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第五篇:什麼是性空

經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上一篇講了舍利子的故事,而後面的這幾句經文應該也是《心經》當中最廣爲人知的了。

那究竟什麼是“色”?什麼是“空”?

“色”我們在前面講過了,代表一切物質,就是有形的、看得見、摸得着的,可以觸摸可以感受的物質就是色。

那什麼是“空”呢?這個太重要了,如果不搞清楚的話,恐怕修行一輩子也會與佛無緣。

講“空”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一個概念,叫做:因緣。

什麼是因緣呢?“因”就是一切事物生滅的主要條件,“緣”就是它的輔助條件。總之,因緣就是一切事物的生滅條件。

任何事物都是由因而生,但是如果有因無緣也不能生滅。就好像有一粒種子,你不把它埋在土壤裏,種子再好,也沒有用,所以種子就是因。但是,光埋在土壤也不夠,還需要有陽光雨露的助緣,這個就是緣。

正所謂:一生一滅一枯榮,皆由因緣註定。

那麼,這些事物自體都是空的,或者本來就沒有這個自體,它只是因緣和合的一種假相而已。

舉個例子,就好像我們住的房子,都是由一些磚瓦木石經過人工所建成,我們看到房子就會覺得房子是實有的,是一個實體。

但是,在佛的眼中,磚瓦還是磚瓦,木石還是木石,這個房子只不過是因緣和合而堆積出來的假相而已,沒有房子的本體,也沒有房子的自性。這個就是“即色明空”。

這個空不是指房子內外的空間,那個叫“頑虛空”,也不是把房子拆掉或毀滅後的空,那個叫“斷滅空”,這些都不是性空的本義。

正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這個就是緣起法,而佛主講佛49年,講的全部都是緣起法。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緣起法,就是“智”,也就是覺悟了,如果不明白這個緣起法,就是“無明”。

那什麼是緣起性空呢?性空就是指的它自體本空,就是本來沒有這個自體的,叫做相有性空,是理空,而不是事空。

我們之前講的五蘊皆空,其實應該是五蘊性空,或者五蘊自性皆空,這樣更準確。因爲五蘊都是因緣和合法,自性皆空,都是緣起性空的空。

性空的性指的是自性,而這種自性沒有形相,它是有而不有,不空而空的,也就是真空,而色相是不有而有,空而不空的妙有,一切的色相和妙有真空本來就沒有兩樣,但是,很多人都執着於有形相的色相爲實有,從而迷了心竅,所以,觀自在菩薩給我們指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不異”就是沒有差別的意思,正是因爲性空,才能顯出色相,那如果性不空呢?那麼就只能顯出一個相,不能顯一切的色相了。

而自性又是無相的,能用眼睛看到你的自性嗎?看不見。無論你在全身的哪個部位都找不到自性,它既不在腦,也不在心,沒有蹤影,了不可得。

自性了無跡相,不能用眼睛看見,所以,性是真空。雖然是真空,但是它卻能夠應緣起用。眼睛看到的一切東西,自性能產生“識”,就是可以辯識一切東西,所以,性又是妙有。

當能見之性通過眼睛對一切色相進行分別的時候,一切色相才能顯現,所以色相就是性,因爲一切的色相或者一切的現象都是由我們的性所顯現,所以,色不能離開性,性也不能離開色,離開性就沒有色,離開了色也沒有性。色、性本是一體的,不能分別,如果一定要分別,就是有分別心了,就是“二”了。

就好像鏡子的光和顯現的影,你怎麼照鏡子就會顯現什麼樣的影出來,光就是影,影就是光,沒有光就顯現不出影,沒有影也就看不到光,它們本來也是一體的。

我們的自性就好像鏡光,我們能看得見鏡光嗎?看不見,因爲鏡光是無形無相的,正是因爲它無形無相,所以,才能顯現出一切的相,就像佛無定相,卻能現一切相。

無論是自性,還是佛性,或是本來面目就像鏡光一樣,鏡光是有嗎?看不見。鏡光是無嗎?也不是。鏡光是空,是真空!

悟到了鏡光,就可以理解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道理,就是悟到了佛性,就是悟到了真如,見到了自性就是佛。

那難嗎?難啊!

衆生看到的都是鏡子的影像,被色相所迷而着相,其實鏡光和影像沒有差別,鏡光就是影像,影像也是鏡光,它們本來就是一體的。

所以觀世音菩薩開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悟到了緣起性空,就基本上離成佛不遠了,那接下來的經文: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又是什麼意思呢?

請關注下一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