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讀「論語」18.11:周有八士成大業,得人而興失人衰

「微子篇第十八」11

【原文】

周有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譯文】

周(初興時)有八位賢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註釋】

“周”,應是指周朝初興之時。具體何時,已不可考。

“士”,此處應指賢士。

“騧”,音“瓜”,黑嘴的黃馬。

【評析】

“八士”應當是在周初興之時的賢士,本章藉以感嘆天下以得人而興,以失人而衰。

因年代久遠,古時又缺乏文字記錄,故“八士”的身份事蹟皆不可考。有人說,八人是一母所生的四對雙生子,故以“伯仲叔季”排行命名。

古時以“伯”爲老大。若老大是庶出,亦即非正妻所生,則稱爲“孟”。比如魯國三桓的孟孫,其初祖就是魯桓公的庶長子慶父;“仲”爲老二;“季”爲“仲”之後的最末者;“叔”爲“仲”與“季”之間者。比如,周文王的祖父有三子,長子稱泰伯,次子稱仲雍,老三爲末子,故稱“季歷”,而不稱“叔歷”;再如,春夏秋冬各有三月,末月即爲“季春、季夏、季秋、季冬”,故一年有四“季”;又如,周文王正妻有十子,從老三到老九皆稱“叔”某,只有最小的老十稱冉“季”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