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To B 行業十大創業機會

如何判斷資本市場風向,選擇合適自己的賽道,是擺在每一個創業者面前的難題。爲此,TGO 鯤鵬會特意邀請了明勢資本合夥人焦騰參加 TGO 鯤鵬會(北京)線下活動。

活動中焦騰圍繞未來中國市場的風向,分析了未來企業服務領域的 10 個創業方向。併爲衆多創業者分享了創業從 0 到 1 的通用方法論。Enjoy:

一、中國市場未來的風向

人口增速和經濟增速放緩、能源危機,人均 GDP 1 萬美元,品質消費崛起,傳統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衰退,裁員潮,大幅減稅,政府放鬆對通訊、電力、金融、運輸行業的管制,大家猜猜這是哪個國家?

這是美國二戰以後經過 30 年高速發展之後的表現。

美國在黃金髮展的 三、四十年裏,將發展重點放在對科技的壟斷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至二十一世紀初,黃金二十年裏,美國研發投入佔比非常高,以此來實現產業升級。

如今我們中國面臨的現狀同美國很相似,國內所有一二線機構都把產業升級作爲最重要的戰略方向。這也是中國崛起最大的投資機會和創業機會。

舉例來說,沃爾瑪是一個典型數字化賦能的零售科技公司。但它最開始做的事情是使用條形碼與 ECI 集採,梳理超市財務和庫存信息。

換句話說,就是披着零售外衣的科技公司。滴滴毫無疑問也是披着打車外衣的科技公司,它的數據量非常大,在增加科技投入後,收入在二十年內從 4 億增長到 168 億。

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如今國內有效勞動力數量在持續降低。所以科技賦能與產業化升級,是未來十年的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抉擇。

有效人口持續下降,工業增加值卻要繼續保持持續增長。勞動力與需求的差距越拉越大,國家只能通過更多的新基建與數字化來彌補。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受到勞動力人口減少和費用增加。我講一個自己的經歷,今年年初我又買了一套房子,我請了幾位師傅拆空調,本以爲幾臺空調還可以賣一些錢,卻發現自己反而要支付一大筆服務費。

之前做過一次統計,舊基建打造工業化社會基礎設施帶動 GDP 和信息化增長的比例大概是 1:3、1:4,而新基建打造數字化社會基礎設施帶動相關增長的比例可以到 1:13 至 1:15 。

機器人、無人工廠已經不再是噱頭或者技術升級了,而是企業的真實需求。尤其是今年的疫情黑天鵝事件,加速了這一進程。大量的製造業企業已經開始應用流程化工序,集成機器人來取代原本工人。

這裏,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國內的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在線教育、電商以及一些在線旅遊公司。技術類、開源類的獨角獸企業基本上都是美國企業。

還有一個問題是,爲什麼中國沒有誕生像 BAT 這樣的企業服務公司?

接下來,我們通過分析最頭部公司,分析一下原因:SAP ,作爲全球最頭部的工業 ERP ,有着非常強大的功能。

而 SAP 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它幫助其它企業——如大衆、奔馳、西門子這些頭部製造業公司——固化和輸出自己的先進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

這也是投資機構經常會問你有哪些典型客戶,有哪些標杆用戶或者正常用戶的原因——頭部客戶可以把行業內領先的經驗、流程以及管理方法固化到產品內部,幫助產品去不斷迭代。

像 IBM、微軟這些頭部企業,實際上也是一樣的過程。在服務美國過去最頭部的行業客戶時,不斷積累和迭代自己的產品,再向行業其他客戶去延伸,賺這些客戶的錢。

總結來說,企業服務就是先進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固化與輸出。

但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要首先形成頭部的行業,進而才能形成優秀的管理理念與方法,之後再固化到我們的產品裏面,進行推廣與服務。

好在我國的電商、物流包括新媒體在世界範圍內是比較領先的,這些行業內的管理理念、體系以及產業鏈已經很成熟,可以向企業輸出了。

結合中國發展的現狀以及行業的市場空間,我簡單梳理了新基建發展背景下的十個創新創業機會。

二、企業服務領域 10 個創業方向

1、學習先進管理方法的補課機會

管理學到現在還不完全被認爲是科學,如今的企業還有很多規範化的管理動作沒有做。之前的企業管理,基本上是對人的依賴,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轉變爲對數據、模型的信仰。

剛纔提了 ERP、OA,還有 SCM 和 PLM 、採購、BI、協作等正在新發展的管理理念要補課,這些管理理念的提升對應都是產品的機會。

舉個例子,我覺得今年或明年就可能大爆發的產品就是 CEM——客戶體驗。這個概念重要到什麼程度?很多企業主現在根本不知道 CEM 這個產品或者系統,但實際上已經開始做了。

比如淘寶上的電商,很多賣家非常專業,會去關注買家評論,爲的就是研究客戶的真實反饋,從而更好地優化自己的產品。這種理念就是客戶體驗。

再比如說,現在我們有時候去住酒店,前臺有一個二維碼,入住的客戶掃碼填寫問卷。這也是 CEM 理念。

但我認爲,這些產品都可以升級。比如說企業可以把問題多元化設計,每個客戶只需要幾秒鐘的選擇題進行體驗反饋。但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數據、大量的人羣去解決客戶反饋的問題。

如今飛機出行,每次落地填寫的問卷問題都一樣,如此大規模的航空公司,產品體驗卻很差,而且航空公司依然沒有重視客戶體驗。

我相信未來會有一些相關創業公司,幫航空公司將客戶體驗做得更好。

2、企業上雲的後發機會

過去國企、央企、IT 行業花費大量成本,把新產品上雲系統。現在很多後發的公司,直接就把產品建立在雲端。

現在,中國 80% 的公司建立在雲上,不僅縮小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還縮小了大企業與小企業的差距。

如今想創業,做一個 To B 或者 To C 端的服務,創業者只要做好研發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運維,也不需要自己找機房,搭建服務器。

3、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升級機會

一開始,我們關注企業經營的業務數據,現在我們越來越關注經營行爲。分析經營行爲過程完成智能預測,是數字化轉型的升級機會。

舉個例子,我們幫助傳統女鞋連鎖品牌百麗做數字化轉型。每一個百麗的鞋子店門口,都有一個大攝像頭採集人臉信息,並同會員庫裏的會員信息做比對。

每一個貨架後,都會有攝像頭在採集信息。甚至,百麗在每一雙鞋子裏都裝了 IFID 芯片,我們每次拿起一雙鞋、每一次動作都會被記錄。

通過對顧客購鞋過程中每一個動作的監測和把控,來判斷各個環節對促成交易的影響。

傳統行業,將自己的經營行爲數字化轉型之後,會暴露出很多過去沒有辦法發現的問題。而且,經營行爲數字化之後,可以實現快速改進和迭代。

因此,我認爲在有大量數據支撐的情況下,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中,也存在很大的創業機會。

4、協作的機會

隨着雲化程度越來越高,實際上企業之間互相打通,產生協作連接的機會和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大。

舉一個例子,汽車整車廠需要依託電話、傳真、郵件查看庫存生態、計劃情況,如今只需要使用 ERP 系統,便可以實現信息的高速流通,高效地調整供需關係。

5、精細化管理的機會

以招聘軟件爲例,如今最好的公司,已經可以實現初次面試全部由機器人來完成。將面試對象的能力要求、知識結構要求、資源要求全部結構化,通過機器人提問來實現自動面試,非常高效。這就是精細化管理場景的創業機會。

6、從工具到服務的機會

此外,我覺得還有很多創業的機會,比如在線客服或者智能語音客服這些。之前做機器人產品不賺錢,如今轉而去做一個 BPO,基層客服賦能給客服人員。比如一些一站式物流公司,後來發現系統做得好,直接賦能給自己,三方物流公司更高效地幫客戶承載物流服務。這些叫做 AI Agency。

7、行業先進管理理念和巨頭的共生機會

阿里的效率非常高,從電商、供應鏈到支付,包括退貨都做得很好,但畢竟要履約,要履約就要通過物流,但物流的效率又很低。這幾年我們逐漸能在後端看到物流信息,阿里又和物流做了一個新產品,退貨的時候可以直接預約上門退貨,不用填自己的信息和退貨方的信息。這一年大概幫阿里省了 20 多億的物流費用。上面寫着菜鳥裹裹的快遞員,其實都來自申通、圓通。

巨頭在整個賽道做得差,又不願意放棄這塊業務,創業公司可以抓住這樣的共生機會。

8、新技術新架構的反超機會

我們早期投的 Cloud Native,讓 SaaS 換代的系統架構級機會;Serverless 與 Faas,函數服務化,開發者無需關注服務器,只需要關注業務代碼邏輯。RPA 打破數據壁壘;Low Code 產品快速實現交付;開源與商業化,這些都是很好的創業機會。

9、企業服務的國際化機會

這個短期內受國際化局勢的影響比較大,暫時不展開分享。

10、中美科技脫鉤填補空白的機會

關注科技行業內的外資品牌,那些進口比例很高的。重點突破相關技術壁壘,提升科技水平。不管是稱之爲國產替代還是中美脫鉤,創業者都應該重視這裏面的機會。

三、創業從 0 到 1 方法論

剛纔講了企業服務的 10 個創業機會。那麼我們面對這些機會到底該怎麼做?我大概梳理了一些通用的,從 0 到 1 的方法論。

創業者可以依託一些通用技術的平臺快速試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把產品的 MAP 先搭出來,面對不同的客戶、不同的行業去試錯。

這裏強調三個方法論:

順勢而爲與反共識;

行業驅動力;

預判。

除此之外,創業者在創業選擇上,應選擇細分行業成爲龍頭,避開巨頭主賽道。

什麼叫巨頭主賽道?比如說阿里的電商業務;騰訊的社交和遊戲業務;頭條的新媒體和廣告業務。

在創業過程中,應該市場爲先,產品爲本,提升體驗。

我們現在創業大家經常講 PMF ,到底是 P 重要,還是 M 重要?面向不同的行業,可能不太一樣。但是對公司來講,判斷 M 是不是真正存在?M 的增速怎麼樣,更重要一些。因此,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應橫向快速拓展市場佔有率,之後迅速結合流量、轉化、獲客成本來算賬。

算賬是創業公司完成 0 至 1 轉化之後至關重要的一步。

縱向延伸更多服務,切開交易和供應鏈。原來是做工具的,現在做交易本身,比較考驗的就是融資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和是不是有企業家精神,做企業可能會死很多次,能不能撐下來,是對面一個創業者的考驗。

對投資人而言,國內早期科研投資的風向是這樣的:

第一個是爲了解決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新生兒出生率很低的問題設計的產品,包括 AI、RPA、企業服務工具;

第二個是神策,用戶行爲分析;

第三個是和雲相關的,開源、5G 等。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分享。在中國,無論是做投資,還是創業,在如今都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國運長期的確定性就是最大的紅利,尤其對於我們科技行業從業者而言,更是如此。我們明勢資本相信,技術驅動的各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轉型一定是未來 10 年甚至是 20 年中國最大的機會。

這就是我們應該堅定不移走下去的原因。

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