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我的一次“转念”过程,如何平复情绪

晚上,和朵朵又去了搬家之前的地方(在附近),跟上次一样,她叫上了之前的几个好朋友,齐聚楼顶。听着他们有说有笑的,玩得挺happy,我就拿出手机来处理点事儿。

过了一会儿,我看见朵朵独自拎着她的玩具去旁边玩去了。我隐约感觉到,她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了,我没有问,想让她一个人呆一会儿,希望她能自己平复下来,然后重新跟小伙伴们玩一起。

几分钟后,她的两个小伙伴们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开始去叫她,问她怎么啦,安慰她,但她还是不高兴……其实我猜到,肯定是在玩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没有顺应她想玩的方式,或者是遇到了她不想玩的游戏其他人又不愿更换,她就一个人生闷气(之前我就发现过两次)。

- 1-

发现

看到这个场景,我瞬间感觉到自己内心有点生气,而且很想说她一顿,真的,因为我觉得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何必弄得如此。。

还好,最近我一直在练“明心净心”和“自我觉察”能力,我下意识地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遇到这个事,会有愤怒的情绪出现!

根据“ABC理论”,所有情绪的背后一定有对应的想法在支撑。通过我内观自我,我发现了——

当别的小朋友不按照他的意愿来,她就感觉自己受了委屈,就生闷气。我把她的这种行为解读成了“不坚强”、“脆弱”,而我觉得一个人不“坚强”确实不好,甚至应该被鄙视,所以我不喜欢她这样的表现。我的想法是:为了这么点小事而生气,真丢人了!

这么来看,我愤怒的情绪就很自然地可以理解了。

我尝试平复自己的情绪与克制愤怒,却发现并不容易。以前听一些家长讲“当脾气来的时候,深呼吸也好,暂停也好,还是转念也罢,都没闲情,先发了脾气再说”还没什么感觉。此时此刻,我似乎突然体会到了,很多情绪管理办法,真正到某些时刻,统统不奏效(如果自我修炼不到家的话)。

- 2 -

转念

怎么办呢?

最终发现,这里有个关键:在于我的认知和解读,就是为什么我把她的行为单单解读成了“不坚强”,而不是其他,比如沟通能力要加强一点,比如对某种游戏不擅长等,我想,如果那个瞬间,我的第一反应是其他,负面的情绪一定会少很多。

同时,我告诉自己,感谢这次事件,让我和朵朵都有了一次发现、提升自我的机会(因为我会就这个问题去跟她沟通,去让她更多看见自己),这是它的好处。

而且,还有一个不要忽略了,不要“自以为是”——大人认为的“小事”,对这个6岁不到的孩子来说很可能就是“大事”。一直讲换“换位思考”,这个时候,真的做到了吗?

当我看到这些点的瞬间(这就是“转念”的过程),我感觉我的情绪已经平复很多了。也体会到了,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和解读(也就是ABC当中的“B”)非常关键。

我想起来,这种感觉以前在一些事情上也出现过,而且我相信,这样的情况还会再出现,若今天我不去内观自我,每次这样的事情的发生,都会让自己的心情和状态变糟糕。

- 3 -

内观

再深入想一下,朵朵身上这个点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一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似乎就很快找到了可能的答案。因为在她身上,我仿佛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没错,我自己以前就有过类似情况,而且还比较多,敏感,强势,价值感不高。。很可能就是这样无形中给到了孩子影响。

是的,再一次印证“孩子的问题,100%都是父母的问题”这句话了……教育孩子就是修炼自己。



/ END / 

文 | 一点修炼 | 原创


-提升内动力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