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的異地結合

香燜燜雞煮制的時候,我加了些會昌豆乾。會昌豆乾做法是切成塊狀,增加些許鹹鮮的口感,但食多舌尖有種抗拒感。會昌豆乾本應該

追溯自己這種食材異地結合創作的意識,要回到2019年11月的時。彼時曾在某寶上,採購武漢蔡甸的黎蒿(泥蒿)。藜蒿、鄂贛兩地均有做法,均與臘肉同炒。租住之地,條件有限,周遭也並無臘肉,在超市選購時,割豬前肘肉,打成肉末。(後才知曉本地肉末調餡用)

掐泥蒿杆時,脆嫩有聲。不一會兒,氣味蹁躚。整個客廳瀰漫一股清香,個人感覺藜蒿揮發性強,比芹菜略勝一籌。裝盤是二者結合,肉末鋪於炒好的藜蒿。杆子肉沫炒制時,用老抽,生抽上色。莖杆,清甜爽口,有植物固有之味。這樣搭配其實肉末咀嚼層次感也很明顯。

這種異地採購風味,也有弊端。藜蒿開箱後喫,比較新鮮,其餘的香味開始減少。好像二次採購的時候,時節已變,發現有空心,影響了我烹飪後的飲食體驗。


在四月份我用甘肅定西豬肉(來源於我室友),宿遷黎蒿(網購)哥贛南腐竹(母親郵寄)。租住之地沒有冰箱,室友對豬肉保存是利用豬肉表面的豬油自己封存,鹹味風味得到最大保存,從室友口中說他們過年才殺一頭豬,較爲繁盛,裏面體現的是他們當地人,儲藏,細水長流的飲食意識。中午操作太快了,操作快的原因,與同住之人共同做飯,整體入味,稍顯缺乏。

2020年4月3日,我在製作黎蒿時隨寫到:創新試探,接下來準備黎蒿配豆乾,雞胸,利用濰坊鹹菜 ,複合口感,形成蘇魯結合,兩種不同風味異地聚首。2020年4月4日日做法,受平日剩餘鹹菜影響。疫情期間,我所在單位飯堂,採用飯盒供餐制,以減少堂食帶來的面對面傳播風險。每日供應盒飯裏定是會有配一小袋鹹菜。鹹菜丟之可惜,我便拿回租住地進行二次加工。

濰坊人比較喜歡喫鹹菜,醃漬浸泡清潔體現在黃瓜,芥菜疙瘩,白菜,蘿蔔皮。習俗上過冬。可以說鹹菜,是濰坊的日常佐餐搭配。一些傳聞說,濰坊早年的大姓人家都有私家醬園,清廷李鴻章都要點名送鹹菜。

本地比較有名,是壽光羊口的鹹菜疙瘩。羊口地下滷水豐富,人靠打船、漁鹽爲生,長時間漂在海上受溫度溼度影響,蔬菜不容易保鮮,爲便於長時間保存,漁民便將蔬菜放在雨水下水中醃製,當做下飯菜雨後逐漸變成了魚滷鹹菜。魚滷即爲魚露。

查了下相關資料,濟南有名老字號,興福順醬菜。創始人張採丞就是壽光人。其醬菜需要經歷倒缸,翻缸,曬缸,製作工序嚴謹,複雜。

我國比較有名的農學家賈思勰就是壽光人,賈思勰在其《齊民要術》中就記載了,用植物製作鹹菜的工藝,原來這種改變食物形態儲存辦法一早就有,我們只是不斷沿襲和創新。

回到自己,黎蒿,鹹菜,黎蒿鹹菜雞胸,蘇魯結合,鹹菜清洗掉水分,藜蒿可惜鹽味還是不夠。入味上值得再次思考。

2020年青豆芽、藜蒿蒿粸

三地飲食特點匯聚,藜蒿下那個氣好青豆芽脆嫩在同臺競技似的。

2020年4月7日、藜蒿配豬頭肉

豬頭肉炒制之前輕微用糖色,整體藜蒿油潤,二者相配。藜蒿浸染了糖味、豬頭肉的油脂也滲透進藜蒿。藜蒿搭配些許肉葷或許能增色不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