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不可窮盡——舒生讀《論語》第一百六十二

一天,商湯散步時,看到一個人在野外四面張網捕鳥,還祈禱說:“無論從哪裏來的鳥都能進入我的網。”商湯對捕鳥人說:“哎呀,太殘忍了,鳥兒恐怕被你捕光了。”說罷,便拆掉三面的網。並小聲禱告:“鳥兒啊,你們願左飛就往左飛,願右飛就往右飛,實在不想活了,就進入網裏來吧!”諸侯和部落首領們聽說此事,紛紛說:“商湯是一個好君王,他對飛禽如此仁慈,對人肯定更加仁愛。”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綱是網上的大繩,漁網橫在上面那根粗繩子也叫綱,有個成語叫“綱舉目張”,指的是拉起那根粗繩子,網就張開了。有人以爲這裏是指漁網,甚至懷疑是不是寫錯了,應該寫“釣而不網”。其實,釣魚、綱魚、網魚,是三種不同的捕魚方式。綱和用攔河網網魚一樣,一根粗繩子橫貫河流,把河攔起來,在綱繩下面掛的不是漁網,而是多個魚鉤。所以釣,是一根魚線一個魚鉤;綱,是一根綱繩橫貫河流,下面掛着一排魚鉤。孔子只用釣,不用綱。

弋不射宿。弋是射鳥的時候,在箭尾拴一根生絲,絲線的另一頭,再拴一塊石頭。因爲如果不拴個東西,鳥受了傷,飛落到別的地方,就找不到了。系一根絲線呢,鳥一飛,石頭拽着它,一是它飛不動,二是它翅膀就纏在絲線上,掉下來了。所以有一箭雙鵰、一石二鳥的說法,不一定是一箭射中兩隻鳥,是兩隻鳥並飛,射中一隻,但絲線纏住了另一隻,兩隻一起掉下來了。一石二鳥,更不可能一塊石頭出去能砸中兩隻鳥,是指弋的時候,絲線纏住兩隻鳥,絲線後面那塊石頭就拽住了兩隻鳥下來。這麼看,一箭雙鵰、一石二鳥,也不是小概率事件。

孔子弋不射宿,不射正在窩裏睡覺的鳥,這是所有不忍。在捕魚的時候,孔子“釣而不綱”;在射獵的時候,他“弋不射宿”。這樣做是在告訴人們要對動物心存仁愛,不可濫捕濫殺,影響到動物的正常繁衍。孔子重視天人關係,主張萬物和諧共存,並行而不悖。這種思想,就是所謂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僅對人類自己,即便是對鳥獸,也應該心懷仁德、愛人憫物。

在我國的傳統觀念裏,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自然的索取都要講求個度,如若過了這個度,那就是無道的表現。孔子此舉,體現的是“取物以節”的思想,講求的是節制欲求。節制慾望不是不要慾望。有人覺得這一句話是“比醜不比美,比惡不比善”,以小錯爲無錯。其實不能這麼理解,人爲了生存而有慾望是沒有錯的,但慾望的滿足不是無止境的。在孔子看來,人們慾望的滿足不能以傷害仁德爲代價。

秉持正確的行事原則,通過合理的手段,來滿足某些慾望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些人慾壑難填,再多的物質和財富也難以滿足貪婪的心。這種貪慾,就如洪水猛獸,不僅會危害他人、危害社會,最終也會淹沒自己。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有些人不是“釣而不綱”,而是“竭澤而漁”,不是“弋不射宿”,而是“一網打盡”,最後等待我們的一定是“寂靜的春天”。那種以犧牲自然爲代價,所獲取的所謂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自然環境的破壞,是不能以金錢來衡量的,也不是用金錢可以換回來的。

孔子的時代,物質匱乏、民生艱苦,但智者都特別強調節慾。荀子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呂氏春秋》中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這些都是關於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節慾能減少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能保證動植物的正常繁衍生息,這是一種仁德;節慾能積累財富,如果把這些物質“博施於民”,那更是大仁大義。

早在西周時期便制定了相應的制度並設立了政府部門——虞官,對採伐林木和獵取鳥獸等行爲進行嚴格的規定和監督管理。據《禮記》記載:“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就是說,孔子將不按時節砍伐捕獵,視爲“非孝”,這種“孝”,曾子將其解釋爲“博施備物”的大孝。也就是可以理解爲人類應該博施仁義,特別是對於哺育了人類的大自然,應當不讓其匱竭,表現出一種生態智慧。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後和再往後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使用自然資源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取之以時,即順應天時,不一次用盡,給後續發展留足餘地、蓄足潛力。取之有度,即合理開發,不過度利用,準確把握好質變和量變的尺度。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喫卯糧、急功近利。

無論是節慾也好,還是憐物惜命也罷,無論出於哪種目的,都是仁者之心,都是“取之有度”。恐怕不僅僅是在與自然的相處中是這樣,在人與人、人與組織的相處中,也要這樣,凡事不可窮盡,窮盡便斷了生路。

好的思想,千秋萬代而不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