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湖山裏人家堂房裏的石磨

        小時候聽老輩讀書人講石磨盤有公和母,不懂!直到看了《易經》才漸漸明白石磨其中的大小,上下,陰陽。石磨運轉象八卦圖騰輪迴,民間有轉財運的寓意,風水學把磨盤作擺件存放在脈位上,希望時來運轉,風水輪流。相傳石磨發明者爲魯班,到如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老家那盤石磨擺放在堂房大門後,磨盤約百餘斤,木框架卻有一米二高大,加上磨盤高度約一米三四,四方臺面有一米一二,四塊鬥板斜插在磨盤四面,整個底盤鑲嵌在鬥板內,磨盤浮在框架上,頭頂房樑上吊着根棕繩,棕繩績着個丁字勾,丁字勾套在磨柄孔中,即可運作。記憶中那臺磨盤是二伯伯專屬工具,每到過時過節,幾乎是他駕馭,耐力特好,不急不緩,馬步固定,推拉俯仰,恰到好處。

        石磨磨幹米粉,喬麥,面麥,豆腐,米漿是特別好的加工工具;磨盤產生的聲音可擬悶雷,低沉而粗獷。

        冬至節到來,石磨開始忙碌,山裏人家家戶戶會利用糯米加粳米制作冬粉,浸泡半天,磨糯米兌粳米,秈米,八二,七三,六四,五五對比的吊漿,壓幹,掰成大拇子大的砣砣,曬在竹晾板上曬乾;需要時可抓一把兌水搓成條,圓,餅,煮甜糯米醪糟酒,放白糖,充雞蛋,招待客人,這種款賓的禮儀是家鄉東江湖最高規格的禮遇。曾經到鄉下做客,喫過很多次冬粉餈粑,煮甜酒的,煮冷水蛋的,衝雞蛋的,口感香甜,糯而不膩。

        石磨米漿蒸米皮曬半乾,切成條狀再曬乾,特意制一兩張紅,綠,黃的米皮夾在其中,煮着喫時放一兩根帶色的粉條,加上雞蛋燙皮和臘肉絲蓋面,看上去五彩繽紛。聽老輩講主家待郎也不過如此,記憶中年青時喫過幾回這種真正米麪,當過假假的郎,回想起來真是有趣,真要娶了東江湖山裏人家的村姑,客氣的丈母孃必定會每年特製,老婆還是自家的好,丈母孃卻是山裏人親,在此特向有意向的丈母孃表示感謝,產丈母孃是東江湖裏一道特別親切的特產。

        喬麥磨漿製作餈粑,回想起來也是道珍饈美味,醬紫的色澤,油膩的表面,鹹香的口感,無不彰顯山裏人的睿智。

        記憶中石磨磨豆腐是改革開放後,漲發好的黃豆一勺勺添入轉動的磨盤漏斗,底盤與磨盤之間流出白色瓊漿,滴入豆腐木盆中,大鐵鍋裏放半鍋水,上方吊個平行十字架,大布袋(叉口)掛在十字架尾端洗豆漿,洗完豆漿,大布袋中只剩壓乾的豆渣,燒火熬豆漿,生石膏燒熟碾成粉,以一斤黃豆兌熟一兩熟石膏的比例勾兌,煮沸後舀入豆腐盆中;腳盒墊底,卸下磨盤田字架,豆腐框擺在上面,墊塊紗布,把成膏的豆腐舀入豆腐框內,紗布蓋好,蓋塊木板,石磨壓在上面,水份壓到豆腐成形;在這個流程中可喝到清涼的豆漿,勾兌後的豆腐老,豆渣餅也是道美味;剛做出白豆腐,怎麼做菜皆好喫,油豆腐怎麼炸,煎,貼都鬆軟,製作豆腐乳入口溶化,口感鹹香,始終忘不了那種喫到記憶深處的味道。

      家鄉用石磨磨出的美味還有紅薯粉沫,榛子豆腐,榒崽豆腐,這些原始的食材中須兌大米。城裏的豆腐沒有家鄉的味道,更沒有親切感,爲了利潤豆腐里加大米,瓊汁,加大米增重,加瓊汁凝固的快,水份飽滿,商家把客戶傷到家了。

      這幾年住在鎮鄉村結合部,市場上偶有農村地道的豆腐,看到這種原始天然豆腐,彷彿聽到磨盤轟鳴聲在耳畔不絕地迴響,那是一種生活和諧共存的曲調,你聽到了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