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第三篇:什麼是五蘊?

經文: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上一篇我們解釋了什麼是六度,那麼接下來我們先看看什麼是“照見”,什麼是“五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什麼是“空”?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照見”?很多人解釋是“俯視,往下看”的意思,其實不然,因爲心佛平等,觀音菩薩慈悲,一定是有平等心的。

所以,照見的"照"應該是燭照的意思,就好像是用蠟燭照亮,徹底看清楚的意思。“照”應該就是看透或者穿透。

那什麼是“五蘊”?之前寫“禪”那個系列的文章其實就講過,所謂“五蘊”也叫“五陰”,就是積聚或者匯聚起來,並且由此可以分類的意思。

佛把每個人的身心以及其對應的環境,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一切因素,總共劃分成爲五類,就叫五蘊或者五陰。

哪五類呢?分別是:色、受、想、行、識。

第一蘊,色蘊。什麼是色蘊?一般來說,色指的是物質形態的東西,包括我們的肉體,也叫色身。總之,一切物質形態的這一類的聚集,就是色。

第二蘊,受蘊。什麼是受蘊?受的意思就是感受或者接受,就是我們的色身對外部世界的一切感受,精神上的知覺都屬於受。

第三蘊,想蘊。什麼是想蘊?你感受了外界對你的影響,你跟外界的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方面產生了互動或者是思維運動,這個就是想。

第四蘊,行蘊。什麼是行蘊呢?行就是運行,永不停歇,就是變化,不停的變化。前滅後生,念念不停,一個念頭剛滅,一個念頭又起這種意識或者心的作用,就是行。

第五蘊,識蘊。什麼是識蘊呢?識就是辯識,就是你能夠分辨分別、了別的意思,能夠辨別一切你所對境的事物就是識。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什麼是“空”?空是有嗎?不是。空是無嗎?也不是。那空是什麼?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

聽得懂嗎?好吧,那就說人話:不是有,不是沒有,不是又有又沒有,也不是沒有有也沒有沒有,所以空也是空,也是不空。

好像還是很懵吧。

就好比覺悟是一種思想嗎?不是,因爲最高的智慧不是想出來的。那麼,是不要思想嗎?也不是。想都想不明白,不想不是更不明白?

那到底是想還是不想?非想非非想,非亦想亦非想。不是想,也不是不想,也不是又想又不想。這到底是什麼?想入非非吧!

是不是更懵了?好吧,沒關係,我們後面還會再講這個關於“空”的問題,我們就先留個懸念吧。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度一切苦厄”。那什麼是“苦厄”?

一般把“苦厄”解釋成苦難和災難,其實“苦”更偏重於精神性,偏向於內在,而“厄”更偏重於在外的一些東西,比如危險或者禍患。

接下來的經文是:舍利子,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那麼“舍利子”到底是誰?爲什麼它在佛教如此重要?怎麼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請關注下一篇:什麼是色即是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