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還需要博雅教育嗎

    未來還需要博雅教育嗎

        主講 王勝

自從加入了N師學院這個大家庭,讓我感慨很多,收穫更多。就像王勝老師所說的,請了許多非教育界人士來給我們分享、講課,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方法,從外部來討論教育的話題。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未來還需要博雅教育嗎?

當然是必須的,100年也不會變。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什麼是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 也稱文雅教育或自由教育, 它起源於古希臘。博雅教育主要承襲自西歐中世紀以來的以博雅七藝 ( liberal seven arts)(指文法、修辭學、辯證法、音樂、算術、幾何學、天文學) 爲主要課程內容。

博雅教育不在於傳授單一學科的知識或職業技能, 而在於通過提供, 使學生獲得廣博的知識儲備, 並進而培養學生以思辨爲主的綜合能力。

博雅教育同樣有不同的專業設置,不僅僅有文學、歷史、哲學這樣的“文雅”專業,也包括數學、物理、生物、心理學這些理科專業。傳統的博雅教育課程一般包括:

藝術、語言、語言學、文學、哲學、社會科學、數學、自然科學、宗教等

博雅教育在國外, 通常以文理學院或博雅學院的形式出現。大多數文理學院僅專心於本科四年教育, 並且具有師資水平高、課堂容量小、課程靈活而廣博的特點。

博雅教育是更廣泛意義上的思維和能力訓練,包括閱讀、寫作、推理、批判、演講、辯論等方面,人們熟知的常春藤聯盟就是一個大學間的體育聯盟,那些盟校也都是沿襲 Liberal Arts 教育傳統的老牌大學。第一條是“博”,要文理相通。錢學森先生說過:重要發明首先來自形象思維,然後纔有邏輯思維,唯有這樣,纔能有顯著的創造。在“博”的方面,大陸過去幾年好多學校開始摸索實踐,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現在更普遍的提法是“通識教育”。

 “通識”體現的是博雅教育中的“博”,而博雅教育還有其他一些要素。第二條就是“雅”。“雅”就是做人第一、修業第二,這是以科技聞名的斯坦福大學明確提出來的。第三條是以學生爲中心,以教書育人爲本。第四條是小班課爲主的第一課堂,鼓勵學生提問題,培養質疑精神,這點我認爲非常重要。第五條是參加社團、社會實踐及科研活動等豐富的第二課堂。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適合自由人”,在古希臘所謂的自由人指的是社會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臘倡導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讓學生擺脫庸俗、喚醒卓異。其所成就的,不是沒有靈魂的專門家,而是成爲一個有文化的人。

在現代社會中,博雅教育,被認爲是一種基於社會中的人的通才素質教育。它不同於專業教育、專才教育。在東方,這種教育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和漢朝以後通常的儒家教育;六藝教育注重綜合知識和技能,而儒家教育偏重人格和人文質素。博雅教育所涉足的範疇隨着社會而變遷,到了近代,人文和科學都成爲了博雅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致博雅教育又被稱爲文理教育。

在美國品質最好的大學及規模不大的學院通常採用博雅教育。對於極優秀的學生,博雅教育爲未來的社會領袖提供比較全面的知識,而且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廣讀羣書沒有問題,哈佛、斯坦福這些精英大學都採用博雅教育的辦學精神。

我覺得王勝老師講的非常好:在這個學歷主義、文憑之上的社會,要有自己的課程表。年齡不同,課程不同,我們人的一生都要有豐富的課程表。我們要做成功的學習者。

博雅教育也是告訴我們:生活及教育,教育即生活。它培養我們獨立思考,是完善人格的教育,讓我們有豐富健康的人生。博雅教育是百年不會變的教育,它讓我們擁有更多選擇的能力。

博雅教育像鑽石,讓我們成爲更完美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