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第八篇:什么是四圣谛

经文: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上一篇我们讲了十二因缘,在空当中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的灭绝……也没有老死,也谈不上灭绝或断绝老死。

那么接下来的一句就是:无苦集灭道。

什么是苦集灭道?苦集灭道就是佛家著名的“四圣谛”!

什么是“圣”,圣就是神圣的意思,“谛”就是真理的意思。“四圣谛”就是有四个最神圣最重要的真理。

第一个就是苦谛,世间一切皆是苦,有多少苦呢?佛家说人生有八种苦。哪八种苦呢?

生苦、死苦、老苦、病苦。这个是前四苦,我在《我心中的禅—人生八苦》里面已经写过了,这里就不再多讲。

前四苦是讲的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身的苦,而后四苦是心的苦。

第五苦:怨憎会苦。

你总会碰到那些讨厌的、不喜欢的这种东西或者现象或者人。

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而冤家聚头几时休?人世间往往是这样的无奈,话不投机、水火不容的人如果终生都不见,那是多么的清净?而偏偏身不由己,避之不及,擡头不见低头见。

人生有三大悲哀:读一门不喜欢的科系、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睡一个不喜欢的爱人。真是不希望的事情偏偏发生,希望的人却偏偏不来,造化弄人啊!

第六苦:爱别离苦。

你总要跟你喜欢的、深爱的东西或者现象或者人进行别离。

人生还有三大悲哀:早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父亲的离去,就失去了家庭的支柱,爱人的离去,就失去了终身的伴侣,子女的离去,就失去了生命的延续!

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偏偏被拆散,有的情侣甚至自杀殉情,西方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情故事,东方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惨旋律!

第七苦:求不得苦。

这个是前面六苦的一种归纳。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怨憎会或者爱别离,为什么都是那么苦?因为求不得,所求的也是得不到的。

你能躲开生老病死?不可能,得不到。你想不跟不喜欢的人或者事物或者现象碰头?也不可能,也得不到。你想不要跟你喜欢的人或者事物或者现象分离?更不可能,同样得不到。

第八苦,五蕴炽盛苦。

五蕴集聚成身,像火一样的炽烤,前七苦,都由七情六欲所生,由情欲的执持,表现在身心方面,为色、受、想、行、识五阴的显现,是苦的总内容。

以上的八种苦,就是四圣谛的“苦谛”,那什么是“集谛”呢?

集就是原因或者理由的意思,就是事物聚集起来、和合起来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原因,就是人生皆苦的究竟原因是什么?

这个原因说到底就是由“无明”而起的,上一篇讲了十二因缘,只要有无明就会导致最后的生死轮回。

第三谛叫做“灭谛”。那什么是灭谛呢?灭就是灭绝、灭除的意思。既然找到苦的原因了,那么接下来就要找方法解决。

什么方法呢?方法很简单,就是要断绝“无明”,断绝由“无明”所造成的各种业,各种欲爱,各种贪恋,各种分别。由此获得解脱,进去涅槃境界,大彻大悟!

第四谛叫做“道谛”。那什么是道谛呢?我们要查找原因来解决问题,原因找到了,就叫集谛,方法找对了,就叫灭谛,目标实现了,就叫道谛。

那怎么断绝无明呢?方法就是“八正道”!

什么是八正道呢?它包括:正念、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见和正定。

无苦集灭道,就是在空寂当中也谈不到这“四圣谛”。

那么接下来的经文是:无智亦无得。这里的“智”指的就是般若智慧,而“得”就是获得或者证得。意思就是在空寂当中,般若智慧和你所希望证得的那种果,都不可俱得。

如果你心里想着追求智慧必有所得,那么就会被“法”所束缚,法就是佛法或者诸法,从而产生妄想,就是执着于法。

所谓:大智无智,证得无得。一定要有所得就是执着,也就违背了“诸法空相”的本来意思。

那么接下来的经文: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一段又该怎么解释呢?

请关注下一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