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雪莱》:“怪物少女”蜕变记

优秀女性如果背所处时代潮流而行,踢碎性别刻板印象,创造出专业领域中“第一”的话,那她是“怪物”吗?

写作一直是检验女性叛逆与否的标准,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玛丽·雪莱可以说是19世纪最叛逆的少女。

由尸体不同部位拼凑出的怪物是玛丽的孩子,而她又从怪物身上看到了悲惨的自己。

由艾丽·范宁主演的《玛丽·雪莱》还原了“怪物少女”升级为“怪物之母”,打破世俗偏见,追逐爱情与梦想的故事。

这部电影也揭开了《弗兰肯斯坦》创作和出版背后的秘密。玛丽所代表的特立独行的女性成为世人眼中的怪咖,而她只为不负自己的每一个决定。

拍摄当时的艾丽·范宁与影片中的玛丽处于差不多年纪,她将豆蔻少女的灵动与反叛演绎得恰到好处。在经历爱人背叛与生活磨难后,艾丽·范宁又让观众看到短短两年内玛丽的沉淀与成熟。

这部影片是《弗兰肯斯坦》的诞生史,也是一位女性的进化史。

玛丽·雪莱这一生在浪漫与现实之间反复横跳。天才与怪物同时扎根于她的身体里。

糟糕的现实与爱情的苦涩唤醒了她满载不可估量女性力量的一面,助她变成了像母亲那样果敢的女人,她不再沉溺于少女时期的虚无烂漫,这成就了《弗兰肯斯坦》的作者,“怪物之母”玛丽·雪莱。


“怪物少女”初长成

玛丽能够创作出科幻小说不是空穴来风,她从很早就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一面。

母亲玛丽·沃尔斯通克拉福特是一位出版过书籍的女权主义者,一生都在为女性权益奋斗,所以玛丽一直将从未谋面的母亲当作偶像。

她希望自己能像母亲一样,就算与世界为敌,也坚定地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无视社会的谴责,遵从自我内心,以身作则为女性发声。

少女时代的她喜欢在母亲的墓前读恐怖小说。

玛丽不会像普通人一样觉得墓地是个阴森的地方,相反,她对死亡与复生充满了好奇与向往。

这为日后她发挥奇妙的想象力,年纪轻轻就创作出震撼世人的《弗兰肯斯坦》埋下了伏笔。

玛丽还是一个永远处于叛逆期的少女。

虽然女性写作这件事在那个年代不被认可,但是玛丽没有放弃写故事的梦想,一有空就写个不停,即使她还没找到自己想写文字的方向。

玛丽和继母因写作的事儿吵架后,她被赶出了家门,暂时住进了父亲朋友位于苏格兰的家中。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玛丽在一次宴会上对英俊的青年诗人雪莱一见钟情,她遇到了这个改变她一生的男人。

玛丽选择了墓地作为他们约会的地点,她指着玛丽·沃尔斯通克拉福特的墓碑告诉雪莱,她要成为像母亲那样不在意别人说三道四的女性。

一见雪莱误终身,爱情会让人打破自己的规则。

雪莱的甜言蜜语迷惑了玛丽,虽然已经有了家室,但他声称自己和妻子早已没有了感情。傻乎乎相信雪莱“套路”的玛丽更不愿放弃令她怦然心动的爱情了。

玛丽和她的母亲真的很像,她们一样固执,不顾伦理束缚,被满口谎言男人的浪漫冲昏了头脑,只顾着反抗陈规而忘记保持理性。

她无视父亲关于女孩社会名声重要性的忠告,和他闹翻,选择潇洒地带着妹妹和雪莱私奔了。

她以为她挑战了传统爱情是忠于自我的表现,但当感性的浪漫与荷尔蒙的激情消失之后,玛丽发现她悲剧的人生开始了。


怪物诞生于荆棘之上

对于玛丽来说,与雪莱和妹妹的生活是自在幸福的。他们住进了大房子,雪莱爱她宠她,她怀孕了。

玛丽以为他们一起向着幸福迈进了一步,但是这一切都是惑人的幻影。

玛丽对于爱情冲动的决定使她自食恶果。

雪莱改不了风流的本性,他和其他女性,甚至玛丽的妹妹暧昧不清。而雪莱交际圈里的男人都是这个德性,推崇开放性男女关系,讨厌妻子的束缚。

玛丽第一次认识到她和雪莱的三观是不合的。她崇尚爱情自由,但绝不是像雪莱一样滥情。

这也许就是她无视雪莱妻子与女儿的存在,迷失自我,坚持和他为爱走天涯的惩罚。

爱情上吃了苦,文学创作上的灵感却来了。

玛丽在戏院里第一次见到了“青蛙电流复苏法”的实验,她仿佛寻找到了“起死回生”的可能性。一直以来,她被母亲去世的阴影笼罩着,如果有一种法术能让死人复活,那么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

玛丽诞下女儿后,雪莱并没有收敛不羁本性,他们在雨夜逃离债主的过程中,小婴儿夭折了。这都是雪莱的错。

痛失爱女成为了玛丽一生的遗憾,也是她蜕变的契机。

玛丽的妹妹爱上了年轻诗人拜伦,而贵族拜伦和他诗中的英雄一样,是个浪荡的男人,瞧不起女人写的东西,更不会对玛丽妹妹的感情认真。

在经历了妹妹被拜伦抛弃、雪莱妻子溺死等诸多不顺后,生活扇了玛丽一个狠狠的耳光,打醒了她。玛丽所信仰的浪漫不能当饭吃。

生活布满荆棘,怪物由心而生。

玛丽写下了《弗兰肯斯坦》的故事。一个科学家制造出了怪物,但又抛弃了它。她的绝望完全体现在这个悲剧里面。

究竟她是科学怪人还是怪物本身?

玛丽和笔下的怪物融为了一体,雪莱的有毒爱意与现实苦难塑造了她也毁了她。她也是弗兰肯斯坦,周围的人不理解她,最爱的人对她冷眼相待,她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疑问。

现在,心灰意冷的玛丽要像“怪物”一样活着,谁也不能打倒她。


成为真正的“怪物之母”

认清生活不存在美好幻想的玛丽开始了由“怪物少女”向“怪物之母”的进化。

完成了《弗兰肯斯坦》的手稿后,玛丽就要找出版社发表她的怪物小说了。女作家的身份和从未有过的怪诞故事注定让她四处碰壁。

19世纪男性将有创造力的女作家和“怪物”划等号。这个贬义称呼与为大众所赞赏的天使女性形成对比,在地狱成为另一个极端。当时人们坚信,写书的女人净写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她们不是病了就是疯了。

《弗兰肯斯坦》的确非常吸引人,开创了文学先河。出版者在此之前没有见过这样的故事,所以不会相信凭借女性低一等的智慧会写出这样精彩的作品。

在出版商怀疑此书是雪莱代笔,年轻的玛丽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时,她愤怒地反驳道:“你怎么能敢质疑一个女人对体验失去、死亡和背叛的能力,你是来评判作品的,不是来评判我的。”

现实磨平了玛丽的棱角,但她没有失去初心,她还是那个大胆叛逆的少女。只因为她是女性,所以就活该被男性随意否定吗?

过人的才华并不能扭转社会对于性别的偏见,反而让每一个她变成匿名者。

在屡次失败后,玛丽终于看到了希望。有一家出版商要求如果《弗兰肯斯坦》是雪莱作序,就可以匿名出版这本小说。

笑容凝固在了玛丽脸上,这样的做法不就换种方式引导读者认为这本小说是大诗人雪莱的作品吗?雪莱却无所谓,他也不承认就是因为他的自私带给了玛丽痛苦,她才写出了怪物小说。

玛丽很无奈,和雪莱大吵了一架,他无论如何也不明白她不能拥有姓名,只能活在丈夫阴影下的愤恨。

《弗兰肯斯坦》出版后大受好评,可是没有人知道玛丽·雪莱才是作者。

在读书沙龙上,玛丽躲在暗处,看到了父亲为她的文学成就骄傲的神情,听到了别的男性对她的小说连连称赞。她很高兴,但又无力改变“无名”的事实。

雪莱走到了人群之中,声明了这本小说的真实作者是玛丽·雪莱的那一刻,她得到了他的认可,他们和解了。

玛丽说,她不后悔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不管是当初义无反顾地和雪莱私奔也好,创作出《弗兰肯斯坦》也好,全盘接受自由选择带来的后果,是女性勇敢的体现。

《弗兰肯斯坦》再次出版时,玛丽·雪莱拥有了姓名,她为自己争取到了。她成为了真正的怪物之母,也如愿成长为一名像母亲一样创造历史的女性。

《玛丽·雪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怪物”创造怪物的故事。年少时期的鲁莽、迷茫与挣扎都会逐渐变成人生的加成品。生活的打击与折磨会留下伤痕,但是它也会为绝境中的人带来蜕变。

“成为怪物”不是退化,而是向强大自我的蜕化。

就像玛丽一样,她不再被爱情与生活的陷阱圈住,理性地遵从自我,愈加活得透彻独立,懂得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爱情伤害了她,也成就了她。

影片结尾处,玛丽·雪莱牵着自己的儿子走过书店,看到了橱窗里的“Frankenstein By Mary Shelley”。那一刻她眼中复杂的情绪让人捉摸不透,有作为女性作家的喜悦,有向悲惨过去的告别。

总有一天,致命伤会变成皇冠,为每个有底气主宰自我人生的人加冕。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