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740]| 司马师制造冤狱:我让你死,何患无辞!

【资治通鉴白话文】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

春,二月,魏国杀中书令李丰。

当初,李丰十七八岁时,就已经有清高的名声,海内人士交口称誉。他的父亲、太仆李恢却不以为然,所以就令他闭门谢客,不与人往来。曹爽独揽朝政时,司马懿称病不出,当时李丰任尚书仆射,就在曹爽、司马懿二人之中周旋反复,因此没有与曹爽一起被诛杀。李丰的儿子李韬,娶了魏明帝的女儿齐长公主。司马师主持朝政时,任命李丰为中书令。

当时,太常夏侯玄在天下极有威望,但因为与曹爽是亲戚,不能掌实权,郁郁寡欢。张缉是皇后的父亲,闲居在家,也不得志。李丰和他们二人都是好友。司马师虽然擢升任用李丰,李丰内心却向着夏侯玄。

李丰担任中书令的两年中,皇帝多次召见李丰一起交谈,但不知说些什么。司马师知道他们是在议论自己,所以请李丰来相见,向他询问,但李丰却不以实言相告;司马师勃然大怒,就用刀把上的铁环捶死了李丰,把尸体送交廷尉,接着又逮捕了李丰之子李韬和夏侯玄、张缉等人,全部关进廷尉监狱。

廷尉钟毓主持审判。于是,钟毓指控:“李丰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密谋说:‘等陛下(曹芳)封贵人那一天,各营的兵力都把守在宫门口,陛下临近前廊时,借此机会,胁持陛下,再率领众官兵士,近前去诛杀大将军;陛下如果不听从,就要挟持着他离开。’”又说:‘他们密谋以夏侯玄为大将军,张缉为车骑将军,夏侯玄、张缉都知道这个计划。’”

二月二十二日,诛杀李韬、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并诛灭三族。

当初,夏侯霸投奔蜀国时,曾邀请夏侯玄和他一同去,但夏侯玄没有听从。等司马懿去世,中领军高阳人许允对夏侯玄说:“不用担心了!”夏侯玄叹道:“士宗(许允字士宗)啊,你怎么不明事理呢?司马懿如在,他是前辈长者,还能把我们看成老朋友家的年轻晚辈,而司马师、司马昭就不会容我了。”

等到这次入狱,夏侯玄拒绝答复任何问题。钟毓亲自审问,夏侯玄正色地斥责钟毓说:“我有什么罪!你身为九卿,却屈身当丞相府的一名职员,审讯别人!一定要口供的话,你替我写好了。”钟毓钟毓知道夏侯玄是名士,气节清高,不可屈服,而案子又必须结案,于是连夜为他写了供状,都和指控的案情相符,流着泪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了,点头而已,一直到走向东市刑场,面不改色,举动自若。

李丰的弟弟李翼是兖州刺史,司马师派人去逮捕他。李翼的妻子荀氏对他说:“中书令出了事,你可以趁诏书未到,逃到吴国去,何必在此坐着等死!你的左右,可以同生共死的有谁?”李翼想了半天,没有说话,妻子说:“你做这么大一个州的刺史,都找不到一个可以和自己同生共死的人,要跑也跑不掉!”李翼说:“两个儿子还小,我不走,就只是连坐死我一个罢了,可以保全两个儿子。”于是坐等逮捕,被杀。

【点评】

打败诸葛恪之后,司马师终于靠此战功坐稳了位置,东吴的鹰派诸葛恪此战后由于大失众心,被政变诛杀,司马师的外患得到了抑制。这时,他开始着手收拾内部政敌。

曹芳的最核心小集团几个人,到底密谋政变没有?谁也不知道真情。对司马师来说,你李丰等人和皇帝密谈也不行,任何人的任何行动都要在我的视线里,否则,你就得死!

一个中书令,说杀就杀,杀了以后,再罗织罪名!没有了活口更好办,供词更能制造得顺畅。李丰的死正是一个铲除隐患、并让每一个大臣都无条件服从于我司马家的契机。

对于夏侯玄来说,他没有参加和皇帝的密谈,即便李丰等人确有此谋,于夏侯玄本人何干!从夏侯玄供词的出笼过程,可以间接佐证,李丰、张缉企图杀掉司马师一说,应该也是无中生有,只不过是司马师借此排除异己的一个冤案而已。

夏侯玄看了看钟毓代替自己制作的供词,只是“点头而已”!夏侯玄展现了那种举动自若的名士风度,也属无奈,这背后含有无限沉痛。

对钟毓编造假供词,怎么看?从某种角度上,钟毓还是有点人性的。他“令与事相符,流涕以示玄。”他对夏侯玄是同情的,流的是发自内心良心不安的眼泪。他知道,司马师想让夏侯玄死,这是谁也救不了的,即使他不编这个供词,司马师也会有别的办法让夏侯玄入罪。由他审理,至少可以免除对夏侯玄的酷刑和侮辱。

李翼不走的原因,他是因哥哥犯罪而连坐,按法律,只连坐他一人。如果他叛逃,又没能跑掉,那妻子儿女全家都要被杀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