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不敢大声领读

为什么你不敢大声领读

秋是一九园艺二班的一个女孩儿,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平时上课的时候她总是认真的听讲,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她还会及时的做笔记,进行知识点的记录和整理。但是在学习词汇的时候,每次老师让学生们到前面来领读的时候,她总是不肯上前边来,不管同学们怎么劝她,她还是低着头不接受大家的邀请。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和活跃,大家一次又一次地邀请她到讲台前领读单词,在大家的不断鼓励下,她终于勇敢的走到了前边。她的声音很小很小,她不敢把自己的声音放出来,当遇到一个单词她不确准读音的时候,她会急得脸有些发红,两脚不停地挪动着,下边的同学就鼓励她,帮她提醒,终于她完整地把单词领读了一遍,大家高兴地给她鼓掌,她回到座位上脸上满是开心的表情。


不知道这个女孩儿在学习的路上有过怎样的经历,但是从她的声音中可以听出她不自信,她或许害怕读错,或许是紧张,或许是不习惯到讲台上领读……所以她不敢出声,即使有些词汇她是会读的,她的声音也是依然很小很小的,几乎只有第一排的同学勉强能够听到。


她的这种表现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中常常会看到。为什么会这样呢?追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们所处的教育环境有关,从小孩子们就在不断的考核和各种成绩评比中一路走过来,学习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父母的过度关注,老师的反复强调,同学们之间的互相竞争,让学生们疲惫又紧张,渐渐地一个个“初生的牛犊”也有了各种惧畏,一点点失去了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或许他们曾经因为成绩被批评过,或许他们曾经因为考试的结果被指责过,或者是因为表现得没有达到别人的预期被同学嘲笑过……所以她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这种心理导致她不敢勇敢地主动去表现自己。


导致这样的结果也说明我们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的存在问题。我们怎么评价学生会影响学生怎样学习,也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在评价的时候,我们能更多注重学生的思考方式、学习的态度、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展示自己的成果,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应该尽力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引领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和展示,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通过评价的多元化,激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努力、合作,端正自己的态度而不被结果紧紧地束缚着。


以学习单词为例,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一遍一遍的试读、拼读,读对之后分小组领读,同学之间在小组领读过程中,互相帮助提醒,及时纠正错误,分享自己是如何分析、思考、记忆单词的,注重方法探讨,引导他们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系统的进行学习,而不单纯的只是考察一个记忆的结果,帮助他们逐渐放开自己,最后希望在课堂上可以听到所有学生的声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