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人走着走着,总是要走散的

开车外出,走的不是滨河路,而是导航优选的国省道,路途近,便捷多,非常顺利。年纪再大,也有新体验。

普通路上开车,车速快不起来,不耽搁同时听录音,温故而知新,感受非常好,甚至称作享受也未尝不可。

说到少年时的逆反,到底是谁在逆反?逆反真的是不好现象吗?逆反是问题提醒还是根源呈现?逆反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此外,最需要关注的心理特征莫过于思维发展了!

说是思维,其实不过是独立想法的另一个说辞,也即是人长大了心理自我意识加速了,不再是单纯的婴儿般的顺从和软弱。

如果把人的思维分作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这3个阶段性发展过程,那么少年期处于抽象思维心理发展特征,最大标签就是“逆反期”,这个话题具体化谈过很多。

少年期就是自我意识加速发展期,心理成熟的飞跃期!

再举例说,就性心理发展而言,儿童是同性伙伴为主,青春成人后是异性喜欢为主,唯独少年时候,先是排斥异性而后喜欢异性,这就是初中少年孩子的特点。

少年这个时期开始重视朋友交往,毕竟3——13、4岁正是社会自我发展阶段,此后更加重视心理自我的发展。

少年期的心理与物理正相反,是个非常鲜明但又容易迷惑人的特点。

举例说明,少年时期与朋友会闹别扭,可能走着走着就走散了,这时候两个模式处理:不再联系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而是慢慢感觉不合适,或者误解后需要主动搭话,首先道歉是更加成熟者,如通过旁观心理情景剧,朋友闹别扭后赶着说话的和总是板着脸的,前者会更让人喜欢交往。

如果不再联系,彼此陌路,其实还有一个情况,即物理世界彼此删除了联系,而心理上更加紧密,只不过人生本就是偶逢,一别两宽而已。

记得鲁迅先生写过《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心理需要的是纪念,现实需要的是忘却,于是为了忘却就先纪念一番云云。

这个文章故事颇具有心理味道,也就是看似别离却是靠近,看似亲密却是无奈,你看到的只是想看到的,或者人家想要你看到的而已,心理事实真的会是恰恰相反!

歌德有著作《少年怀特之烦恼》,写就青春发育期孩子心理思维想法,中国古人诗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都是有趣味莫忽视的心理事儿。

而作为终究要成人的个体而言,这些都是人生经历而已,好比红楼梦繁华,好比鲜花盛开,都是过程,没有长久不变的少年,也没有持久不变的心理,更没有不变的思维和想法。

走着走着就走散了,好比梦总是要醒来,鲜花总要落英纷纷,人总是要长大,痴迷在某一个阶段才是可笑的,当然,你也可说可爱,但希望鲜花怒放不败落是注定无益的。

由此,理解人的心理,就从理解孩子尤其心理发育飞跃的少年开始。

或许,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持久活在少年世界走不出来,心理年龄不再长大。这时候,试着再次默诵这首词吧: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