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新解@三七寫作營

20210118死亡新解

一個人從未想過死亡,他也未必愛生。

記得在18歲以前,總是想着,人死了要怎麼辦呢?

尤其晚上睡覺的時候,關了燈,看向漆黑的四周,總看見一串星星在眼前跳,越跳越感覺心慌,睡不着,就想着,如果一直陪着我的奶奶要是離開了,我要怎麼辦?小時候是奶奶帶大的,感情很深厚。

這個狀態持續了好多年。那時候,也沒有經歷過生死,醫院都很少去,對於死亡,更多是來自於電視劇。那時候也感覺,電視劇都是假的,爲啥動不動人就出個車禍,動不動生病了然後就沒搶救過來呢?

直到18歲那年,奶奶生病離開,我就感覺做夢一樣,也第一次經歷最親近的人離開,也不知道那時候是怎麼熬過來的,太多年數,記憶也淡了。

只是印象中,從那以後,好像也不懼怕死亡了。人就是很神奇,經歷了,也不是看懂了看明白了,就是感覺活着的還是那麼的活着,生活還是生活,只是有人來了,有人離開了……

最近看書,關於描述死亡,感覺說的挺接地氣,也挺有理。

人對死亡的恐懼,我現在想想,更多是來自於無知,至少我是這樣,因爲無知而恐懼,年紀小,還不懂得留戀這個世界,也就是不懂得貪生怕死,就是單純的害怕,具體怕啥,自己也不知道。

對於“死”,世上鮮有人不害怕的,但若進一步追問,我們究竟怕的是什麼?也沒有幾人能說的清楚。

臺灣成功大學趙可式博士問臨終患者,爲何恐懼“死”?

患者答道:“畢竟我沒有死過,我不知道死亡是個什麼樣的東西,是什麼滋味及景象?死後會到那裏去?全都不知道。”


從這段問答裏,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死亡的害怕,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對未知的恐懼”。


人們對“死”的未知,實際上正顯示出“死亡本質的一面,即活着的人是不可能經歷“死”的。人的意識、觀念、認知的領域已經因我們的感官與思維而劃定了確定的範圍,人是無法越出其這一步去知道更多東西的。

所以,有的思想家指出,人不可能怕“死”本身,那是怕死不了的;而是怕“死”的觀念,是人生前對“死”的觀念的害怕。

這裏面強調的是,怕“死”的觀念,而不是怕“死”本身。

具體解釋一下。

人們怕死,實質上不是對一種實存事物的怕,而是對抽象的觀念的害怕。

由此,人們也許可以獲得一種消解死亡恐懼的方式:我活着時,死亡未來臨,即便臨終前的剎那,我們還是活人,不知“死”,又何必怕“死”?而當我死去時,我無知無覺,我已經不能怕了,因爲我沒有什麼可供自己產生害怕情緒的東西,可見,“死”與我是毫不相干的。

人死,一切消失,感官,情緒,氣息,一切感知覺,思緒,等等。

這個怕,又從何而來呢?

這一刻,我感覺我不再畏懼死亡,或者我早就不畏懼死亡了,畢竟自己也曾經經歷死亡,那麼近距離地……

這些年,從奶奶的離開,到2017年媽媽離開,2019年公公離開,雖然常夢到,會難過會心情低落,但是我已經接受這樣一種狀態,人生百態,人生常態,我們終將都歸於塵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