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爲中心療法@三七寫作營

20201003

以人爲中心療法

以人爲中心治療(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羅傑斯於上世紀50年代創立的。被視爲心理治療理論中的“第三股勢力”。


卡爾·蘭塞姆·羅傑斯(1902-1987),美國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在美國心理學界評出的100位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中,名列第6位。1947年當選爲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49年-1950年任美國臨牀和變態心理學會主席,還擔任過美國應用心理學會第一任主席。1956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7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卓越專業貢獻獎。

以人爲中心療法,以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爲基礎。

現象學由德國哲學家埃德蒙德·胡塞爾創立。現象學的座右銘是:“回到事物本身。”在現象學家看來,人所感受經歷的一切都是現象。而現象學所理解的現象就是事物本身,在現象與本質之間不存在距離。

存在主義哲學與現象學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許多哲學家爲其做出了貢獻,如克爾凱廓爾、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薩特、加繆等。存在主義哲學家關心人的存在、人的存在困境、人的存在意義。

人性最內裏的核心,人格的最深層面,其“動物本性”的層面,在本性上是積極的——從根本上說是社會性的,是向前運動的,是理性的,是現實的。

如果給來訪者提供一種最佳的心理環境或心理氛圍,他們就會動員自身的大量資源去進行自我理解,改變他們對自我和對他人的看法,產生自我指導行爲,並最終達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以人爲中心的治療(PCT)是一種談話式的心理治療,治療師扮演一個非指導性的角色。與其他類型的心理治療不同,在PCT中,治療師扮演一個促進角色,並不直接引導客戶理解或解決他或她的問題。以人爲中心的目的心理治療是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爲病人提供無條件的積極關懷。理論上,這種環境將幫助病人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充要條件

1.面對一個問題

首先是來訪者遇到了他視之爲嚴重而又有意義的問題情景。

2.真誠透明

如果諮詢要真正開始,那麼處於諮詢關係中的諮詢師必須成爲一個統一整合的即真誠透明的人。“真誠透明”(congruence)這個詞用來表示意識與經驗的準確匹配。

在治療中要想做到“真誠透明”地交流,就必須注意以下5項:

(1)從角色中解放出來:治療師無論是在生活中或是在治療關係中都是真誠的,不必隱藏在自己專業角色之後。

(2)自發性交流:治療師與來訪者的言語交流與行爲應是自然的,不應受某些規則和技術的限制。而這種自然的言語表達和行爲表現是建立在治療師的自信心基礎之上的。

(3)非防禦的態度:治療師應努力理解來訪者的消極體驗,幫助他們深化對自我的探索,而不是忙於抵禦這些消極的體驗對自己的影響。

(4)一致性

(5)自我暴露:治療師應以真誠的態度,通過言語和非言語行爲表達其情感。

3.無條件積極關注

這意味着要把來訪者作爲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予以接納和關注,允許他擁有自己的情感和體驗,並允許他從中發現屬於他自己的意義。在羅傑斯看來,我們之所以尊重的幫助來訪者,是因爲相信來訪者具有成長的潛力,相信他們具有自我指導的能力,支持他們去發展自己的潛力,支持他們發展其獨特的自我。因此,在治療的每一刻,治療師都有需樂於接受來訪者可能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感。

4.共情理解

感受來訪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感受你自己的世界,但這絕沒失去“好像”這一特點——這就是共情,這對諮詢來說似乎是基本的條件。治療師應設身處地爲來訪者考慮,不僅能感受到來訪者的情緒,並能將這種情緒轉換成深層的情感表現出來,讓來訪者注意到。

5.來訪者應能體驗到或感受到諮詢師的真誠透明、接納與共情。

羅傑斯認爲只要以上5項存在,來訪者就會產生積極的變化。

羅傑斯,諮詢成功的關鍵在於諮詢關係,而非技術。在此基礎上,對於有利於諮詢師的關注、接納和共情的技術,如開放性問題、內容/情感迴應、澄清等,並不排斥。

羅傑斯,當一個人發怒的時候,總是有所怒而發,絕不是收到腎上腺素的影響;當他愛的時候,也總是有所愛而愛,並非盲目地趨向某一客體。一個人總是 朝着自我選擇的方向行進。因爲他是能思考,能感覺,能體驗的一個人,他總是要實現自己的需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