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六篇:什么是六根

经文: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上一篇我们讲了缘起性空,一切事物的生灭都是因缘所注定,而它们自体本空,都是因缘和合而已。

所以,自性本空,就好像镜子的光一样,镜光没有相,却能现一切色相,所以色相的本体就是空,而空对外显现的就是色,人的受、想、行、识也都是色和空的统一。

清楚了色和空的概念,那么接下来的“诸法空相”就很容易理解了,“诸法”就是一切法,“空”我们已经讲过了,“相”就是相状,形状的状。

因为一切法因缘生,所以没有自性,这就是空的相状,色受想行识五蕴等等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的,因此说诸法空相,一切法,它们的属性都是空。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讲的是一切诸法所显现出来的状态。既然诸法的属性是空,当然谈不上生、灭、垢、净、增、减,生相对灭,垢相对净,增相对减,它都是相对而言,相对就是要先确定一样东西才会有另外一样东西。

所以,没有生就没有灭,没有垢就没有净,没有增就没有减。

诸法性空,在空这种状态里面谈不上这种对立,没有分别妄想,也不存在这种区分,说这个是生,那个是灭?没有区分就没有分别心,就不会执著。

所以,一切诸法,因缘和合,当体即空,本来就没有这种所谓的生和灭,也没有清净和污垢,也没有增加或减灭,因为诸法都是空的属性,所以,在空当中是谈不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

接下来讲的就是“六根”了,六根就是六种感觉器官以及于它相关的功能,眼根是看,耳根是听,鼻根是嗅,舌根是尝,身根是觉,意根是思。

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色法,因为肉眼都可以看见,所以也叫“色根”,而意根是思维,或者某种类似的心理作用,肉眼看不见,所以也叫“无色根”。

意根非常重要,它是贯穿于前五根之中的,如果没有意根,前五根也就没有任何作用了。一个人死亡了就没有意识了,即使眼睛这个器官还在,但是,眼睛的“能”就没有了,“观”在“能”灭,都是意根在背后起作用。

“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对应“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的,也称之为“六尘”。

六尘对应六根就会产生辩识,比如色就是色尘,眼睛所看到的东西,眼根就会对这个色尘产生眼识,识就是辩识或者认识的意思,看到的东西好看或不好看,都是由眼识来辨别的。

声尘也是一样,耳朵听到的声音耳根就会对这个声尘产生耳识,声音是美妙还是难听,都是由耳识辨别的。

同样的,法尘对应的是意根,意根对于法境也会产生意识,意根所思考形成的抽象的概念,都是由意识辨别的。

尘是什么?尘就是尘土,就是污染的意思,它污染了我们的六识,使得真相被遮盖,我们用六根去接触六尘,被这些外在的对象所污染所迷惑,从而丧失正确的认识。

六根和六尘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带来各种误解或者错误的认识,或者引发各种的虚妄或者分别心,这样就造就了各种各样的“业”,如果根据这种虚妄、分别或者错误的认识去行动就会产生“果”,也就是相应的报应了。

比如,看到了一朵很美丽的花,我们心里首先就产生了美丑的分别心,如果再去把花摘下来,这个行为就会对你产生果报。

有了分别心就是“二”,而“不二”的意思就是不去分别人我、是非、爱憎、善恶、美丑等等,因为分别都是由妄心所生,真心则视一切皆如。

正所谓: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不二法门。

好了,那么接下来的经文是: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那这一段又该怎么去理解呢?

请关注下一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