训练目的,“反主为客”,调动学生观察力、分析力、思维力,用对话的形式层层推进学生深入学习,创造“成语印证”的方式学习文言之“言”,打通古今语境。 活动四是课文重难点,面对学生“一望无知”的要点,余老师干脆舍弃所谓的“自主探究”,以课堂微讲座的形式娓娓道来,从文意分层停顿到对话描写作用及词句翻译都以“灌输”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活动设计或许形式上不够活泼生动,但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受业解惑”,面对学生探究不出的难点,大容量直接输出即保证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况且文言学习必定会包含大量的读背识记知识。这时,老师就要担当信息搜索功能,托举学生,做好铺垫,以便把学生思维推向深处,给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留下更多的时间。 这种课堂对话方式不仅出现在活动四的文言积累中,也出现在活动六的课文品析中。不必探究的基础知识和学生难以企及的分析知识余映潮老师精讲亲授,以课堂对话(讲座)的形式直接告诉学生,极尽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不仅让我们反思教师的让位并非退位,教师的无为并非不作为,无需置疑的“浅水滩”和探而不得的“深水区”必须要有教师酣畅淋漓的讲解。 而活动五的实战检测突破名师课堂“素质教育”之误区窠臼,在对话中检测、纠错,使学生学习扎实有效,实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统一。

纵观整篇课例,在无提问式课堂活动中教师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以学情为起点,收放自如,搭建阶梯攀升知识体系,扎实有效。无提问,但有问题;无提问,但有对话;无提问,但有层次;无提问,但有章法,文言文课堂学习之丰厚尽在其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