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干法》

《干法》是稻盛和夫的经典之作,他把自己的工作观乃至人生观总结为一个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热情X能力X思维方式。

而孔子在《论语》中与樊迟关于如何修德的对话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论语》的干法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闲游,樊迟说:“请问怎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除邪念,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做事而后收获,不是提高了品德修养了吗?批评自己的过错,不批评别人的过错,不是消除邪念了吗?一时忿恨,忘了自己的身份,也忘了亲人,不是迷惑吗?”

我认为:

“先事后得”就是热情和努力;

“攻己恶”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消除“一朝之忿”就是正确的思维方式。

-2-先事后得的热情

首先要“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把工作的过程看成磨练自己心态、提升自己人格的机会,先让自己喜欢上工作,再把工作变成自己喜欢上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的工作和生活中,付出不亚于其他人的努力,才能成为“自燃型”的人。

这就是崇德。

-3-攻己之恶的能力

不要去批评别人的错误,从自身的问题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每天都比昨天更进一步,之前我们也许会说“我不会做、我做不好、无法胜任”,但只要我们把“不能做的工作”当作“能做的工作”,经过持续的努力,我们工作的能力必将提高。

这就是修慝,消除差错。

-4-非“一朝之忿”的思维方式

人为何会一朝之忿,忘其身甚至其亲,归根到底是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思维方式在作怪,也就是负面的思维方式,所以才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思维方式为负,即使能力热情在强,反而结果为负。

对待工作生活,我们要竖立正面的思维方式,即不厌辛劳、愿他人好、愿意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人总有烦恼、失败、挫折,面对失败和挫折,是一朝之忿还是闻过则喜,就取决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按照公式,思维方式为正,结果才能为正。

有了正面的思维方式,人就可以在反反复复的失败和错误中成长、发展,才能不惑。

所以孔子对樊迟的指导就是工作观公式的文字解释,要想崇德、修慝、不惑,必须保持热情努力、专注提高自我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对工作、对生活,积极向上、充满善意的正面思维方式。

是为孔子的《干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