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五篇:什么是性空

经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上一篇讲了舍利子的故事,而后面的这几句经文应该也是《心经》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了。

那究竟什么是“色”?什么是“空”?

“色”我们在前面讲过了,代表一切物质,就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物质就是色。

那什么是“空”呢?这个太重要了,如果不搞清楚的话,恐怕修行一辈子也会与佛无缘。

讲“空”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叫做:因缘。

什么是因缘呢?“因”就是一切事物生灭的主要条件,“缘”就是它的辅助条件。总之,因缘就是一切事物的生灭条件。

任何事物都是由因而生,但是如果有因无缘也不能生灭。就好像有一粒种子,你不把它埋在土壤里,种子再好,也没有用,所以种子就是因。但是,光埋在土壤也不够,还需要有阳光雨露的助缘,这个就是缘。

正所谓:一生一灭一枯荣,皆由因缘注定。

那么,这些事物自体都是空的,或者本来就没有这个自体,它只是因缘和合的一种假相而已。

举个例子,就好像我们住的房子,都是由一些砖瓦木石经过人工所建成,我们看到房子就会觉得房子是实有的,是一个实体。

但是,在佛的眼中,砖瓦还是砖瓦,木石还是木石,这个房子只不过是因缘和合而堆积出来的假相而已,没有房子的本体,也没有房子的自性。这个就是“即色明空”。

这个空不是指房子内外的空间,那个叫“顽虚空”,也不是把房子拆掉或毁灭后的空,那个叫“断灭空”,这些都不是性空的本义。

正所谓: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这个就是缘起法,而佛主讲佛49年,讲的全部都是缘起法。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个缘起法,就是“智”,也就是觉悟了,如果不明白这个缘起法,就是“无明”。

那什么是缘起性空呢?性空就是指的它自体本空,就是本来没有这个自体的,叫做相有性空,是理空,而不是事空。

我们之前讲的五蕴皆空,其实应该是五蕴性空,或者五蕴自性皆空,这样更准确。因为五蕴都是因缘和合法,自性皆空,都是缘起性空的空。

性空的性指的是自性,而这种自性没有形相,它是有而不有,不空而空的,也就是真空,而色相是不有而有,空而不空的妙有,一切的色相和妙有真空本来就没有两样,但是,很多人都执着于有形相的色相为实有,从而迷了心窍,所以,观自在菩萨给我们指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不异”就是没有差别的意思,正是因为性空,才能显出色相,那如果性不空呢?那么就只能显出一个相,不能显一切的色相了。

而自性又是无相的,能用眼睛看到你的自性吗?看不见。无论你在全身的哪个部位都找不到自性,它既不在脑,也不在心,没有踪影,了不可得。

自性了无迹相,不能用眼睛看见,所以,性是真空。虽然是真空,但是它却能够应缘起用。眼睛看到的一切东西,自性能产生“识”,就是可以辩识一切东西,所以,性又是妙有。

当能见之性通过眼睛对一切色相进行分别的时候,一切色相才能显现,所以色相就是性,因为一切的色相或者一切的现象都是由我们的性所显现,所以,色不能离开性,性也不能离开色,离开性就没有色,离开了色也没有性。色、性本是一体的,不能分别,如果一定要分别,就是有分别心了,就是“二”了。

就好像镜子的光和显现的影,你怎么照镜子就会显现什么样的影出来,光就是影,影就是光,没有光就显现不出影,没有影也就看不到光,它们本来也是一体的。

我们的自性就好像镜光,我们能看得见镜光吗?看不见,因为镜光是无形无相的,正是因为它无形无相,所以,才能显现出一切的相,就像佛无定相,却能现一切相。

无论是自性,还是佛性,或是本来面目就像镜光一样,镜光是有吗?看不见。镜光是无吗?也不是。镜光是空,是真空!

悟到了镜光,就可以理解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道理,就是悟到了佛性,就是悟到了真如,见到了自性就是佛。

那难吗?难啊!

众生看到的都是镜子的影像,被色相所迷而着相,其实镜光和影像没有差别,镜光就是影像,影像也是镜光,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

所以观世音菩萨开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悟到了缘起性空,就基本上离成佛不远了,那接下来的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又是什么意思呢?

请关注下一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