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夢想要有傻瓜式的堅持——舒生讀《論語》第一百六十一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箇中國人去做,那麼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鑑於此,他表示,堅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爲有,虛而爲盈,約而爲泰,難乎有恆矣。”

孔子說:聖人,我是見不到的了,能見到君子,已經可以了。孔子說:善人,我是見不到的,能見到有恆心的人,這就已經可以了。沒有卻假裝有,空虛卻假裝充盈,窮迫卻假裝寬裕,是難以保持恆久的。

孔子談了四種人,“聖人”最高,是有德有能,有權有位,可以兼濟天下之人。《大戴禮無義篇》:“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無窮,能測萬物之情者也。”聖人無所不通,能成己成物,其才其德,都到極致了。孔子的眼裏,聖人很少,主要是堯舜一類的聖王,他們大都生活在上古盛世,自己根本看不到,所以不得見。在《論語》的語境中,聖人是天生聰明、絕頂聰明之人。善人比它低,但也非常高了,高到活着見不到,和它比較接近的是仁人。仁人不光潔身自好,還能助人爲樂,比聖人低,比君子高。“若聖與仁,則吾豈敢。”聖人和仁人,都是很高的境界,孔子都不敢當。

“君子”不一樣,君子,才德出衆之名。才和德沒有到極致,但也比較出衆了,這就是君子。雖然也不多,但還是有生活在當世的。比如衛國的蘧伯玉,魯國的宓不齊,都是孔子所熟知的人,按孔子的說法,他們都是君子。

“善人”在《論語》中出現過5次,善人者,致於人而無惡。有志於仁,一件壞事都不幹。善人的意思大致等於好人,而且是隻做好事的人。但孔子說的善人,好到什麼程度呢?前人的說法不一,皇疏說,善人是賢人;朱注說,善人是質美而未學者;還有人直接說善人就是君子,但和前面說的君子有重複。這裏姑且把善人解釋爲好人吧,至於好人是什麼標準,從古至今確實也沒有定論。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這恐怕就可以稱爲“善人”了,比如雷鋒同志。

有恆者,恆,長久之意,存心之有常者,有恆,就是有常。“風雷恆,君子以立不易方。”自己的立場、態度、看法,原則,始終有恆、有常、不變。比如孔子說,邦有道,就出來做事;邦無道,明哲保身,躲起來,不跟你死磕,但是不改吾志。我原來什麼立場,還是什麼立場,原來什麼看法,現在還是什麼看法,我不隨波逐流。有恆者,守恆、守常、守住自己,層次比聖人、善人低,大概和君子差不多,或者是君子的某一方面,比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就是屬於這樣的有恆者。

做“有恆者”難在哪裏呢?主要是三條“亡而爲有,虛而爲盈,約而爲泰”。明明沒有的知識學問,他假裝他有。明明心中空虛,他假裝滿腹詩書經綸。明明沒幾個錢,他打腫臉充胖子;這樣的人,就沒法有恆。這三個方面可以理解爲孔子總結當時當世人們存在的問題。反觀當下的一些人,每天一打開微博微信,討論各種話題,唯恐自己落了後,其實他參加討論那些話題,那些詞兒是什麼意思都沒弄清楚,就熱火朝天的高談闊論。比如說傳統文化,經常有人就說,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傳統的文化不管用了,因爲傳統文化是農業經濟的產物,在新的時代不適應了,不能發揮作用了。好像自己對傳統文化十分精通了一樣,殊不知這班人大都對傳統文化的皮毛都沒有搞明白,只是過過嘴癮而已。

歸結起來,這一句孔子講了兩個大問題:一是實,一是恆。真實和真誠是道德的基礎,沒有卻裝作富有的樣子;空虛卻裝作飽滿的樣子,困頓卻裝作寬裕的樣子,是不可能持久的,也是不符合道德規則的。對於君子來說,別人了不瞭解、認不認可、尊不尊重並不重要,靠各種裝腔作勢來裝點門面,贏得尊重,毫無意義,也是不能去做的,名過其實,是禍患的前兆。道德來不得半點浮誇,不論爲了什麼弄虛作假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就算別人沒有發現,自己內心也不得安寧。虛假的美比真實的醜更醜陋,所以有“僞君子不如真小人”的說法。

當然,這些都是君子對自己的要求,如果把這些要求變成“劍”,指向別人,尤其是“毫不對己專門對人”,那就變得十分可怕了。在讀《論語》的過程中,這也是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的地方,我說的、我寫的,都是自己對自己說的話,都是自己的感悟,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並不是把這些話說給別人聽的,要求別人應該如何去做。如果別人能從自己的一言半語中獲得一點啓發,那是人家的機緣,當然也是自己的福報。

學貴有恆。儒家尤其重視恆心恆德,《易經》有恆卦“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日月運行遵循永恆之道,所以光輝不息;四時運行遵循永恆之道,所以季節變化永不停息,聖人福國利民,堅持不懈,則可以教化天下,移風易俗。人們只要能洞察宇宙間一切事物的永恆規律,就可以瞭解天地萬物瞬息萬變的情況。其中最核心道理還是一個“恆”字。曾國藩說“用功譬若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爲學也好,習武也罷,都須得有專一的心性,只有專才能精,只有一才能深。

須知再不靠譜的夢想,傻瓜式的堅持最終也能實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