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寫文案的“養料”

紀錄片《是麪包,是空氣,是奇蹟呀》裏面有這樣一幕:

 現代詩人西川作爲特邀嘉賓,站在日本的清澄橋上觀看波光粼粼的河水,嘴裏唸叨着:

 寒波怎麼入海?

 他觀察到水流的波浪並不大,但是這波浪會一直流到海里面,就像人們說話會娓娓道來一樣,最終說到別人的心坎上。 於是他用筆在隨身攜帶的靈感本上,寫下:清澄橋上得句,寒波娓娓入海。

此時一隻大鳥飛過這片河水,帶給了他靈感,於是又寫下:孤鳥渡寒川

他邊看風景邊寫詩,創作靈感源源不斷,寫的作品也十分有意境。

這讓我想到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中的一位嚮導,英國藝術家約翰·羅斯金的觀點,他認爲:

對於一片景色真正的擁有,依賴於我們觀察並領悟它時的用心程度。

爲此他提倡通過繪畫和寫作來描繪美麗的地方。繪畫可以教我們去觀察不是走馬觀花地看,而寫作就是用文字畫畫,可以鞏固我們對於美的印象。 帶着“創作”的心態去旅行,在擁有“美”的同時,還能被“風景人文”啓發,得到絕佳的靈感。

對於文案寫作者來講,旅行是可以爲我們注入“創意因子”的活動,是絕佳的養料來源。當我們在路上時,面對新鮮的事物,會刺激久以愚鈍的神經,變得敏感起來。

就像“文案天后”李欣頻所說: 旅行就是後天混血的過程,每一次旅行就混一次異國的血。

創意因子:風景

旅行是對具體生活的抽離,在旅行中,我們調動自己的感官,感受一路上的風景,看到山川河流,看到大海飛鳥,看到青磚黛瓦,看到殿堂廟宇……而這一幅幅的畫面都是極佳的文案素材。

 在寫旅遊文案方面,我想誰也寫不過古代的文人墨客。從滕王閣到黃鶴樓,從廬山瀑布到洞庭湖水,從早春的江南到彩雲間裏的白帝城……大好河山之下,無不留下詩人們的印記,他們的詩篇也成爲這些景點最有利的宣傳語。

他們或者將景色寫的栩栩如生,讓人直接看到了畫面。

諸如:《暮江吟》中“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絕句》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江畔獨步尋花》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他們或者在景色中注入悲喜、相思之情,借景抒情。

比如:《山行》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楓橋夜泊》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江樓感舊》中的“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他們或者寫自然之物,借物抒懷。

比如: 寫“雪”——《驚雪》中的“天人寧許巧,剪水作花飛”;

寫“月亮”——《賦新月》中的“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宵邊,時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寫“風”——如《風》中的“能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寫“山峯”——《題西林壁》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些流傳許久的詩詞無不體現了詩人們對”景色”的觀照,對“自己”的觀照,他們的感官全開,創作出一首首詩篇,流傳千古,爲現代的我們輸送“旅行之美”。

 對於文案寫作者來講,旅行,是一段發現美,遇見美的過程。不過前提是,需要帶着“美”的眼睛在上路。 英國攝影師彼得·亨利·埃默森說的最到位: 我們走遍世界去尋找美,但我們必須把美帶在身上,否則就無從尋找。

從高中開始我就喜歡上了“旅行”,經常在假期的時候“出走”,去不同的地方看風景、喫美食、感受人文。 在“興趣”驅動下,報考了北京市英文導遊資格證,打算在功課不忙的時候,去天安門給國外的散客們當“地陪”。 還記得我當時泡在圖書館,學習了三個月,前前後後背了5本書+17篇英文導遊詞,國內大大小小的景點基本都背完了,大到景點的歷史,小到一個宮殿宅子的房屋結構統統都要記在腦子裏。那段時間的學習特別漲知識,讓我瞭解到“旅行”是一件“可深可淺”的事情。

若要它深,就需要了解這個地方的人文歷史、風俗習慣、地理特徵……去探究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地方?這個地方經歷過什麼事情?有哪些歷史人物與這個地方相關?這個地方給我們的啓發是怎樣的?

若要它淺,那很容易,啥都不準備就上路,說走就走,到了地方喫喫喝喝,開美顏拍拍照,發個朋友圈,證明“到此一遊”即可,逛逛夜市買點特產給親戚朋友,然後返程,這種“自娛自樂”的旅遊會很輕鬆。

過去的10年中,我陸陸續續去過10多個國家,走過國內的23個省份,這期間不乏走馬觀花的“淺旅行”,在旅行途中拍一堆大同小異的照片,買一堆乏善可陳的紀念品,喫一堆當地的特色美食。

淺嘗風景之後,迴歸自己的生活,是若隱若現的空虛感,如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所說:

如果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旅行就成了一種時機錯誤。正如缺乏一條鏈子將珠子串成項鍊一樣,我們所接納的新訊息會變得毫無價值,並且散亂無章。

 後來,我接到一個給某個景區和度假中心寫文案的工作,前前後後去當地6次,需要將所見所感輸出成一篇篇的宣傳海報和文章。在這段經歷中,我從廣度和深度上都感受到了旅行的魅力,不同於大學時期考導遊證時的“理論知識”,這一次是“實踐體驗”。 景區位於貴州山區,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也不太便利,但是往往這樣的地方纔會脫俗於世外,山清水秀中盡顯原始風貌,所以這個景區和度假中心主打“隱居”的宣傳概念,受衆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客戶。

借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裏就是另一個“世外桃源”。

從雙腳一踏上這片土地,我就啓動自己身上的“感官”,去看、去聽、去聞、去嘗、去觸,看這裏的“青山碧水,繁花似錦”;聽這裏的“山間蟲鳴,水流如鏈”;嘗這裏的“天然食材,地道美味”;聞這裏的“新鮮空氣,草木花香”,觸摸這裏的“古老建築,樸實器物”。

這些感受是最珍貴的“文案靈感”,從裏面能提取出很多“宣傳概念”,比如:“慢生活”,“悅隱”、“風情”等等,以一個“概念”爲中心就能挖掘出很多可做文章的地方。

比如,我以“悅隱”爲概念,將這裏和城市對比,以“衝突”的表達形式突顯這裏的“與衆不同”。寫出如下的文字:

我們曾經忘了自己是誰, 或者,一直沒有想明白,誰是自己。

 我們曾經被繁華迷惑, 找不到寧靜與喜悅的方向, 直到我們有了隱居的地方。

 這裏絕對不是臆想層面的烏托邦, 而是洗盡鉛華的真實存在。

在此逐水而居, 與湖爲鄰,與山爲友。 在靜謐中尋得一份閒適, 偷得一份自在。

這段文案發在了海報當中,沒有突出“銷售屬性”,而是從“品牌”的角度去和受衆產生共鳴,就好像在說“心裏話”。

以“慢生活”爲主題,我就從“喫”入手,寫下了“慢食三餐,一場關於“喫”的修行”:

這個時代”快“的離譜,連慢慢地喫飯也是一種難得的奢侈,靜下來想想,你還能記得每天都吃了些什麼嗎?食物是養人的,怎能不用心去喫,“用心”喫飯也是一種難得的修行。

 “***”是給人味覺記憶的地方,水上餐廳依山澗溪流而建,綠樹圍繞,花映其間,每日供應着原生態的天然美食,人在此“慢食”,喫着自在、清淨與健康。

 從藥膳到特色美食,從美味小點到輕怡午餐,慢城的三餐都給人以味覺的照顧與關心,這裏的“慢食修行”,簡單愜意,在“喫飯”的快樂中尋找“覺知”的狀態。

 不僅如此,我還主動去了解當地的“特色美食”,瞭解它們是如何被髮明出來的?反應了當地怎樣的風俗習慣?有怎樣的做法?併爲每一個喫過的食物都寫了一些文案內容,做成系列宣傳。

 以“風情”爲主題的系列,我主要寫了“建築、民俗、工藝品”等等,比如:“苗繡”,我記得當時這個度假中心內部裝飾的苗繡飾品,是特地請貴陽大學的一位研究生導師在貴州民間收集而來的。

整個苗繡的“工藝”非常複雜,成品速度很慢,有的苗繡服裝甚至要花掉苗族姑娘的一輩子。 感觸於“苗繡”身上所承載的“歷史、人文”及一針一線之間的“匠心精神”,我寫下了如下的文字:

 這次工作經歷結束之後,我平時出去旅行,無論是長途的出國遊還是短途的周邊遊,都會抑制不住內心有想要寫東西的衝動。 雖然沒有古人那般高的文學造詣,但是邊看風景,邊用文字記錄,使我對“景色的美”理解的更透徹,就好像是細細品一杯茶,看茶色,聞茶香,品茶味,體茶溫,這樣的“程序”會令我更加了解這杯茶,感受越細膩越有味道,而不是豪飲無味。

有一次和朋友去爬山,攀爬過陡峭的山峯之後,到達山頂,心情特別暢快,看到遠處山海相接的曠景,不由得想借景抒情一下,於是就寫出一首:

【登山望遠】

穿叢越嶺身如燕,連滾帶爬似蛤蟆;

雄風暗湧吹不盡,閒坐高峯看海山。

 還有一次和朋友去秋香江邊徒步,一邊聊天一邊走路,在田間看到幾隻肥肥的母雞在地上找食喫,於是我們就開始調侃起這幾隻雞,將“土肥圓”作爲關鍵詞寫入了“打油詩”裏,寫了一首《記秋香江徒步》: 秋香江邊土肥圓,婀娜趨步顯風騷; 爬坡吟遊不覺累,腳下生風更一層。

上面寫的東西不講究格律,也不注重對偶和平仄,甚至有點無厘頭,但不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我與“風景”互動的一種記錄,讓“踏青、秋遊、爬山、徒步……”等戶外活動更加有趣、有料。所以,“旅行中的風景”是最讓人輕鬆愉悅的養料來源。

創意因子:見聞、體驗

旅行不止於風景,更有風土人文的沉澱,見聞和體驗也是寫文案的靈感來源。 我們可以去收集一段故事,也可以去探尋一段歷史,更可以在“體驗”中轉換頻道,發散出不同的想法和觀點。 最後,通過精心的烹飪,在變成一道道佳餚的過程中,這些素材被賦予了意義,產出的“作品”會具有獨創性和人文色彩。 就像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一樣,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把所有關於城市的印象、體驗和期待,寫進了《看不見的城市》。

01、在“旅行”中去捕捉小事、小情緒

 “小紅書”有一段廣告視頻,由胡歌主演,叫《胡歌與小紅書的3天3夜》,視頻中的文案很有“探索感”,文案如下: 旅行中,什麼好東西不能錯過?

Gina 告訴我:想喫到這家最新鮮的三文魚,一定要凌晨五點起牀;

東區這家傢俱店,Jerry說,一定不能來,來了,就有買大房子的衝動;

如果旅行只剩一天,Cici強調,必須來這家,才能幫朋友,全部買齊;

這家設計師衛衣店是跟着Leo找到的,據說賣的最好的,是情侶款;

瑤瑤特別推薦,12街拐角的這家炸雞,說好喫……到哭;

我說,那些你用心發現的,也是別人不想錯過的;

帶着小紅書,找到全世界的好東西。

“喫三文魚、逛傢俱店、買衛衣、啃炸雞”這些都是旅行中的小事,卻寫出了文案的質感,“以小見大”,讓我們看到了旅行者的“探索之心”,更看到了這則廣告背後的品牌內涵。

所以,“旅行”與“寫文案”有異曲同工之處,都需要去探索,去捕捉,“心”到位了,體會才能到位。

在旅行中,即便是隱於鬧市的咖啡小店也有其獨特的意義,如果沉下心來去感受,你會看到“店老闆十分專注的製作咖啡,動作細微,但卻在散發着“儀式感”的能量。”這是我們在鬧市中感受不到的氣息。 隨後,品一品“口感醇厚”的手衝咖啡,感受黯然銷魂的味道所傳遞出來的情緒,忘記了時間,真正體會到內心的“擁有感”。

一杯咖啡,一個小店,一路走來,似乎讓人放鬆的不是茶酚、酒精、咖啡因,而是製作者注入的時間與情感。

 一個人、一件器物、一個地方連接着某種情緒,情緒很小,極易被平時“追求效率”的我們忽略,但這種情緒卻在旅行中冒了出來。

要寫出打動人心的文案,同樣要去捕捉小情緒,這背後是“洞察力”。 很喜歡吉乃川的酒廣告: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背後是“少女的小心思與小情緒”,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與回味。而“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正是幫助我們長出觸角與世界、與自身相連的契機,這能帶來精準的洞察力,後將其呈現在紙面與筆尖摩擦的瞬間,就是別具一格的“文案小調”。

所以,旅行是注重體驗的過程,而不是匆忙去追求結果。

02、爲旅行定主題

旅行的“主題”就像一個文件夾,我們每天每日的見聞和體驗就像文檔一樣被收入其中。旅行的“主題”可以是“口腹之慾',也可以是”風花雪月“。比如:印度的瑜伽之旅;日本的插花之旅;西班牙的建築之旅;法國的烘焙之旅;意大利的芳療……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有的風俗文化,而這些正是我們“後天混血”的最佳載體。

我在幾年前開啓過一段爲其30天的“印度瑜伽之旅”,雖然,印度有衆多負面新聞,但是我在當地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就像一隻掙脫了“蛹”的蝴蝶,獲得了心靈的釋放。當我下了飛機,真正的踏上這片土地時,就像大啖稻草的驢子般,狼吐虎嚥着眼前的五光十色,全然的“異域風情”。

在印度的大街小巷上隨處可以看見“赤橙黃綠青藍紫”的沙麗在人羣中穿梭,大街上有猴子也有牛,和人羣擠在一起,慢慢悠悠地走着。人羣密集處往往都是寺廟,大家虔誠地崇拜着自己的“神”。 偶爾會聽到街上的叫賣聲,回頭一看,原來是賣冰淇淋的小攤,只見吆喝的小哥一邊用手製作着冰淇淋,一邊用手驅趕着旁邊成羣的蒼蠅,買冰淇淋的人對這個些“嗡嗡嗡的小生物”視而不見,拿到冰淇淋就用舌頭添了起來。

遠處傳來古老且神祕的梵音,讓我意識到自己已經全然處在“異域”之中。接下來,就是帶着“探索”的心,來開啓這段“主題”之旅。

這次旅遊中,主線是圍繞“瑜伽”展開,我來到瑜伽發源地“瑞詩凱詩”,報名了當地的瑜伽學校,開始了“苦行僧”般的修煉。 這裏的瑜伽課程很緊張,每天6點多就要起牀上冥想課,然後阿斯湯加晨練。短暫的休息之後,學生們結成小組,自己做瑜伽教練代課,1點鐘喫午飯,休息一會,接下來要學習解剖學、瑜伽哲學,後面還有瑜伽教練的指導課,去完善體式的細節……所有的課程要到晚上7點鐘才結束。 一天下來,全身的每一個部位都痠痛的厲害,傍晚之後,就會和同學在恆河邊發呆聊天,遠望一下喜馬拉雅山,祈禱、冥想、然後這一天才算過去。

在瑜伽主線之外,還有很多“副線”,主要是對“印度”這個國家的感受,包括印度的風俗習慣、種姓制度、貧富差距等等。 在孟買,這種感受越加的明顯,60%以上的人住在貧民窟裏,居住條件很惡劣,到了那裏,人是無從下腳的,因爲地上有太多不知是什麼的垃圾,也沒有辦法呼吸,因爲空氣中都是腥臭味。

而繁華區比較有歐洲特色,有哥特式的建築、豪華的酒店、以及富豪的私宅。這兩種畫面千差萬別,諷刺的是,有的旅行社還推出了“孟買”貧富差距兩日遊的服務,專門帶遊客去感受“天堂”與“地獄”間的差異。 所有的這些,都是源源不斷的素材,充實了旅遊的“主題”文件夾。

回國之後,我梳理了這段經歷,並做了兩場“瑜伽、印度旅遊見聞”的分享會,也算是給這次主題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直到現在,回想起那段旅行的經歷,仍然意猶未盡。應了這句話:旅行的深度,決定回味的長度。

旅行中的風景、見聞、體驗都能成爲我們寫文案的來源,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去“發現”。旅行更是爲“旅讀",在旅行中讀世界,讀人羣,讀自己。

最後,借用“去啊”的廣告語結束這篇文章: 天空在心,路在腳底。 你,夢想去向哪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