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98)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囗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口才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称得上仁,但为什么要有口才呢?”

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人,认为能言善辩会招致别人的讨厌,他提倡谨言慎行。

也许是听了孔子的话,许多国人沉默寡言,视能言善辩之人为油滑之辈,这就造成了人们稳重朴实的性格特点。但是也有一些口才好的人,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比如周恩来等等。这些人,有仁德也有口才,令人敬佩。

随着形势的发展,口才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比如,国家层面,外交上、记者招待会上都需要能演讲、会辩论的人;现在的招聘、招录考试,学生论文答辩,面试成为很重要的环节;社会上发生矛盾纠纷,口才好,会说话的人,似乎能占到很大便宜;工作中,接待、洽谈、谈判、协调沟通,都需要敢说话、会说话等等。

是不是孔子的提倡落伍了,错了?

其实,人们说话,无论是演讲、讲话,还是面试、辩论等等,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各自的看法、体现自己的能力。

之所以现在需要好口才,是因为现在交流思想不充分,或者说大家的看法不一致等等。

如果大家都有仁德之心,都有共同的理想,沟通就会很顺畅,也就不需要口才这种东西了。这也许是孔子的本意。

当然这只是一种有些不切实际的愿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不太可能实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