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知道經常說“我不”的孩子是一種什麼心理嗎?【178】

“我不”是很多孩子的口頭禪,通常大人以爲孩子是害羞或者叛逆並未察覺這或許是孩子內心深處的自卑情緒在作怪。

因爲自卑,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孩子在面臨任務或邀請時,總會脫口而出“我不”二字,就是爲了逃避失敗後的難堪和難過。

除了膽小的原因外,這類孩子很有可能受挫過,並且受挫後沒有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因此,留下自卑、畏懼的心理陰影。

面對這類孩子,家長同樣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一些成功的體驗。

不要拿孩子做橫向比較,比如說:“你瞧某某那麼大方,你怎麼這麼沒用呢?或者說:“某某畫的畫比你的強多了,你要多向他學習。”這種比較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敗感。

因爲0~6歲的孩子對自身的評價多來源於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尤其是父母的評價,如果總是遭受否定和打擊,孩子就會失去自信。

家長原本是爲了激勵孩子,結果卻讓孩子丟掉了尊嚴和自信。如果父母知道這個道理,就不會總是說孩子“沒用”,結果不但沒有起到激勵孩子的作用,反而使孩子更加迷惘、自卑、膽怯。

即便孩子天生膽小,家長也不要過於心急,要從小事開始,一點一滴逐步培養孩子的自信。

比如,第一次讓孩子自己喫飯,即便孩子喫得滿桌滿地都是,也不要責怪孩子,而應該說:“寶寶真棒,願意自己喫飯了。

然後再耐心地教導孩子怎樣喫才能喫得更快、更好。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父母都要看在眼裏,並且及時給予表揚和稱讚。

如果非要做比較,就拿孩子的現在與過去做縱向比較,讓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長,以此來增強自信。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漸進的、曲折的過程,即便中途出現反覆,顯露出畏難和退縮的情緒,家長也不能不耐煩,更不能責罵孩子。

孩子在沒有自信心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大人的指引和寬容。容許孩子說“不”,理解孩子的畏難情緒,給他鼓勵與支持,而不要用強迫和責罵來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當然,更重要的是耐心的等待和包容的接納,自信只有在寬容的土壤中才能生根發芽,並茁壯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